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中國對外戰略(外行人初級者向)

回到老本行上,這邊稍為介紹一下中國的對外戰略,對於專業的軍事迷跟專家來說,這應該都是老掉牙的題目。但不少新同學跟年輕的朋友,好像對中國的思維都有一些…呃,不大對的想法。
談戰略一定要分短期、長期,但長期只能大概談,畢竟「世事難料」,所以先從短期談再順便提一下長程的,這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要談這些年的中國戰略,一定要從911事件開始,這是世界整體戰略局勢轉變的開端,中國當然不例外,所以從十六大的結論,我們大至可以得到幾個方向。

對美:
  • 其一,若非迫不得已,絕對不與美國對抗,在與美國鬥爭之餘,要溫和、務實審慎的應對,極力爭取美國對中國的友善空間。
  • 其二,加速軍事力量的全面現代化,並絕對不許台灣獨立。任何的對美交往,如果損及這一條,都不能予以妥協。
簡單來說,就是發展自己軍事硬實力,對台態度的強硬化,這兩條無論如何都不能退讓。這有其內政跟外交雙重因素在,總之在不影響這兩條前提上,對美的關係要作到最好。(註:講白了,就是軍事力量不可退,有些原則問題不能退。對比一下台灣這幾年…)。
中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美國的優勢巨大到無法超越,所以只能傾全力優化自身的戰略資源與各項硬實力。同時間維持跟美國的良好關係,避免還沒長大就被打趴了。但在此同時,重視與美國的交往,也要同時平衡美國跟世界各國的關係,這也是中國介入中亞、非洲等國家的理由,要直接、間接的制衡美國的發展。(註:但很顯然的,這種雙重制衡是說歸說,美國也不是笨蛋,效果並不好)。

對日:
  • 其一,防止中日敵對,日本已經逐漸要求成為正常國家,其軍事與政治力量的展現將會逐漸與經濟表現一樣。
  • 其二,爭取日本的建設,並建立長期的戰略互信,在東亞上儘量保持一定的利害關係。
  • 其三,要有選擇性的穩定東亞,協調區域的和平與繁榮。
講白一點,就是保持對日本的友好關係,理性務實不帶情感的面對日本問題,同時間還要爭取日本對中國的投資與建設,建立雙方良好的互信基礎,並且在各種東亞問題上要「選擇性地」處理。
很弔詭吧?若與美國關係合併來看就懂了。因為中國要先當區域霸主,地區霸主當然是要排他的,選擇性當然是針對美國去做。當然,現在我們也知道,這種做法根本沒多大效果,徒增附近國家的反感。(註:只要中國的擴張帶有點侵略性,附近國家都會疑慮的,這可不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美國再怎樣也不會跟你東南亞國家搶領土) 。
其他問題如北朝鮮的核武問題,講了七八年現在還是危機在那。台灣問題也是講到爛掉,所以綜合十六大以來,主軸大致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來說,中國對其近期戰略的觀點可以綜合如下:
  • 其一,維持與美國的良好關係,除非違反以上原則,絕對不與美國正面衝突。
  • 其二,美國將會在中亞進行反恐,因為與中國對抗有著巨大損失,所以「必定」會不以中國為假想敵,對中國的政策將轉於警戒與緩解。
  • 其三,東亞上的權力結構,總的來說就是美國勢力降低,中國的影響增加,只要可以處理好台灣問題,穩定朝鮮半島,並防止中日敵對,這結果就是存在的。
  • 其四,利用全球化的方便,促進中國的富強,並廣泛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局勢。
  • 其五,不干涉他國內政,不捲入與中國無關緊要的衝突。
讀者有無發現,這五大結論根本上是衝突的。你不可能再增加自身國際實力的時候,選擇性的介入只跟自己有利益衝突的區域,卻又同時希望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經實力,謀取國際上的利益本就是理所當然,沒有甚麼好不敢說的。
國內不少學者,網路上這種人特別多,都把這種模糊性戰略當作是「具有中國特色」、「儒家傳統文化」的鬼扯。事實上,只要你的軍力提升,周邊國家本就會心懷戒懼,東亞並非西歐,已經有長期合作的基礎,東亞在過去千年都是處在大中華帝國文化圈下,用中國自己的角度來看,一定會不理解周邊國家,在這幾年拼命找美國回東亞的理由。
說穿了,鄰居過去紀錄不良,現在強盛起來高談和平,誰相信?美國在怎樣也不會跑去越南建立新州,宣稱南海是美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論上,培養堅強實力,又保持對外良好關係是可能的,但這是要用做的而不是說的。
中國的戰略構想理論上正確,但實行起來困難重重,國內內在的利益衝突導致國外的不協調姑且不論。現實上,你就是沒辦法「和平崛起」,自古以來崛起的帝國沒有和平過,更何況中國要恢復的光榮就是帝國,這矛盾不解,戰略機運只會一次次流逝。
「贏得短期的利益,輸掉長期的尊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