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港台大不同:巴士

巴士。
如果說在香港行走,腳力綿長是必不可少的必修科目的話,那麼,下盤穩固也一定是重點選修之一。此話怎講?香港巴士分成兩類,一叫大巴,一叫小巴。大巴即是我們過去在港產片中常見的雙層巴士,小巴則跟台灣所謂的「中型巴士」相去不遠。但無論乘坐哪一類巴士,下盤功夫絕對是從7歲考到70歲的重點考題。
我一直懷疑,香港巴士司機在應徵時是不是有一個標準,要求司機要能「在五秒內將車子從時速五十降到零」。我也問過香港好兄弟B,香港巴士公司是不是跟煞車供應商簽過什麼協議,不然為什麼每次接近站牌時,司機都要竭盡可能地衝到最高速,然後再最後幾秒內用力地踩踏煞車,測試煞車極限?還是其實司機們內部有舉辦競速比賽,所以他們才要在起步時將油門踩到底,看誰可以在最短時間衝到終點?
當然香港好兄弟B笑著告訴我,這是沒有的事。不過只要有搭過香港大小巴的人就知道,香港巴士司機只關心一件事,就是如何最快速地起步,最高速地行駛,以及最猛烈的煞車,至於上車的人是否抓穩了,或是有沒有年紀大的長者還沒坐定,這都不是問題,因為所有香港人的下盤,早就練就一番絕壁懸崖巍然不動的卓越能力,所以當你在香港巴士上,看到寫著「請抓緊扶手」的說明貼紙,那絕對不是跟你客氣,而是明白告訴你,我早就警告你了,缺臂斷腿可別來找我!
因此過去每當我往返宿舍跟店裡而必須搭乘一段巴士的時候,我總是禁不住的想,為什麼從沒有人提起,要求巴士司機開的慢一些,或是不要煞的這麼急呢?隨著我入境隨俗,有時在趕著要去某地的時候,我的心理不禁又想,這個司機怎麼開的這麼慢,我就快要遲到了!這時我才了解,巴士司機之所以開成這樣,其實是所有香港人默許的,是香港人追求一秒幾十萬上下的精神,所以縱容了乘坐的不舒適,因為「快」更重要。
但難道香港巴士司機只在乎「快不快」嗎?不不不,他們不只要求快,還要求「要夠冷」。我同樣曾經猜測,巴士司機肯定每天都穿著棉襖上班開車,要不然就是當初設計車子時,忘了在司機頭上開一個冷氣出風口,否則明明外面只剩十幾度,司機怎麼還會判斷車子裡面需要冷氣空調全開到比外面還冷的地步?我不只一次明明天氣不冷不熱,穿個薄長袖就好,但仍要帶一個外套上巴士,就是因為巴士司機多半家裡有養北極熊,總覺得大家一定很熱,要把冷氣開到最強才行。
反觀台灣的公車,除了塞車只能開的慢吞吞,夏天熱到不行之外,倒是沒有什麼缺點,頂多是讓人搞不懂,到底我現在是上車投錢,還是下車付款,抑或上車下車都要?這在香港就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為上下車是不同出入口的,永遠是上車付款,至於你坐了幾站、划不划算,則不在香港巴士司機管轄範圍之內。香港巴士司機也比較寡言,幾乎不會跟乘客說話的,不像台灣的巴士公司,還給司機配麥克風,所以司機除了報站名之外,也可以即興地來主持一場社區共榮座談會或經貿政策公聽會,看著台灣司機一邊閃避不長眼的摩托車騎士,一邊夸夸而談自己的先知卓見,忽然又覺得香港司機的閉口不言,也是體貼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香港居民了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