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黎巴嫩新政府認受性成疑 街頭抗爭勢頭未減卻陷樽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總括而言,黎巴嫩新政府剛成立便四處碰壁。黎巴嫩的示威者大多敵視狄亞布的內閣,他們認為黎巴嫩成立新政府只是權貴試圖延續貪腐作風的障眼法。與此同時,狄亞布的內閣既難以團結國內不同的宗派,亦難以爭取到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在四方八面皆沒有意欲提供支援的情況下,黎巴嫩新政府的運作以失敗告終的機會可謂高唱入雲。事到如今,黎巴嫩的政治困局已是個難解的死結。


輾轉間,由徵收「WhatsApp稅」誘發的黎巴嫩街頭抗爭已持續逾百天。追本溯源,黎巴嫩國內貪污腐敗猖獗多時,加上黎巴嫩近年公共財政危機愈趨嚴重,政府大幅削減教育、醫療及社會服務的開支,黎巴嫩民眾早已對國內整個政治制度不存信任。徵收「WhatsApp稅」一事,充其量是導致該國爆發大型示威抗爭的導火線。然而,儘管黎巴嫩的示威抗爭迅速逼使時任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下台,但往後的抗爭進展呈膠着狀況。不過,黎巴嫩建制中人在這段期間並未能交出令人滿意的救亡方案。縱然黎巴嫩去年年底已傳出學者和工程師出身的前教育部長狄亞布(Hassan Diab)得到真主黨的撐腰繼任總理一職,但他幾經波折下才能於上月21日勉強成功組閣,新內閣圃組成便受到示威者、國內政敵和西方國際社會的質疑,黎巴嫩的前景尚未見得有任何曙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98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The Glocal x 方格子獨家專欄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 Glocal 全球政經評論的沙龍
14會員
21內容數
和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年輕學者合作,The Glocal 希望為公衆提供政治和經濟互爲表裏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文章,讓讀者可以通過我們獲得解釋全球局勢的思考工具之餘,更希望在個人層面,為每一位讀者量身定做屬於自己的國際政治經貿分析。
2021/02/10
The Glocal 以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這次有幸採訪到EDHEC-Risk Institute (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風險研究所,簡稱ERI ) 的研究教授,一同探討永續投資的未來發展。ERI 在金融業享有極高聲譽,長期跨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為其提供學術研究和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1/02/10
The Glocal 以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這次有幸採訪到EDHEC-Risk Institute (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風險研究所,簡稱ERI ) 的研究教授,一同探討永續投資的未來發展。ERI 在金融業享有極高聲譽,長期跨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為其提供學術研究和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1/01/27
無論如何,蘇丹的局勢發展至今,民眾的訴求早已不止局限於經濟層面,但經濟改革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現實給予阿卜杜拉·哈姆杜克的時間或許非常有限。如果他未能成功帶領蘇丹經濟復甦,那麼國際社會一旦降低對蘇丹的關注度,他便很有可能受到軍閥將領的操縱擺佈,屆時蘇丹勢必再一次出現軍政府橫行無忌的困局。
Thumbnail
2021/01/27
無論如何,蘇丹的局勢發展至今,民眾的訴求早已不止局限於經濟層面,但經濟改革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現實給予阿卜杜拉·哈姆杜克的時間或許非常有限。如果他未能成功帶領蘇丹經濟復甦,那麼國際社會一旦降低對蘇丹的關注度,他便很有可能受到軍閥將領的操縱擺佈,屆時蘇丹勢必再一次出現軍政府橫行無忌的困局。
Thumbnail
2021/01/13
相較於四年前峻工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除了總運輸能力升級至每年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之外,其他基本上大同小異。然而,東歐中歐諸國的異見顯然而見,形容此舉將使俄羅斯繞過中歐及烏克蘭,把天然氣直接輸到西歐,影響其能源安全。對俄國來說,「北溪二號」這條牢固歐盟的「能源大動脈」,豈只純出於經濟考慮?
Thumbnail
2021/01/13
相較於四年前峻工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除了總運輸能力升級至每年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之外,其他基本上大同小異。然而,東歐中歐諸國的異見顯然而見,形容此舉將使俄羅斯繞過中歐及烏克蘭,把天然氣直接輸到西歐,影響其能源安全。對俄國來說,「北溪二號」這條牢固歐盟的「能源大動脈」,豈只純出於經濟考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主要介紹三個重點。 第一是黎巴嫩的反封鎖示威。面對搖搖欲墜的醫療系統,黎巴嫩政府選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24小時的宵禁,時間長達1個月,卻少有經濟補助,並由此引發民怨。此事暴露了黎巴嫩脆弱的財務體系,以及逐漸失控的社區感染程度。 第二是拜登政府突然宣布,暫時凍結對沙烏地與阿聯酋的軍售案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主要介紹三個重點。 第一是黎巴嫩的反封鎖示威。面對搖搖欲墜的醫療系統,黎巴嫩政府選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24小時的宵禁,時間長達1個月,卻少有經濟補助,並由此引發民怨。此事暴露了黎巴嫩脆弱的財務體系,以及逐漸失控的社區感染程度。 第二是拜登政府突然宣布,暫時凍結對沙烏地與阿聯酋的軍售案
Thumbnail
❤ 推薦影友:所有人類 電影本身拍得很好,很多當地政治、族群的衝突背景,都有利用情節和台詞說明。但對中東政治情勢了解較薄的觀眾,可以參考以下影前導覽,以便迅速了解衝突背景。
Thumbnail
❤ 推薦影友:所有人類 電影本身拍得很好,很多當地政治、族群的衝突背景,都有利用情節和台詞說明。但對中東政治情勢了解較薄的觀眾,可以參考以下影前導覽,以便迅速了解衝突背景。
Thumbnail
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發生爆炸,截至現下已有超過100人死亡,5000多人輕重傷,傷亡數字仍持續增加。而針對爆炸起因,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Hassan Diab)與內政部長皆已先後確認,禍源為港區倉庫中存放6年的2,750噸硝酸銨。
Thumbnail
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發生爆炸,截至現下已有超過100人死亡,5000多人輕重傷,傷亡數字仍持續增加。而針對爆炸起因,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Hassan Diab)與內政部長皆已先後確認,禍源為港區倉庫中存放6年的2,750噸硝酸銨。
Thumbnail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爆炸,與此同時美國正在促進以色列和阿聯酋建交,使雙方的關係正常化。這兩件事將會刮起一陣颶風,使原有的情況更加嚴峻。在這篇時事分析當中,會討論「民兵組織在中東的影響力」、「阿聯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會使中東付出什麼代價」
Thumbnail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爆炸,與此同時美國正在促進以色列和阿聯酋建交,使雙方的關係正常化。這兩件事將會刮起一陣颶風,使原有的情況更加嚴峻。在這篇時事分析當中,會討論「民兵組織在中東的影響力」、「阿聯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會使中東付出什麼代價」
Thumbnail
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發生爆炸事件,造成100餘人死亡、5,000多人輕重傷。這場悲劇的起因,可歸咎至存放6年之久的2,750噸硝酸銨,雖說繼焊接起火的說法後,如今又有“不排除火箭彈等外部干預”的消息傳出,但國家制度的整體潰爛,可說是責無旁貸。 早在2013年,這批硝酸銨便自喬治亞出
Thumbnail
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發生爆炸事件,造成100餘人死亡、5,000多人輕重傷。這場悲劇的起因,可歸咎至存放6年之久的2,750噸硝酸銨,雖說繼焊接起火的說法後,如今又有“不排除火箭彈等外部干預”的消息傳出,但國家制度的整體潰爛,可說是責無旁貸。 早在2013年,這批硝酸銨便自喬治亞出
Thumbnail
總括而言,黎巴嫩新政府剛成立便四處碰壁。黎巴嫩的示威者大多敵視狄亞布的內閣,他們認為黎巴嫩成立新政府只是權貴試圖延續貪腐作風的障眼法。與此同時,狄亞布的內閣既難以團結國內不同的宗派,亦難以爭取到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在四方八面皆沒有意欲提供支援的情況下,黎巴嫩新政府的運作以失敗告終的機會可謂高唱入雲。
Thumbnail
總括而言,黎巴嫩新政府剛成立便四處碰壁。黎巴嫩的示威者大多敵視狄亞布的內閣,他們認為黎巴嫩成立新政府只是權貴試圖延續貪腐作風的障眼法。與此同時,狄亞布的內閣既難以團結國內不同的宗派,亦難以爭取到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在四方八面皆沒有意欲提供支援的情況下,黎巴嫩新政府的運作以失敗告終的機會可謂高唱入雲。
Thumbnail
和香港同步出現的大型抗爭運動,還有黎巴嫩。不少人以為這個內戰後紙醉金迷的國家,和香港不具備可比性,但全球蝴蝶效應下,沒有什麼是完全無關的。黎巴嫩經歷慘烈內戰後,變成敘利亞附庸國,而敘利亞最終被逼撤兵,源自2005年的「雪松革命」。這場革命的導火線,卻是現任總理哈里尼的父親被神秘暗殺……
Thumbnail
和香港同步出現的大型抗爭運動,還有黎巴嫩。不少人以為這個內戰後紙醉金迷的國家,和香港不具備可比性,但全球蝴蝶效應下,沒有什麼是完全無關的。黎巴嫩經歷慘烈內戰後,變成敘利亞附庸國,而敘利亞最終被逼撤兵,源自2005年的「雪松革命」。這場革命的導火線,卻是現任總理哈里尼的父親被神秘暗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