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童書的你不能不認識的英國兒童文學經典──彼得兔系列。
1902年出版《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至今逾百年歷史,出自英國作家碧雅翠絲.波特之手,他筆下帶著細膩優雅氣質的動物們,想必大家不陌生,寢具、燈盞、杯盤,他們總是溫柔的出現在家居產品上,和碎花、田園鄉村風的擺設無違和的共存著。但,如果進入彼得兔的繪本世界,你或許要吃驚了!彼得兔系列可不是善良無害的小鹿系童書呢!不少早期童話,都能窺見藉由擬人化動物、寓言式的反映出無法明言的社會現實,波特時常用圖文,暗藏了對社會和人性的刻劃,十分冷靜,卻往往暗濤洶湧。而波特出身於保守的英國上流社會,嚴謹的家教與社會風氣,我們可以輕易的讀出繪本中的教育意味,但也不乏兒童視角為閱讀帶來趣味的平衡。現在,一起來看看故事內容吧!
兔媽媽的告誡
故事開始於一棵非常高大的樅樹根底下,兔子洞中住著母親、小福、小毛、小白、和彼得。(從名字就能看出誰是主角了吧!總是沒名稱的媽媽,還有像路人甲乙的兔子姊姊們)。在某個媽媽準備獨自出門採買的早晨,先替姊姊們穿上紅色斗篷,彼得則穿上鑲著黃銅鈕釦的藍色夾克。接著,全書最聳動、顯然無用、但十分必要的叮嚀出現了:
我的乖寶寶啊,你們可以去田裡玩,也可以沿著小路一路玩下去,可是千萬別去麥先生的菜園。你們父親從前就在那兒遭到意外的,他被麥先生做進餡兒餅了。
兔媽媽的叮嚀倒是十分符合現代的教養理論;要禁止孩子之前,先明確的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並告知若是破壞規則或做了不該做的事,會有什麼「自然後果」。而不是抽象的恐嚇「再去麥先生家你試試看」。身為二寶媽我常常懷疑媽媽的字典裡究竟有沒有「溫柔」二字,若是有,大概就是像兔媽媽這種天蠍style的「溫柔」吧!平靜的訴說著老公被做成餡餅,怪不得是一隻獨自撫養三隻小兔的強大單親媽媽。
孩子的華麗冒險
媽媽出門,淡出舞台,重頭戲才要上演!小毛小福和小白,三隻(書本蓋上就忘記他們的名字)聽話的兔姊姊們,沿著媽媽說的小路採黑莓子去了。而我們的男主角,彼得去哪呢?當然是去媽媽說不能去的地方──麥先生的菜園呀!彼得好好的享受了菜園中的萵苣和豆子,以至於肚子不舒服要找些芹菜吃。芹菜沒找著,卻碰上了麥先生!可想而知接下來是一翻追逐的情節。波特的文字將這番追逐的張力表現得極好!彼得在揮舞著耙子不斷叫囂的麥先生追趕下「嚇壞了」、「到處亂竄」、「忘了路」、「掉了鞋」、「鈕扣被網子勾住」,麥先生拿了篩子正要罩住彼得(讀到這腦中不禁想起剛剛的餡餅兩個字),還好彼得擺脫夾克,成功逃脫了!
第一波追逐方歇,波特逃進工具棚的澆花水壺中,節奏此時慢了下來,你彷彿可以聽到以半音緩升的戲劇配樂,搭配著麥先生叩叩叩的腳步聲踏進工具間,麥先生隨手翻找著花盆想揪出彼得。找到了!「麥先生正想用腳踩彼得時」(這句也直白的有點驚悚),彼得「從窗戶跳出去」、「打翻三盆花」。第二波追逐結束。波特活靈活現的寫活了兔子的靈活和奔逃時的莽撞,這麼精準的形象刻畫,或可歸功於他長年與小動物為伍的細膩觀察。
若你熟稔童書的三段式結構,必能料想追逐戲碼還沒完呢!波特展開第三波緊張情緒,和前兩次又有些不同:追不到彼得的麥先生似乎回去農忙了,而彼得在一陣瘋狂奔逃後早已分不清東南西北,找不到菜園的出口。突然間,在彼得又繞回工具棚附近時,聽見鋤頭刷刷刷的挖土聲。「先聞其聲」必然是厲害反派角色的出場方式之一。彼得「連忙躲到樹叢下」、「一會兒看沒動靜又出來」、「爬到一輛獨輪推車上偷瞄」,看見穿過菜園對面就是出口!波特將蓄勢待發的情節張力掌握的恰如其分,(口水都忘了吞,替彼得感到好著急啊),彼得「悄悄下了獨輪車」,開始,狂奔!麥先生當然發現並追了上來,可是彼得不在乎(勝利的配樂響起),彼得在最後一刻鑽出大門,一溜煙衝進樹林裡了!第三回合對決,男主角彼得勝利!(這不是當然的嗎^^)
巨大的危險與無情的現實
在精采的三番對決中,值得一提彼得在菜園中遇到的小動物們。若說麥先生象徵著在媽媽保護傘以外的無情世界,蘊藏著巨大的危險,這些小動物就像社會中人們的小影。例如,在彼得被網子勾住時,出現了善良的麻雀,「熱心的飛到他身邊鼓勵他逃走」,然而波特並沒有讓麻雀咬起網子,實際的救援彼得,他們只是在旁邊嘰嘰喳喳。就好像現實中的危難,儘管有些建議、有些鼓勵,你仍舊需要那奮力的一躍才能逃出危險。
而在彼得迷路時,遇到了「一隻上了年紀的老鼠」,他日夜在石階上跑進跑出,冒著危險,把豆子帶進樹林裡給家人吃。似乎訴說著,在真正的世界裡,為了裹腹、為了家人,進出麥先生的菜園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生存。「他嘴裡咬了一個好大的豌豆,無法回答彼得」。那個讓老鼠為之語塞的是「生之事」,沒有人能停下來幫你。
在菜園的池塘,彼得遇上白貓,盯著池塘的金魚,搖晃著尾巴。彼得趕緊走開。社會中的危險不只一樣,弱肉強食的戲碼隨時上演。
「皆大歡喜」的結局
彼得兔的收尾十分有趣,似乎是個三贏的局面呢!麥先生將彼得兔的小夾克和鞋子掛起來,扮成稻草人好嚇唬山鳥」,這種宣示地盤和勝利意味濃厚的動作,讓從頭到尾沒有台詞的麥先生,退場時分依舊威風凜凜。似乎也暗示著社會中巨大的危險依舊活生生惡狠狠地存在著。而順利逃脫的彼得,想必是給閱讀的孩子帶來勝利感,挑戰了媽媽說的話,歷經了千般危險,卻成功回到家,我可沒被做成餡餅!孩子這下得意了,這也是劇情能抓住孩子的心,讓孩子一讀再讀的主因,知道了彼得可以逃脫所帶來的安心感,讓孩子能再三享受冒險的樂趣。當然,繪本總得要家長願意買才算成功,波特讓回到家的彼得不舒服的躺在床休息,還得喝媽媽熬的菊花茶當藥吃,其他乖乖的小福小毛小白兔子姊姊們,可是有好吃的麵包、牛奶和黑莓子當晚餐呢!這樣的結尾應該大大的撫慰了媽媽們的心吧!(笑)
看到這裡,是不是為波特精湛的文字表現所吸引呢?具有插畫家身分的波特,細膩精緻的畫風更是不在話下,你能細細地欣賞用水彩勾勒的田園風光、療癒人心的菜蔬、野花、森系景色,與惹人憐愛的小動物,淡雅柔美的色調,令人感覺舒心自在,也難怪彼得兔能獨立於文字,被應用於各式產品,經久仍深深被喜愛。
說了這麼多,我的心跳還彷彿驚魂未定的小兔彼得一樣砰砰作響呢!快為孩子的書架添上幾本彼得兔系列吧!
版本:《小兔彼得的故事》 原著/碧雅翠絲.翻譯/林海音,台北市:青林國際出版,2018年8月十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