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安慰別人的人,自己也有受傷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聲音嗎?
A「我真希望他們沒把我生下來。」
B「媽媽說要不是我他早就跟爸爸離婚了,講得好像一切都是我害的一樣。」
C「他們生我時有問過我嗎?」
D「比起生我的人,OO更像是我的家。」

有時候最苦的不是沒有家,而是雖然有家,但裡面的每一個人都聽不懂彼此所說的話。
圖片截自《小偷家族》劇照
如果你曾在這樣的家裡長大,我相信你也會有這種感覺:當你跟一個人的關係還不是很確定,可是卻已經有很多羈絆的時候,你不免會懷疑:
  1. 我真的可以仰賴他嗎?
  2. 他真的可以永遠這樣照顧我嗎?
  3. 他是不是因為某些利益才跟我在一起?
  4. 我可以信任這個人嗎?他會不會像以前某個人一樣傷害我?
說穿了,這些聲音其實就是「被遺棄的恐懼」(fear of being abandoned)。但也因為這樣,比起別人,你有一個更纖細敏感的靈魂,你能懂別人的痛、你經常當他人的情緒垃圾桶,他們都說你很溫暖,其實你知道,那是因為在照顧他們傷口的同時,你心中的一些什麼也跟著被熨平了。你發現世界雖然殘酷,但這條路上你並不孤獨,或許這就是一種,傷者的陪伴。

缺乏自信的人,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被愛,也不值得被安慰。但有趣的是,他們透過安慰別人,也照顧了自己心中的小孩,在對方的眼淚裡,看見了也同樣受傷的自己。於是,這個過程提供了一種「懂」,擁抱了童年被忽視的「洞」。

在愛裡,我們都是極度脆弱又溫柔勇敢的。當你曾經被深深傷害,要再放手去愛往往比登天還難。

所以,能夠愛的時候就好好愛吧。

珍惜每一個能夠真心相愛的時刻,一起跳躍的海灘、一起看煙火的夜晚、一起在夏天的午後抓蟬,一起在時光的洪流和歲月的海浪裡,緊緊的擁抱當時,那個能夠越過恐懼、不顧一切去愛的自己!

閱讀《小偷家族》解析全文

讀《小偷家族》:你也有「怕被遺棄」的恐懼嗎? - 失落戀花園 海苔熊心理學家
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聲音嗎? 「我真希望他們沒把我生下來。」 「媽媽說要不是我他早就跟爸爸離婚了,講得好像一切都是我害的一樣。可是我想說,他們生我時有問過我嗎?」 「比起生我的人,OO更像是我的家人。」…inbound.twa

喜歡這篇文章你可以

  1. 喜歡:★★★按拍手啪啪啪啪
  2. 很喜歡:★★★★分享給你朋友,讓他們都看看都瞧瞧
  3. 敲擊喜歡:★★★★★順手街口支付,贊助咪寶食物(打開街口支付,輸入901020194贊助30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提供各種又硬又軟的心理學知識,期待與你的討論與交流,讓我們在彼此生命裏靠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放棄改變別人,意味著你終於能夠開始清楚區分和別人之間的界線,區分什麼是你的責任,什麼又是你無力改變的現狀。 放棄改變別人,意味著你終於願意接受自己的有限,也因為開始發現到自己的有限,開始願意把照顧別人的心力,拿回來照顧自己一點。 放棄改變別人,並不代表你一定要放棄自己或者是......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認同而已。 「你已經很努力了,剩下就順其自然吧。」 「你已經做得夠多了,先休息一下吧。」 「你已經為他付出太多了,好好愛自己吧!」 我們一直希望有人可以跟我們說這些話......
其實我老早就知道這個方法了,不論是關注每天三件好事,或者是每天感謝三個人,正向心理學的研究都顯示有助於提升生活滿意度......
我其實是受到金老師的啟蒙才踏入諮商這行,前年去參加本土諮商心理學年會的時候,金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不過因為已經事隔兩年我就按照我記憶中的內容打成文字,可能與事實不完全相符)。當年有一個學生......
常常有人問我說逃避依戀的人要怎麼靠近,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需要時間和空間」。身為一個逃避依戀的人,你越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我就會越是覺得不自在,你越是想要親近我就越是覺得想要退縮,奇怪的是......
Photo by Ales Krivec on Unsplash 最近學會了一個新的技能叫做「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 ,在練習作的時候有點像是在觀落陰,我心想媽呀這也太不科學了吧~不過,對於不常做夢或者是做夢起來會忘記的人,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替代方案,讓你的潛意識有機會可
放棄改變別人,意味著你終於能夠開始清楚區分和別人之間的界線,區分什麼是你的責任,什麼又是你無力改變的現狀。 放棄改變別人,意味著你終於願意接受自己的有限,也因為開始發現到自己的有限,開始願意把照顧別人的心力,拿回來照顧自己一點。 放棄改變別人,並不代表你一定要放棄自己或者是......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認同而已。 「你已經很努力了,剩下就順其自然吧。」 「你已經做得夠多了,先休息一下吧。」 「你已經為他付出太多了,好好愛自己吧!」 我們一直希望有人可以跟我們說這些話......
其實我老早就知道這個方法了,不論是關注每天三件好事,或者是每天感謝三個人,正向心理學的研究都顯示有助於提升生活滿意度......
我其實是受到金老師的啟蒙才踏入諮商這行,前年去參加本土諮商心理學年會的時候,金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不過因為已經事隔兩年我就按照我記憶中的內容打成文字,可能與事實不完全相符)。當年有一個學生......
常常有人問我說逃避依戀的人要怎麼靠近,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需要時間和空間」。身為一個逃避依戀的人,你越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我就會越是覺得不自在,你越是想要親近我就越是覺得想要退縮,奇怪的是......
Photo by Ales Krivec on Unsplash 最近學會了一個新的技能叫做「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 ,在練習作的時候有點像是在觀落陰,我心想媽呀這也太不科學了吧~不過,對於不常做夢或者是做夢起來會忘記的人,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替代方案,讓你的潛意識有機會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