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些地方找我 👇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letter_movi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m.letter/
IG圖文版:https://www.instagram.com/p/C_uqpihTGZQ/
(還沒看電影的球粉們,建議先收藏文章,看完電影再來讀這篇!)
/
(防雷)
/
世界上那麼多的鬼故事,但會被記住的永遠只有少數中的少數,你記得哪一個?
我印象最深刻的鬼故事,是小時候讀到的「數樓梯」。走在樓梯間,總忍不住想數一數到底有幾階,但只要一數,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那個故事的情節,令人全身發毛,深怕自己數一數就……。
你呢?現在想起哪個鬼故事?
提到亡靈世界,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部作品可能是《可可夜總會》,而徐漢強執導的恐怖喜劇《鬼才之道》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詮釋這個題材,創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陰間世界觀。
陰間不再是傳統恐怖片中陰森恐怖的場景,而是跟人間一樣充滿競爭。
《鬼才之道》運用了大量的 JUMP SCARE,這種手法雖然常見於恐怖片和恐怖遊戲中,但編導顛覆了人們對恐怖片的刻板印象,將其轉化為喜劇元素,拍出靈異事件的「幕後花絮」,讓人不禁聯想到日本電影《一屍到底》,惡趣味十足。
電影透過荒誕幽默的方式,具象化了現代社會對自我存在的焦慮以及在社群媒體上對認同感的追求。鬼魂們為了不消失,必須製造恐懼,以吸引陽世的關注。直接明瞭地說明「流量至上」,揭示了鬼(人)深處對認同感的渴望。
鬼魂們的競爭,就好比現實中人們爭相博取注意,為了在眾多內容中脫穎而出,不斷地製造話題,尋求關注。正如凱薩琳在《名鬼會客室》所說:
「嚇人就是 TIMING。」
不僅點出了恐怖片的精髓,亦反映出創作者針對觀眾觀影習慣所做的調整。
在資訊爆炸的短影音時代,觀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對白都需要被精心設計,得以吸引注意力。
鬼魂消失的條件設定,凸顯每個人深處恐懼——害怕被遺忘,害怕這麼努力的一生卻毫無痕跡。
這種害怕讓我想起《年少日記》:
「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如果我離開了,很快,大家都會忘記我的。」
人類是矛盾的生物,雖然表面上看似雲淡風輕地接受被遺忘的命運,內心深處卻還是渴望被記住、被看見。
一如《可可夜總會》所闡述的,真正的死亡是遺忘。《鬼才之道》打破對厲鬼既定印象,恐怖的外表隱藏著對世間的留戀,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留在世上,正是因為對人間仍有放不下的眷戀。
Makoto 、凱薩琳、同學、柯國隆、潔西卡……,每個角色都隱含對存在的渴望和對自我價值的追尋,這種追尋,有時看似荒誕可笑,但正是這種荒誕中蘊含的真實,讓觀眾在笑聲與淚水中投射自我生命歷程。
不論生者或亡靈,都渴望擁有自己的「位置」。
看完電影後讀了導演專訪,才知道那個充滿期待的櫃子,壓跨的不是同學而是導演自己。同學對著剛出生的孩子說:
「你這輩子不用做一個特別的孩子,沒關係的。」
這也是與自己的和解吧。
或許,真正的快樂不在於得到多少人的認可,而是在於如何接受真正的自己。
雖然這篇不一定會被導演讀到,但還是要說一句:很感謝徐漢強導演為觀眾帶來的歡樂。
很喜歡《鬼才之道》,這部是值得進電影院 N 刷的作品,希望大家能把握機會,感受這部作品的魅力。
-
追蹤 @imletter_movie 看更多影劇訊息 (◍•ᴗ•◍)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