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之道》不論生者或亡靈,都渴望擁有自己的「位置」

《鬼才之道》不論生者或亡靈,都渴望擁有自己的「位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鬼才之道

鬼才之道

來這些地方找我 👇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letter_movi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m.letter/

IG圖文版:https://www.instagram.com/p/C_uqpihTGZQ/


(還沒看電影的球粉們,建議先收藏文章,看完電影再來讀這篇!)


/


(防雷)


/

《鬼才之道》Makoto(陳柏霖 飾),凱薩琳(張榕容 飾)

《鬼才之道》Makoto(陳柏霖 飾),凱薩琳(張榕容 飾)

「你這輩子,聽過多少鬼故事?」

世界上那麼多的鬼故事,但會被記住的永遠只有少數中的少數,你記得哪一個?

我印象最深刻的鬼故事,是小時候讀到的「數樓梯」。走在樓梯間,總忍不住想數一數到底有幾階,但只要一數,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那個故事的情節,令人全身發毛,深怕自己數一數就……。

你呢?現在想起哪個鬼故事?

漢強執導的恐怖喜劇《鬼才之道》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創建了截然不同的陰間世界觀

漢強執導的恐怖喜劇《鬼才之道》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創建了截然不同的陰間世界觀

「有才華的鬼,真的會被看見?」

提到亡靈世界,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部作品可能是《可可夜總會》,而徐漢強執導的恐怖喜劇《鬼才之道》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詮釋這個題材,創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陰間世界觀。

陰間不再是傳統恐怖片中陰森恐怖的場景,而是跟人間一樣充滿競爭。

《鬼才之道》運用了大量的 JUMP SCARE,這種手法雖然常見於恐怖片和恐怖遊戲中,但編導顛覆了人們對恐怖片的刻板印象,將其轉化為喜劇元素,拍出靈異事件的「幕後花絮」,讓人不禁聯想到日本電影《一屍到底》,惡趣味十足。

電影透過荒誕幽默的方式,具象化了現代社會對自我存在的焦慮以及在社群媒體上對認同感的追求。鬼魂們為了不消失,必須製造恐懼,以吸引陽世的關注。直接明瞭地說明「流量至上」,揭示了鬼(人)深處對認同感的渴望。

《名鬼會客室》,右為名鬼會客室主持人--秋霜姐(眼肉芽 飾)

《名鬼會客室》,右為名鬼會客室主持人--秋霜姐(眼肉芽 飾)

鬼魂們的競爭,就好比現實中人們爭相博取注意,為了在眾多內容中脫穎而出,不斷地製造話題,尋求關注。正如凱薩琳在《名鬼會客室》所說:

「嚇人就是 TIMING。」

不僅點出了恐怖片的精髓,亦反映出創作者針對觀眾觀影習慣所做的調整。

在資訊爆炸的短影音時代,觀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對白都需要被精心設計,得以吸引注意力。

同學(王淨 飾)

同學(王淨 飾)

「可是如果我做不到呢?萬一我努力到最後還是沒有被看到的話怎麼辦?」

鬼魂消失的條件設定,凸顯每個人深處恐懼——害怕被遺忘,害怕這麼努力的一生卻毫無痕跡。

這種害怕讓我想起《年少日記》:

「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如果我離開了,很快,大家都會忘記我的。」

人類是矛盾的生物,雖然表面上看似雲淡風輕地接受被遺忘的命運,內心深處卻還是渴望被記住、被看見。

一如《可可夜總會》所闡述的,真正的死亡是遺忘。《鬼才之道》打破對厲鬼既定印象,恐怖的外表隱藏著對世間的留戀,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留在世上,正是因為對人間仍有放不下的眷戀。

Makoto 、凱薩琳、同學、柯國隆、潔西卡……,每個角色都隱含對存在的渴望和對自我價值的追尋,這種追尋,有時看似荒誕可笑,但正是這種荒誕中蘊含的真實,讓觀眾在笑聲與淚水中投射自我生命歷程。

不論生者或亡靈,都渴望擁有自己的「位置」。

「為什麼當鬼比當人還累啊!!!!!」

「為什麼當鬼比當人還累啊!!!!!」

「努力獎,算第幾名?」

看完電影後讀了導演專訪,才知道那個充滿期待的櫃子,壓跨的不是同學而是導演自己。同學對著剛出生的孩子說:

「你這輩子不用做一個特別的孩子,沒關係的。」

這也是與自己的和解吧。

或許,真正的快樂不在於得到多少人的認可,而是在於如何接受真正的自己。

雖然這篇不一定會被導演讀到,但還是要說一句:很感謝徐漢強導演為觀眾帶來的歡樂。

很喜歡《鬼才之道》,這部是值得進電影院 N 刷的作品,希望大家能把握機會,感受這部作品的魅力。

-

追蹤 @imletter_movie 看更多影劇訊息 (◍•ᴗ•◍)ゝ


avatar-img
九號球的沙龍
42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號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影像可以帶給人們最直接的感官震撼,然而,無聲的文字所繚繞的是一片無盡的想像,激發讀者更深層的感受與情感。《童話世界》以深沉的筆觸勾勒出現實世界中的曲折情感和道德掙扎,將讀者引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共鳴其情感和經歷。
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之後,監製莊淳淳再度攜手導演謝沛如,將鏡頭轉向 2010 年上映的韓國喜劇片《開心鬼上身》。編導團隊將原版劇本融入台灣特有的元素,打造出台版《我的麻吉4個鬼》,匯聚了各代實力派演員,重新詮釋經典情節,展現「魯蛇」與冤鬼糾葛的荒誕故事,充斥笑聲與淚水。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電影版想見你》無雷前導,觀影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關於《電影版想見你》的問題,整理過後大略分三大題,趕在電影上映前來回答,希望大家可以在觀影時可以有更深刻的感受。去愛,去失去,要不負相遇。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影像可以帶給人們最直接的感官震撼,然而,無聲的文字所繚繞的是一片無盡的想像,激發讀者更深層的感受與情感。《童話世界》以深沉的筆觸勾勒出現實世界中的曲折情感和道德掙扎,將讀者引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共鳴其情感和經歷。
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之後,監製莊淳淳再度攜手導演謝沛如,將鏡頭轉向 2010 年上映的韓國喜劇片《開心鬼上身》。編導團隊將原版劇本融入台灣特有的元素,打造出台版《我的麻吉4個鬼》,匯聚了各代實力派演員,重新詮釋經典情節,展現「魯蛇」與冤鬼糾葛的荒誕故事,充斥笑聲與淚水。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電影版想見你》無雷前導,觀影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關於《電影版想見你》的問題,整理過後大略分三大題,趕在電影上映前來回答,希望大家可以在觀影時可以有更深刻的感受。去愛,去失去,要不負相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病人住進加護病房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敗血性腦病變,都不會動了,可是護理人員們卻發現每天晚上的某個時間,他的右手就會突然舉起來去掐自己的脖子,力道之大,得他們兩個人阻止才壓得下來,到最後不得已只好把那隻右手給約束起來,但只要時間一到,那隻右手就會開始拉扯欄杆像要再舉起來一樣⋯⋯
那男人拿了張黑白泛黃的照片給我,畫面拍攝的是一農舍場景,有竹簍、木桶,還有曬衣竿,尋常鄉村背景,熾熱的夏天,兩個小男孩穿著汗衫在庭院內玩耍,他們人手一把木棍,抬頭望向那顆在空中被拋擲的西瓜,像在比賽誰能在降下的瞬間精準地剖開一樣。 畫面最前方站著另一個男孩,從形貌來看一眼便能看出不是本地人,他穿著
網路上流傳過幾個有關恐懼的心理測驗,列出四扇門、四種森林或是六個隧道,讓人選感覺最恐怖的,根據所選的答案分析你正害怕或逃避的是什麼,乍看答案會覺得好準,不過當你細讀每一扇門後就發現,其實每一種都怕,如選冰窖的是害怕失望和受傷,難道他不害怕選荒廢樓梯間的死亡,或破敗小木屋的窮困?
這病人住進加護病房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敗血性腦病變,都不會動了,可是護理人員們卻發現每天晚上的某個時間,他的右手就會突然舉起來去掐自己的脖子,力道之大,得他們兩個人阻止才壓得下來,到最後不得已只好把那隻右手給約束起來,但只要時間一到,那隻右手就會開始拉扯欄杆像要再舉起來一樣⋯⋯
那男人拿了張黑白泛黃的照片給我,畫面拍攝的是一農舍場景,有竹簍、木桶,還有曬衣竿,尋常鄉村背景,熾熱的夏天,兩個小男孩穿著汗衫在庭院內玩耍,他們人手一把木棍,抬頭望向那顆在空中被拋擲的西瓜,像在比賽誰能在降下的瞬間精準地剖開一樣。 畫面最前方站著另一個男孩,從形貌來看一眼便能看出不是本地人,他穿著
網路上流傳過幾個有關恐懼的心理測驗,列出四扇門、四種森林或是六個隧道,讓人選感覺最恐怖的,根據所選的答案分析你正害怕或逃避的是什麼,乍看答案會覺得好準,不過當你細讀每一扇門後就發現,其實每一種都怕,如選冰窖的是害怕失望和受傷,難道他不害怕選荒廢樓梯間的死亡,或破敗小木屋的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