方格精選

「鑽石公主號是新冠肺炎製造機。為什麼我只上船一天就被趕下船。」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標題是神戶大學醫院感染症內科教授岩田健太郎在鑽石公主號上的真實見聞。
現在去日本要小心⋯⋯日方這次的態度令人匪夷所思。這位感染科教授上鑽石公主號一天就被趕下船,現在正在某處自我隔離。他在Youtube上傳了兩個影片(日文版跟英文版)呈述船上真實情況,並呼籲日本正視這個問題。船上的感染管制依敘述看來有作等於沒做⋯紅區綠區不分,病毒在哪裡都不知道、不小心都會跟患者擦身而過。一般來說感染症專家有收過專業訓練知道該如何防止被傳染,出任務時會把自己保護好。但這次,上過鑽石公主號的感染專家們居然都很怕自己被感染。其實岩田教授現在也很害怕自己被感染,所以目前自我隔離完全不跟外界、家人接觸。船上一個常駐的感染專家也沒有,每個人都暴露在風險之中,連專家上去都不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教授最後語重心長提到當初SARS爆發時,他去北京出任務心裡其實也很害怕的
但跟這次鑽石公主號一比,當初SARS北京之行好多了⋯⋯
(聽到這一句話毛骨悚然😱)
教授的日文、英文影片,以及網友放在噗浪上的完整中文翻譯放在後面。我自己翻譯了幾段重要的部分供各位參考:
(3:30)
整體的狀況太糟糕了。我已經做了這個工作二十多年。非洲伊波拉、中國SARS我都經歷過,當然也經歷過自身受到安危的狀況,但有「自己會被感染」這種恐懼的時刻卻很少。為什麼呢? 因為我是專家,我清楚知道要如何不讓自己、也不讓別人感染伊波拉跟SARS、也熟知如何在設施內防止感染擴大,因此就算去中國、去非洲也不害怕。#但鑽石公主號的狀況實在太慘,讓我打從心底感受到恐懼。
(4:26)甚至認真覺得感染武漢肺炎也是沒辦法的事了。
(4:33)「船上完全沒有紅區(危險區)跟綠區(安全區)的分別,紅區需要穿戴PPE(個人防護設備)、綠區沒有穿戴也沒關係是我們用來防止感染的做法。但鑽石公主號上紅區跟綠區根本混在一起,哪裡危險、哪裡不危險完全看不出來。肉眼看不到的病毒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區別,但(在船上)根本連病毒在哪裡都不知道,個人防護裝置有人穿有人沒穿,工作人員有人戴N95有人沒戴,連發燒的人都自己從房間走去醫護室。這些情況都普遍能看到。」
「我接著打聽後才知道這裡連一位常駐的感染對策專家都沒有。之前偶爾也有專家進入覺得糟糕了(やばい) ,但他們即使建言也沒人想聽、還會被嫌棄。」
(11:09) 現在想想2003 SARS的時候情況也很糟糕,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情報不透明。但當時情報(跟這次比起來)更公開、至少有防治對策能保護自己不受感染。當時SARS死亡率10%我也很怕,但跟這次COVID、鑽石公主號相比,當時(心理上)其實輕鬆(らく)多了。」
✅教授日文youtube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60&v=W3X3RSmf7ds&feature=emb_logo
✅教授也拍了一個英文影片,英文很好👍
(原來教授也來美國當過內科住院醫師跟fellow)
https://youtu.be/vtHYZkLuKcI
✅網友做的中文逐字翻譯
https://www.plurk.com/m/p/np5xn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018年的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比往年的日期早了一些,完全打亂了我的計畫。 我們醫院准許住院醫師作兩次的outside rotation (外院訓練),讓我們能夠拓展視野,學習不同地方的醫療生態。在外院訓練期間我們沒有幫到本院任何忙,院方還是照樣付我們薪水。我們可以選擇去全世界任何想去的醫院見習,也可以
台灣有位著名的醫師理財專家 #綠角,美國的話則有 Dr. James Dahle。Dr. Dahle是位(很帥的)急診醫師,在2014年出了” the White Coat Investor”這本書。本書已是醫師(尤其是住院醫師們)理財必備入門書。 美國的稅很重。以(主治)醫師的收入來說,在有州稅的
醫生= 另類的PODCAST主持人 最新一期的 #馬力歐陪你陪一杯 (Podcast)訪問的是34歲就當上商周總編輯的 #王文靜。這個PODCAST我幾乎每一集都有聽,他邀請的人物囊括各行各業,讓我在開車途中不知不覺學了不少東西。 這集請到的 #王文靜女士 跟 #馬力歐 雖然在商周的時間沒有重疊,但
住院醫師當了兩年半,急性闌尾炎看了不下五百個(尤其是在病房、急診,一天看五個都不稀奇)。乍聽之下是很簡單的診斷,但表現方式千變萬化,被誤診的不少。我就親眼過兩三個足以被當作M&M case報的例子。 其中最該注意的是被當成急性腸胃炎、便祕、泌尿道感染處理的急性闌尾炎。 嘔吐、發燒、腹痛是腸胃炎跟
這個月我在病房,而且是專門收呼吸道感染的病房。每年冬天,這個病房是住院醫師的惡夢,病人多、進出快、偶而還要轉去ICU。在所有病毒中,RSV應該最算最惡名昭彰的一隻了。 幾乎每個小孩兩歲前都會得到RSV。雖然大部分的時候RSV感染都跟一般感冒沒兩樣,卻是一歲前嬰兒住院主因。原因一感染性強,二易造成下呼
在2019 AAP展覽上,隨處可見賣花生粉的廠商。聽過LEAP study的人就知道,為什麼近年來花生粉這麼紅? 花生過敏在台灣較不常見,但不少美國小孩對花生嚴重過敏。許多學校甚至有”nut free policy”,任何小孩都不能帶堅果類食物到校,以免其他有過敏的人吃到(有的人甚至只要觸摸就會引發
018年的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比往年的日期早了一些,完全打亂了我的計畫。 我們醫院准許住院醫師作兩次的outside rotation (外院訓練),讓我們能夠拓展視野,學習不同地方的醫療生態。在外院訓練期間我們沒有幫到本院任何忙,院方還是照樣付我們薪水。我們可以選擇去全世界任何想去的醫院見習,也可以
台灣有位著名的醫師理財專家 #綠角,美國的話則有 Dr. James Dahle。Dr. Dahle是位(很帥的)急診醫師,在2014年出了” the White Coat Investor”這本書。本書已是醫師(尤其是住院醫師們)理財必備入門書。 美國的稅很重。以(主治)醫師的收入來說,在有州稅的
醫生= 另類的PODCAST主持人 最新一期的 #馬力歐陪你陪一杯 (Podcast)訪問的是34歲就當上商周總編輯的 #王文靜。這個PODCAST我幾乎每一集都有聽,他邀請的人物囊括各行各業,讓我在開車途中不知不覺學了不少東西。 這集請到的 #王文靜女士 跟 #馬力歐 雖然在商周的時間沒有重疊,但
住院醫師當了兩年半,急性闌尾炎看了不下五百個(尤其是在病房、急診,一天看五個都不稀奇)。乍聽之下是很簡單的診斷,但表現方式千變萬化,被誤診的不少。我就親眼過兩三個足以被當作M&M case報的例子。 其中最該注意的是被當成急性腸胃炎、便祕、泌尿道感染處理的急性闌尾炎。 嘔吐、發燒、腹痛是腸胃炎跟
這個月我在病房,而且是專門收呼吸道感染的病房。每年冬天,這個病房是住院醫師的惡夢,病人多、進出快、偶而還要轉去ICU。在所有病毒中,RSV應該最算最惡名昭彰的一隻了。 幾乎每個小孩兩歲前都會得到RSV。雖然大部分的時候RSV感染都跟一般感冒沒兩樣,卻是一歲前嬰兒住院主因。原因一感染性強,二易造成下呼
在2019 AAP展覽上,隨處可見賣花生粉的廠商。聽過LEAP study的人就知道,為什麼近年來花生粉這麼紅? 花生過敏在台灣較不常見,但不少美國小孩對花生嚴重過敏。許多學校甚至有”nut free policy”,任何小孩都不能帶堅果類食物到校,以免其他有過敏的人吃到(有的人甚至只要觸摸就會引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抓住最後一絲的記憶 過去我提到防疫的時候,都輕輕地一筆帶過,但隨著年歲漸長,我好像也慢慢地忘記了許多細節。已經隔了那麼久,敏感性也降低不少,很多資料也慢慢公開,是時候該寫一些回憶來記錄這一段過程~~ (因為資料都刪除,只剩下網路上的一些資料可堪回憶) 剛借調,就遇上千年疫情 我是2020年1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必須說,疫情三年期間,的確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重者直面生離死別的哀痛,輕者失業落魄不知何處何從。我在文中偶爾提及的汀娜,就是疫情災民之一,而且她的人生路走得尤為坎坷。今年3月初,我們得知她終於重返郵輪工作之後,衷心為她感到高興送上祝福,她不失嘉義女子的豪情旋即回覆: 「謝謝兄貴的關照,這次我登船三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疫情之間碰到相當多的事,除了金錢部份的結拒,還有身體欠安的恐懼,心情上讓我有點灰暗,遲遲不敢規劃旅行。 雖說去年也有一個短短的旅行,那是因為自己在聽到唐宏安跟布來恩的節目說到疫情解封後的旅行計劃,他們有說到"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疫情?"以及"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明年?"這句話讓我訂下了前往東京的貴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輾轉來到一個貌似大都會的城市 看地圖叫香港的鳥島,正要轉機到北京找她 就爆出了一隻叫Covid19的病毒。這下子可好了,被困在這鳥島足足四年。人浮於事,拿出USC Art & Design南加州大學的履歷,在港某生活。有幸在疫情大爆發前就找到一初創微企,成為她們創意組的文案及設計員。 每天待家裡當
Thumbnail
抓住最後一絲的記憶 過去我提到防疫的時候,都輕輕地一筆帶過,但隨著年歲漸長,我好像也慢慢地忘記了許多細節。已經隔了那麼久,敏感性也降低不少,很多資料也慢慢公開,是時候該寫一些回憶來記錄這一段過程~~ (因為資料都刪除,只剩下網路上的一些資料可堪回憶) 剛借調,就遇上千年疫情 我是2020年1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必須說,疫情三年期間,的確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重者直面生離死別的哀痛,輕者失業落魄不知何處何從。我在文中偶爾提及的汀娜,就是疫情災民之一,而且她的人生路走得尤為坎坷。今年3月初,我們得知她終於重返郵輪工作之後,衷心為她感到高興送上祝福,她不失嘉義女子的豪情旋即回覆: 「謝謝兄貴的關照,這次我登船三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疫情之間碰到相當多的事,除了金錢部份的結拒,還有身體欠安的恐懼,心情上讓我有點灰暗,遲遲不敢規劃旅行。 雖說去年也有一個短短的旅行,那是因為自己在聽到唐宏安跟布來恩的節目說到疫情解封後的旅行計劃,他們有說到"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疫情?"以及"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明年?"這句話讓我訂下了前往東京的貴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輾轉來到一個貌似大都會的城市 看地圖叫香港的鳥島,正要轉機到北京找她 就爆出了一隻叫Covid19的病毒。這下子可好了,被困在這鳥島足足四年。人浮於事,拿出USC Art & Design南加州大學的履歷,在港某生活。有幸在疫情大爆發前就找到一初創微企,成為她們創意組的文案及設計員。 每天待家裡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