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山的部長們︱總統暗殺事件前四十日

【電影】南山的部長們︱總統暗殺事件前四十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暗殺背後的真相究竟是……
來這些地方找我 👇
►電影戲劇與一堆貓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letter.w/
►看電影新訊看看貓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m.letter/


source:IMDb

source:IMDb

《南山的部長們》(남산의 부장들)劇本改編同名原作小說,時代背景為韓國1970年代,以朴正熙總統遇刺案件為故事核心,描述其身邊親信中央情報部部長與警衛室室長的勢力競爭,並一揭前中央情報部部長金炯旭失蹤真相,帶領觀眾一窺當年事件未知的一面。

也許你不認識朴正熙,但你一定聽過他女兒的名字,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父女兩人在政治圈裡的命運酷似,位居高位,卻以不堪的方式走下神壇。

1961年朴正熙發動政變,為了長期執政,屢屢修改憲法,獨裁韓國長達18年,直至1979年被親信暗殺,政權才得以更迭。《南山的部長們》故事便是從暗殺事件40天前說起,前中央情報部部長朴勈革在美國舉行聽證會,揭開韓國獨截黑暗面貌,而這一步如同推倒骨牌般,掀起韓國國內政治勢力的滔天大浪。

而朴正熙死後,軍人全斗煥發動政變,篡奪政權,造成後來的光州民主化運動,接續發展,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等作品的時代背景。

source:IMDb

source:IMDb

《南山的部長們》由《白頭山:半島浩劫》李炳憲、《北風》李星民、《哭聲》郭到元、《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李熙峻主演,光是看演員陣容就可預測作品絕對精彩必看。

順帶一提,李星民主演的動物喜劇《明明會說話》也在3月6日剛上映,與嚴肅政治題材的《南山的部長們》形成強烈對比,一個是搞笑脫線的情報員,一個是獨裁政權的總統,兩個極端的角色突顯出李星民演技功力深厚。

《南山的部長們》一月底於韓國上映,上映首週即奪下票房冠軍,累積票房更破十億台幣,深受韓國觀眾喜愛,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韓國處理這類富有爭議性的歷史事件時,總是能抽絲剝繭、細膩描寫,拍出寫實且討論度高的作品。

source:IMDb

source:IMDb

「有我當你的後盾。」

「有我當你的後盾。」這句可以說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台詞。淺白來說,就是揣摩上司的意旨,然而,說出口的話都可以作廢了,更何況是「沒說出口」的指示。這句話在我看來不是賦予權利的象徵,而是上位者對下位者設下的陷阱。

在《南山的部長們》中,你可以看到獨裁政權裡核心權臣的心理狀態,描繪之細膩,表面上的和平只是假象,暗地裡鬥爭頻頻,如同職場裡的爾虞我詐,更能看到貪婪凌駕於人性,因此就算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觀眾,觀看《南山的部長們》裡權利核心鬥爭勾心鬥角,也必定讓你心有戚戚焉。

source:IMDb

source:IMDb

「用戰車鎮壓,一切就結束了。」

在最後,總統決定採用軍官的建議用戰車鎮壓人民的抗爭活動,也的確結束一切,結束了朴正熙總統的時代。

你可以從電影裡看到歷史的重蹈覆轍,明明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革命,卻迎來一次又一次的獨截政權,在觀看極權的爭鬥,才會真切地意識到民主自由的得來不易與可貴。即便是韓國的政治歷史,台灣人在看這段應該也會有共感。

除了民主抗爭外,《南山的部長們》也描述了韓國與美國的歷史糾葛,甚至可以說美國對韓國政權的干預甚深……。

● ● ●

歷史事件、社會意義、商業價值,一部電影作品要同時融合這三個元素並不是容易的事,通常我們看到的是紀錄事件並帶出社會議題,這類的作品多是非主流片或是紀錄片,票房小眾。

《南山的部長們》這部電影直觀是歷史、政治,但同時又有其商業性,在韓國討論度高、話題性足,同時讓轉型正義的議題被熱議,可說口碑與票房雙贏,且帶領觀眾回顧歷史。

韓國透過電影,讓人民了解歷史脈絡,不讓歷史被遺忘。我想這是相當值得台灣借鏡的。



avatar-img
九號球的沙龍
42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號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深入探討電影《鬼才之道》,分析其獨特的黑色幽默手法如何重新詮釋亡靈世界與人類的競爭。本片不僅揭示了社群媒體時代對認同感的追求,也反映出人物對存在與被記住的渴望,展現出荒誕卻真實的人生議題。建議觀眾在觀看電影後,再回來閱讀以獲得更深的理解。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深入探討電影《鬼才之道》,分析其獨特的黑色幽默手法如何重新詮釋亡靈世界與人類的競爭。本片不僅揭示了社群媒體時代對認同感的追求,也反映出人物對存在與被記住的渴望,展現出荒誕卻真實的人生議題。建議觀眾在觀看電影後,再回來閱讀以獲得更深的理解。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