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現代戰爭的關鍵

答案是情報戰。更正確的說法是,如何精準地計算出時間跟空間差,在適當的地方投入適合的兵力,在政治上給予敵方最大的打擊。請注意,是政治上的打擊,不是軍事上的,理由後述。
要了解為何如此,我們要先拋棄常見的錯誤,也就是根據戰史的敘述,來闡述現代戰爭的過程。讓我們從近代開始,大概一百多年前,戰爭的型態雖然已經進入了熱兵器,但為何將領的素質仍然具有決定性?
這答案很簡單,通訊方式的限制,讓領兵在外的將軍,必須完全依照自己的判斷行事。所以,將軍的經驗與直覺,還有他的參謀團是否夠強,就是關鍵性因素之一。我們要了解一點,19世紀初,主要國家跟地區的地形與長年氣候,幾乎都被確定了,將軍本身若對此太過無知,那是政治家指定錯人的責任。在這前提下,雙方進入戰爭狀態後,以下幾個都可以被計算出。
動員的數量與時間,動員完畢的軍團人數與移動時間,後勤補給線的長短,重要戰略、戰術位置的地點,要塞的防禦等。這些都是平日累積出的結果,差別在於兩國進入緊張狀態時,保密防諜做到何種程度,可以欺敵到怎樣的地步。由於無線電還沒有發展出來,雙方都必須仰賴快馬與鐵路運輸,之後是電報線的架設,來獲取進軍資料。這導致無論敵我,都會有幾天的時間差,是對前線狀況一無所知的,前線將軍也會有幾小時的誤差,這使得參謀團需要大量的劇本與計算,預備隊的數量跟位置往往是決勝點。
我們從美國南北戰爭,一路看到19世紀的普奧、普法戰爭,以及後期的巴爾幹諸戰場,幾乎都是如此。雙方在開戰前,就對彼此的軍力有相當概念,需要爭奪那些地區跟要塞也都心裡有數。差別在於,到底持有多少數量槍枝,新式與舊式的比例,訓練有素的與否,每一項都可以換算成數字,有時候決勝關鍵就在於誰先進口了距離較長的槍枝,或是買到了哪些船艦。這可以在遠東看出,不管是日清海戰還是清法戰爭,各國都在爭取外購的戰艦即早就作戰位置,外交戰場則是死命地拖著敵方購買的新式戰艦不要移交。
到了一次大戰,狀況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常常在意機關槍跟鐵絲網的威力,卻忽略無線電科技的發展,讓後方政治家與高階將領,開始能夠直接左右前線將軍的意見。雖然那時候的無線電一台都幾十公斤,大多是營部以上單位才能有,但已經把無知的時間差從數天縮短到數小時甚至數分鐘。這讓許多研究者,常常痛心於後方政治家干預了前線戰役,導致重大延遲之類,但反過來說不受節制的將軍一定比較好嗎?我們用一戰後期的魯登道夫當作例子就可以,若他仍擁有五十年前的權力,可以在前線專斷獨行,確實可以取得相當戰果,但死傷後戰後的政治處理恐怕更難搞定。
政治家不是笨,而是在更高階的戰場,要考慮的事情更多。好比大家都想拉美國下水,但都需要藉口,不希望美國下場的,則是想盡辦法要避免。那麼,給予前線將軍無限開火權,不加以節制的結果會是什麼?或者說,韓戰時聽麥克阿瑟的,直接在中國東北種幾十顆香菇,蘇俄的態度會不會改變?
這讀者可以自己去思考,是永恆的議題,不會有答案。
在無線電普及後,前線指揮官越來越能控制大的戰場,後方政治家也越能掌控狀況。這到了二戰後開始又要改變,因素是人造衛星,幾乎所有的大規模軍事潛行,都開始變成不可能,這不是說沒有戰爭,而是已經沒辦法透過各種理由矇騙世界,你必須要先找到政治上的理由,不然先進國家之間已經無法如此。代理人戰爭的盛行也是如此,在科技程度較低的地方,較不會讓先進國家國內政治震盪,戰爭型態又退回到二戰等級。
話說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韓戰到越戰的變化,再到第一次波灣戰爭的變化之大,遠遠超出想像。通訊的即時化讓戰爭的控制,已經收縮到了政治層峰手上,但即使如此,下達命令跟判斷的仍然是將軍,第一世界從未讓軍人主政,與其說是政治家刻意抓權,不如說是制度所致。
為何說戰爭越來越在意打擊政治面,而不是純軍事?因為現代國家或多或少是民主制度,大眾媒體傳播的重要性提高,已經不能用報紙去欺騙民眾加入戰場,加上你又不能真的殺進敵國,在全球媒體下把敵國無差別屠殺。無論在國內或是國外政治,都已經行不通。即使是媒體控制較好的俄國,也做不到完全控管,只要你的經濟市場跟國外有綁在一起就很難。
現在大概只有北韓之流的國家,或是非洲還在部落衝突,與世界焦點無關的地方才行得通。即使中國,也要小心翼翼處理,邊境衝突跟區域戰爭、全面戰爭的等級完全不同,這十幾年新聞有關心的,都看得出中國處理這類問題的困難度。
所以我們暫時回到戰場上,單純一點的軍事行動,情報戰的重要在哪?時間差的意義又在哪?
讀者若很難理解,我們就舉個例子,假設今天有台北軍跟桃園軍要衝突,台北軍要攻入桃園,路徑一條走林口,另一條走台1線,另一條靠三鶯。假設走台1線一小時,林口、三鶯要兩小時,桃園軍的軍力只夠守住一條,無力同時守三條。請問,若你是桃園軍指揮官,你要怎樣確定台北軍的主力走哪?(先假設沒有炸掉道路的選項)
這就是情報研判的階段,台北軍還在北市集結的階段,桃園可能甚麼都不知道,就算軍隊出發,主力到了新莊也可能轉個彎繞到鶯歌走。理論上到處設下監視點,就可以避免這問題,但若身為桃園軍指揮官的你,只能選一個點守住,你該怎樣猜?如果你猜錯了,可就來不及去另外一邊,等台北軍出隘口展開部隊後就輸定了,該怎麼做抉擇?
這其實是很好的思想訓練,敵方會怎樣欺敵,部隊是否會考慮切割兩部分,哪一部分比較強,有較好的情報往往可以制敵機先。具體點說就是,你能夠越快速的掌握敵情,自己的準備就可以較充分,能夠行動的自由也較大。以剛剛的例子來說,倘若台北軍參謀是你的間諜,他老早就告訴你要攻台1線,你就可以好整以暇的做好防禦措施。假使什麼都沒有,你只能從敵方確定主力進入其中一條路線,不大可能是佯攻後,方可確定如此。所以你的部隊,必須部屬在哪裡,才可以一在時間內抵達各地出口,阻止台北軍展開部隊?這地圖打開,用Google Map就可以算時間,你會發現理論上要把主力放在桃園區,這邊可以守住台1跟三鶯往龜山區的出口,知道主力在三鶯跟林口,也都還來得及過去。然後在三條路線上擺一些小部隊做遲滯跟確認敵軍的作用,便於主力部隊的移動。
所以台北軍也知道,他們會怎樣欺騙你,讓你以為台北軍的主力往哪?這就是情報戰的重要之處,台北軍可以花一年的時間,宣傳桃園機場是台北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讓桃園軍以為機場是主要目標,也可以宣稱石門水庫扼守台北人用水,絕不可被桃園控制,讓人誤以為三鶯通八德大溪才是方向。這在歷史上案例頗多,巴爾幹戰爭中,土耳其就誤判保加利亞主力過,以為政治上保加利亞必定會攻打宣稱的領土,而忽略掉直撲君士坦丁堡的危險。
再講下去變成要玩軍棋了,筆者的意思是,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事情。好比台海可能發生的戰爭,你若弄清楚地理跟氣候狀況,會很清楚中國若要動武,採取哪種形式跟在哪種時刻,幾乎都是確定好的。差別在於,我們台灣的防禦能否做好,要命的時間差可以被軍隊部署位置與訓練縮短,中國方面的集結時間能否提早發現。
現代武器的威力太可怕了,時間只要差那一小時,甚至是幾分鐘,就會是決定性。好比中國要用登陸艦強襲,台灣空騎早五分鐘到,就會是海岸大屠殺與否之差。所以中國為何要用一切手段,干擾台灣的情報判斷,降低民眾的心理抗壓,目的就是要在政治上進行震撼,讓台灣主動放棄。
若你還不懂,為何選錯總統就會面臨戰爭,就該去了解,當我們的指揮系統被最高層下令干擾,甚至內部充滿第五縱隊進行破壞,台灣所有的地理環境產生的時間優勢,都會被消磨殆盡,讓中國強攻的勝算大增。
你以為美國不知道,情報戰只有中國會打,間諜只有中國會有?太天真了。等著看吧,台灣軍或許會面臨現代史上最大的接管行動,檯面上下大家都心照不宣。我們看會不會出現台版文在寅,還是在高層授意下中國黑幫的公然滲透,讓警政系統超負荷。
歷史上都演過了,別幻想台灣是風水寶地,永遠和平到宇宙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