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雄市長補選】任由失敗主義瀰漫國民黨愧對民主

    撰寫:楊騰凱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已經選民投票過關,加上韓國瑜承諾不提訴訟,使得自己被免職,已成為既定的事實。根據台灣法規,高雄市長一職預計9月進行補選。然而,當前的台灣輿論已有風向吹送,指國民黨有意“避戰”,對高雄市長補選一役不予提名,否則就算參選,也不可能選贏。但是,倘若國民黨放任“失敗主義”延燒,無異是“愧對民主”的行為。
    韓國瑜曾經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取得了近90萬票,成功擊退強敵陳其邁,率領國民黨突破板塊障礙,重新插旗高雄。當時能夠當選的客觀原因很多,從全台的角度來看,民進黨中央執政所推出的諸多內政改革引起爭議,確實拖累了2018年縣市首長的選情。回歸高雄自身,在民進黨長期把持高雄市政資源的情形下,高雄基礎建設的質量也漸漸受到質疑。種種背景因素,都替韓國瑜爭取高雄市長寶座製造了有利條件。
    從韓國瑜一度翻轉高雄的結果看來,台灣的民主政治看似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因為政治人物已無法再藉由傳統政治板塊格局,綁架選民的投票行為,顏色不再是選民投票行為的最大指導原則,執政者的施政質量更成為決定投票行為的關鍵因素
    只不過,國民黨的“利欲熏心”,將民主政治揚棄藍綠惡鬥的美麗結果,一口氣揮霍殆盡。
    韓國瑜不顧就任高雄市長才短短時間,眼見自己的超高人氣及對手陣營的搖搖欲墜,進而選擇投身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這樣的政治行為,不僅在高雄市選民心中致生“遭背叛”的不滿,也坐實了所謂的“吃碗內看碗外”,令台灣選民不敢相信韓國瑜是真心為公共事務奮鬥。最終,韓國瑜不僅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慘敗,更難逃罷免的結局。
    更令人感到無奈的是,台灣民主政治長期被顏色綁架的壞習慣,好似也於無意之間,藉著高雄市選民對韓國瑜個人的反感,悄悄映射回選民的投票行為。畢竟,國民黨對韓國瑜在高雄市長任內,所謂“路平、燈亮、水溝通”的成績懷有高度自信,但若不是內部評估嗅出,高雄市長補選因綠遠大於藍,是一場必然慘敗的局,否則,黨中央又怎麼會任憑不派人參與高雄市長補選,這樣的“失敗主義”風向在空氣中瀰漫?
    何況,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任期短暫,2021年又將進行黨主席改選。目前韓國瑜已確定遭遇罷免,就算韓國瑜試圖幫江啟臣緩頰,指自己被罷免的責任不在黨中央,但仍難保主席改選期間,江啟臣的挑戰者不會拿江啟臣領導的失敗大做文章。甚至,假如國民黨又於高雄市長補選中再度慘敗,對江啟臣的領導威信無疑是雪上加霜。
    持平而論,若國民黨中央真將“避戰”高雄市長補選視為選項之一,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高雄市“綠遠大於藍”的板塊格局,所形塑出的障礙,一來憂心資源有限的國民黨要把自己榨乾打一場不會贏的仗,二來又焦慮江啟臣領軍屢戰屢敗,在內鬥風氣盛行的國民黨中,不利於江啟臣爭取連任。
    回顧國民黨這些年的風風雨雨,黨內山頭總因擔心敗選後產生的政治風暴,而提早棄船逃生;就算假裝團結到最後一刻,樹倒猢猻散的劇情也依然會上演,國民黨長期以來劣根性,說穿了,不過就是當權者們基於“利己”而躲入“失敗主義”。畢竟一方的“失敗”,就是另一方的“機會”,國民黨當權者的把戲,永遠都是這一套。
    退一步來看,韓國瑜與國民黨之所以能在2018年能夠翻轉高雄,仍係於高雄市民對城市治理的訴求度,高過了所謂“愛台灣”的綠色政治情操。倘若國民黨中央繼續讓失敗主義在黨內壯大,進而選擇“避戰”,對高雄市長補選不予提名,無非是對韓國瑜市政團隊“路平、燈亮、水溝通”的整體表現,帶來極大的“自我否定”。
    民主政治必須通過競爭,才能防範施政腐敗。假如國民黨甩不開政治算計,為了當權者的前途,而向一時的政治版圖、顏色價值、失敗主義等低頭,連一個“選項”都不願給高雄市民,“既然選不贏,那乾脆不選了”,對於這樣愧對民主的在野黨,台灣人扔了也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