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老虎眼中的世界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這篇要聊的是關於"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鏡頭解說,可能某些部份會有些複雜,有些抽象,甚至有點過度解讀的意思,但有一句業界俗語:鏡頭會說話,鏡頭很多時候潛藏了導演想說但又不想表明的東西,這回就讓我們看看李安導演在鏡頭下的想法.
主角與主角

首先在開頭跑字幕時就有些東西,在開頭有一幕原本為柵欄,後面的景象都是失焦的.
柵欄中的生命要透過變焦才能看見
在變焦後我們清楚的看見了裡面的動物,也就是生命.
而在這裡,李安有稍微的表明一個立場,所謂的人,其實也只是一種動物,並沒有什麼萬物之靈或主宰者的高姿態.

之後跑字幕時,又有一幕暗示了劇情,一隻鳥站在水蓮上,老虎在倒影中路過,與在劇情後段水中的老虎有所呼應,水象徵的概念是一權威挑戰,老虎在劇情的某段的確是一個權威的角色需要主角去克服,而在這幕蓮是主角坐的船,蓮也是劇本後半影響主角的事物亦有所呼應,鳥則是嚮往自由不停追尋的主角.
水中虎與蓮上鳥

然後我們快進到主角第一次看見老虎時的場景,這裡非常的有趣.我們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同被困著的動物.
老虎走向籠中的人
人類看著籠中的老虎.
這裡李安跟"沉默的羔羊"一樣用了籠中人的鏡頭表示,角色的心理狀態.
自在不受拘束的老虎
對望的鏡頭,老虎並沒有欄杆,而這個對望,也是電影中神性表現的最初登場,後面會再說到.

接著我們快轉到主角要與女朋友離開的一個鏡頭,這個不對稱鏡頭暗示著離去,飽足的右邊構圖與一望無際海的一面成了正比,剛好就是離去的概念.
結構性的橋下,其實仍有許多空洞,象徵著PI那不完全的信仰與質疑.

接著就來到了海難,這是一個精采的段落,從種種的細節,例如船艙開門跑出動物象徵了精神思想的轉換,以及挑戰神到畏懼神,從另一個角度是說從神降格為人等等,但這邊我們要說的是隱喻,海的隱喻在這一部電影非常的重要.
海難
水在這裡又是什麼概念?每次到這種要給予定義的時刻都感覺有點像在玩拼字,要套用到整部電影的各個情節而且剛好能做出一套說詞.水是一個開放的獸性與人性的空間,我稱之為神的權威挑戰,水在整部電影都有著特別的戲份,開頭喝下教堂的聖水,主角敢喝光壇上的聖水,但卻只敢輕酌一小口牧師給的水.
牧師是權威的象徵之一.
開場主角被丟下水中,權威的角色給予主角生存挑戰,與海難的鏡頭如出一轍.
媽媽紀亦是權威的象徵之一.
挑戰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嚴峻.

而小船的概念仍是主角的整體,說是人性也不為過,圖中主角只抓著末端的一部分,在這次挑戰中主角幾乎失去了所有構成自我的事物,僅由其他事務填補.
救命桿

其中,猩猩象徵了愛,斑馬象徵了絕望,鬣狗象徵了憤怒.
另一個說法,猩猩是母親,斑馬是哥哥,鬣狗是父親.
在另外一個說法,猩猩是母親,斑馬是佛教徒,鬣狗是廚師.
殘存的自我,甚至不敢面對自己.

而在後來大家也都知道,先是憤怒佔據了大部分的主導權,然後是主角的獸性,或說是求生本能,消除了這一切情緒,或說是抹除主角的人性,讓主角甚至不敢上船,獸性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顯然佔了上風.
貓咪超可愛的啦
而主角隨後便在平靜的海面上祈求神的指引,這時候非常有趣的鏡頭又來了,主角離開了自己的人性,放任獸性在上面肆虐.
唯美的構圖
神最有名的神蹟便是走在水面上,如同圖中的主角一般,所以主角其實是自己的神,又或是呼應後半的鏡頭,把主角隱喻成受難的耶穌,這時候在人性與獸性之後,神性再次出現在這部電影,神性究竟要如何解讀呢?
神性是什麼?
我認為,神性是一種認知,認知了在什麼情況下,有擁有什麼樣的行為舉止,於是主角終於在開場之後,再一次與老虎對望這次兩者間不再有柵欄.
主角在金黃色的背景中
老虎在灰暗的布幕下
主角終於嘗試接受了獸性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而獸性是需要可以被運用的.而非一直不受控的霸佔自我.

而劇情推進,主角有了一個機會抹除自己的獸性,而注意這時候的角色位置,主角佔據了船,而水下的老虎掙扎著,獸性面臨著權威挑戰,也就是主角的人性,前面老虎看著無助的人類,並沒有趕盡殺絕,這回主角看著無助的老虎,人類也選擇將其救起,這之中的鏡頭其實又暗藏著什麼.
金黃色的背景,殘暴的行為,掙扎的面容
載浮載沉的背景,無助的面容,無意識的行為.
我想這就是神性發揮的作用,主角最終選擇救起老虎,也就是接納屬於自己的一部分,雖然仍然無法與之共存,但這時的他,已經知道人性與獸性,以及潛藏的神性,都是生而為人缺一不可的要素.

而在劇情推進,主角抓到了一隻魚,主角將其丟給老虎,注意魚是水中抓到,意旨權威的恩賜,主角也在殺魚後跪下感謝神,當然這裡可以解讀成用信仰合理化自己的殺生,在這裡有一個鏡頭值得一提,那就是殺生的鏡頭與主角面對殺死獸性時的鏡頭是一樣的,是什麼意思呢?就給各位理解了.
一樣掙扎的面容,殘暴的行為,天藍色的背景
屈服與妥協,信仰是一種面對無助感的寄託.

隨後劇情推演,飛魚群來到主角的船邊,這時候主角與老虎都明顯各自有所獲拾,但主角與老虎卻為了一頭大魚起了爭執,這時候概念上,是獸性要更進一步的爭奪主導權,但被人性勸退.
獸性進一步的爭奪主導
猙獰的面容,殘暴的行為,金黃色的天空,只差武器是不致命的
說道這裡,各位應該都多少注意到一點了,主角的鏡頭通常背景都有著天空,而老虎的背景通常都是壅擠雜亂的船身,這又意味著什麼?我想是人性的向上與獸性的向下,而這種二分法導演用漸進式的方式模糊其中的界線,也就是老虎也能向上,人也能向下

隨後劇情來到某個夜晚,老虎鏡頭終於不再是船身,而是星空與海面,雖然黑暗無比,但仍是一種與前面不同的地方,而顏色其實也有所概念,獸性的向上仍是黑白的,雖然有向上的權力但也有所限制.
看著天空的老虎說明了向上性
雜亂背景的主角反向說明了向下
而主角問了老虎在看什麼,隨後一個鏡頭便給出了答案,老虎雖然看似再看著夜空,但其實概念上是在看著自己,而自己就是那黑暗無比的夜空與深海
凝視著自我的野獸
導演選擇將鏡頭向下,從深海前進.
水中的無數生命,意象著那些生命的過客人事物
巨獸的對決,為解讀世事的意象,無法干涉.
巨獸散化的動物們,意象著巨獸爭鬥後對於主角的影響,動物們都在深海中掙扎,也就是主角認識的人事物都仍在面對權威挑戰而煎熬.
而隨後那微弱的光,概念是主角的救命桿,也就是主角在煎熬時,出現的曙光
但曙光其實是一隻更為恐怖的怪獸,概念上是對主角求生行為的批判,也就是獸性自我的反思,白話一些,就是對吃人肉的不認可.
而隨主角更深一步看見自我,看見了宇宙萬物與蓮花,蓮花是始終將主角從邊緣拉回的物件,後面會再出現.
蓮花之後,便是母親的形狀,意旨應該不用再說明了.
而之後鏡頭便從宇宙萬物拉回到深海,那艘安靜躺在海底的貨輪.
隨後劇情便拉回在船上望海的主角,這是一個概念,但要記得這場戲是從何開始,導演也在下一個鏡頭給予觀眾提示.
看著主角的老虎
對,這場戲是從老虎看著主角開始,也就是這是一種獸性對於人性的窺探從生命,到爭鬥,到曙光,到最後的惡意,都是獸性對人性最根深蒂固的認知,認為最終都是會傷害自己的,但鏡頭更深一層的看見在惡意之後的事物,那就是蓮花與母親與家.
概念上,導演說明了,每個人的惡意在宇宙萬物間,其實也只是其中一種角度的解讀,再惡意之後其實都有著每個人最根本的慾望,對於陪伴,對於愛,對於家的渴望,並沒有對錯之分.
萬物間的自我,滄海一粟

然而劇情來到了一個複雜的段落,也就是暴風雨.
平靜的海面但不平靜的天空
在這場戲中,主角,人性獸性與神性之間不再有界線,顯性或隱性,全部都同時出現.要老虎"一起"出現看上帝的,是屬於人性的同理心,想跟夥伴一同分享喜悅,而面對可怕老虎展現無懼的是神性,獸性則是不管對方的意願直接拆掉帳篷.
神蹟之光
驚恐的老虎
無懼的神性與野蠻的獸性
而在這理,我們都知道暴風雨之後主角與老虎的下場都面臨死亡,這裡一個特別的解釋,在於主角最接近神的時候,也就三種屬性,人性獸性神性結合之時,被神殘酷的擊倒了,一種不可挑戰權威的感覺,神是不可接近與不可被理解的概念.
瀕臨死亡的主角
奄奄一息的老虎
權威的挑戰仍在持續,船上盛滿了水,諷刺的是生命之源卻讓兩個生命瀕臨消逝,再面臨終結之前,主角終於接受並不再畏懼老虎.
即將死亡的時候終於實質上的接納彼此
在死亡面前,任何事物都不再重要
主角接受了自己的獸性與人性,接受的這個行為便是一種神性的表現,這時候不再是像暴風雨中那樣的粗暴狂喜,而是在平靜中,由環境與生命促成的,這才是整部電影主角最接近上帝的時刻,那就是接受自我的每一部分,的最終時刻.

劇情演進,便來到了整部電影最具爭議性的地方,那就是無人島.
無人島是一個女人的形狀
這個島每個人都有特別的解釋,有人解釋成了母親屍體的暗喻,主角終於跨越了某條界線為了生存開始啃食母親的屍體,狐蒙則喻成蛆蟲,因為狐蒙在茫茫大海中的存在實在太難讓人相信是真實的,所以很多人把這段意象化了.
這樣的鏡頭看起來似乎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但其實解讀成屍體是不完整的,要記得水的概念,是權威的挑戰,前面主角剛剛最接近神的時刻,然後便遇上了這座島,也就是主角其實在暴風雨之後才真正的擁抱了自己的獸性,前面有些是試探有些是接觸,但始終保持著距離.而在接納屬於自己一部分的獸性,最直接的就是會做出違反人性的事情,也就是眾所皆知的母親的屍體的說法.


在這裡,有幾個要特別注意到的部分,第一就是阿南蒂的繩結,以及蓮花與池水.
綁在地上枯木的繩結
這裡如果不把島嶼意象化成屍體,而是概念化成一個想法,那把繩結綁在地上,概念著遺留下過去的愛情,甚至是對女性的懺悔,在做了這麼多可怕的事情後,自己不配擁有那段愛情,而非紀念,另一個說法是,主角將此地認為是天堂,想將對愛情的憧憬留在這裡,來世再見,是一種至生死於度外的感覺,認為自己已經死亡.
樹上的蓮花
第二個部分是樹上的蓮花,這裡概念有些層次,蓮花理論上是在水上的植物,但主角卻在樹上發現,一樣分成了兩種概念.
蓮中齒
第一種是樹上的蓮花,藉由水的概念與樹來理解
水是權威挑戰,在水上的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愛的象徵,平靜的杵在水面上,而主角在電影中是處於水下的人,樹上的蓮花則是一種寄託,因為大海不是池塘或湖面如此平靜,樹木上則是安靜平穩的地方,而蓮花概念上是屬於主角的家庭,給予主角寄託,並提醒了主角此地不宜久留,用亞洲人的話說,就是死掉的人跟我們說:你的時辰還沒到.但在更深一層,用地點與相對性的冒險相比,安逸代表了死亡,蓮花象徵了安逸中的愛情,但最終會被世界遺忘,
家庭與危機
當然還有最常見的說法,無人島是吃母親屍體的概念,信物綁在地上概念著懺悔與不配,而森林則意味著迷失,在夜晚,老虎老早就奔上船發呆,但主角卻流連忘返.
等待人性的獸性

最後,綜合以上再來看這場戲,主角以為自己到了天堂開始吃食物,另一個說法,主角已經跨越那條道德的界線,開始吃母親的屍體.
素食
最後沉溺與放棄生存,主角也不認為自己值得活著,失去了希望,但樹上的蓮花懸崖勒馬,提醒了主角要努力活下來,不管是為了過去的事物還是未來的事物,蓮花同事意味著未來愛情的可能性以及過去愛情的美好.
一樣是叢林,但卻是人類的迷失之地,老虎卻堅定不已
擁有強烈生存意志的獸性,這時也只能在岸邊看著主角,不停的自我毀滅,因為獸性嘗試爭奪過主導權失敗了,所以這時候只能等待.

這場戲的最後那段話,如果我沒飄到那座島,我早就死了,但如果我沒發現了那顆牙齒,我早就迷失了.
嚴肅的主角
那這就是問題了,島的象徵是一回事,蓮花的象徵也是一回事,那牙齒象徵了什麼?
消化不良
我想導演選擇用了牙齒來隱晦的表示"吃",一樣是吃不該吃的東西的概念,主角看到牙齒才意會到自己已經快要失去人性.
這場戲重要嗎?非常的重要,就是因為有這一段心境的轉變,主角才能從崩潰的邊緣變回原本的自己.

最後就是結局了,望著森林的老虎與哭泣的主角.
望著森林的老虎
森林意味著迷失,但對於野獸而言可能是他的歸屬,概念上說了野獸只有在該出現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迷惘中現身,又或是說主角隱藏了那份可怕的生存意志,轉而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主角的哭泣,對白是說對於老虎離開的不捨,不能好好道別.
這一幕,讓我想到了聖殤,米開朗基活的作品雕刻作品,這才讓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主角的漂流,就像是被釘上十字架受難一般,
聖殤
聖經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知道這一幕是非常非常悲傷的,主角解讀了自己悲傷,是因為帕克,但觀眾眼睛是雪亮的,主角悲傷可能更多部份是因為無法面對重生後的世界,全部認識的人都死去,連最後與他並行的老虎也離開,最終只剩自己在一個陌生的世界生存.電影也不斷強調著信仰,神性與人性與獸性,三者缺一不可,定義了什麼是人什麼不是人,模糊道德的界線與世界的虛實,整部電影在各種哲學思想中度過,讓人看完後懷疑人生.


最後一幕,電影用影像了實現了老虎與主角的對望,最後一幕落在了老虎離開的叢林,畫面逐漸黑白,我想這也是有些概念的,但是對於那些無法理解於實現的事情的一種心得結論,這一小段有幾個想法.
看著鏡頭
起先主角先在海上載浮載沉看著鏡頭,權威挑戰下的主角,看著鏡頭,海與主角的關係說明了角色在權威挑戰下的迷茫,看著鏡頭象徵了電影的本質,也就是這場影像思辨之旅的終點.
構圖上看著主角,環境上看著大海,圖層是看著森林
接著老虎出現,一樣是在海上,看是他看著其實有分三個部分,第一是構圖上,老虎是看著主角的,意味著角色的互望與整部電影的陪伴,主角也用笑容回復,在電影結局中完成了電影現實中他說的:無法好好的道別.
老虎與海
然後主角圖層消失了,變成老虎看著海,這是角色與環境的互動,就跟第一個主角看著鏡頭一樣,而這次主角是看著海,海是權威挑戰的象徵,但老虎並沒有隨著大海載浮載沉的感覺,概念著心思堅定與強烈的慾望,符合了獸性的根本.
迷惘的森林與堅定的老虎
最後老虎圖層的鏡頭其實是在森林,也就意味著堅定不已的生存意志,永遠可以在迷惘中找到,而在電影的最後,生存意志也回到了那象徵迷惘的森林之中.
不完全黑白,但是是一種意象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逐漸黑白的森林,森林象徵了迷惘,而在老虎也才剛離開,概念上,就是導演認為在生存意志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沒有太多混亂的因素潛藏其中,黑白分明的意思從這部電影來看,就是直觀的只有活下來與死去不是生就是死而已,但這是從獸性,也就是從老虎眼中看過去的世界


這部電影我花了好幾天在思考與打腳本,片面的東西與深層的東西都想過了一遍,但仍然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的理解這部電影,或許這才是這部電影好看的部分吧,讓人無法理解,進而思考.
如果有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也很喜歡這部電影,就歡迎分享跟留言囉.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彥彰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關於愛的形式的一部電影,是一部還不錯的國片,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台灣味.
這是一篇,有些乾貨但又沒有什麼營養的文章,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也對其感到困惑,可以點進來討論~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關於愛的形式的一部電影,是一部還不錯的國片,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台灣味.
這是一篇,有些乾貨但又沒有什麼營養的文章,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也對其感到困惑,可以點進來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導演細微地呈現孩子眼中的世界,好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地饒富趣味,值得探索,因此在童言童語中,現實的殘忍如同摔破的玻璃杯,容易劃傷人,這裡引用茂對《龍貓》的想法:「要是它跑出來的話,一切都亂了套的,會被員警抓起來的」孩子們努力逃離現實、自己創造天堂——這不就是龍貓嗎?
魚問獅子說:你嚮往海底的世界嗎? 獅子說那會讓我無法呼吸,但我願意往你在的方向前進,直到沒辦法跨越才停止。 魚說除了海洋還有什麼呢? 獅子回應還有草原、天空、斑馬跟豹。 魚消失了,或許這只是一個夢,因為獅子跟魚沒辦法相遇,不管在海洋或草原。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Thumbnail
《海鷗》是一部很不「主流」敍事的電影,主角「演員」何一唱和「作家」周迅生更像從小說中走出來講故事,不過電影抽走了小說中讓我們可以理解角色心路歷程的第一身敍述。而換言之,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作為「第三者」、扮演觀眾的我們可以變成「演員」也可以變成「作家」,思考角色的動機。
就像個影子。 就像一頭鳥。 偉大而無可忽視的巨影之鳥。 祂盤踞大海,壟罩天際,雲雨與星辰無不退避三舍,畏懼著祂的到來。 而他,就佇立在臨海的峭岩上,瞻仰其形。 他感覺得出來,祂很急躁。無可遏止的狂亂,正席捲浪潮與風襲。 當祂將焦點放在他身上,他才猛然意識,祂的意念,指向自己。 他睜眼。
Thumbnail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跨文化、宗教探討的電影,但主題與宗教本身並沒有關係,而是一種關於「我之於自己;之於宇宙」的意識層面交流。本文描述了主角Pi在面對船難和生存困境時,對信仰、人性和生命的反思和掙扎。李安導演突破理性、科學至上的重圍,在意識層面探討自我和生命,解構「真理」的意義。
Thumbnail
李滄東的精神世界與尼采的精神三變較為不同。在此,我想邀請讀者想像一個不斷處於動態中、卻不會傾斜至倒塌的槓桿裝置,在橫桿的兩端分別是小說家/駱駝與詩人/小孩,而作為此裝置的支點,並不斷調整施力點與抗力點的,即是電影導演/獅子。
Thumbnail
老虎?魚群?分別代表什麼呢?電影將苦澀題材包裝得輕鬆好入口,觀影過程一直有以前玩純愛遊戲的錯覺www…
Thumbnail
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透過李慕白、餘秀蓮與玉嬌龍三個角色表達電影中的逍遙意境。三個人物的生死境遇清楚說明瞭現實世界不存在任何意義,只有『無』才是一切。電影的取景與鏡頭必定以表達逍遙美感為主。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導演細微地呈現孩子眼中的世界,好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地饒富趣味,值得探索,因此在童言童語中,現實的殘忍如同摔破的玻璃杯,容易劃傷人,這裡引用茂對《龍貓》的想法:「要是它跑出來的話,一切都亂了套的,會被員警抓起來的」孩子們努力逃離現實、自己創造天堂——這不就是龍貓嗎?
魚問獅子說:你嚮往海底的世界嗎? 獅子說那會讓我無法呼吸,但我願意往你在的方向前進,直到沒辦法跨越才停止。 魚說除了海洋還有什麼呢? 獅子回應還有草原、天空、斑馬跟豹。 魚消失了,或許這只是一個夢,因為獅子跟魚沒辦法相遇,不管在海洋或草原。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Thumbnail
《海鷗》是一部很不「主流」敍事的電影,主角「演員」何一唱和「作家」周迅生更像從小說中走出來講故事,不過電影抽走了小說中讓我們可以理解角色心路歷程的第一身敍述。而換言之,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作為「第三者」、扮演觀眾的我們可以變成「演員」也可以變成「作家」,思考角色的動機。
就像個影子。 就像一頭鳥。 偉大而無可忽視的巨影之鳥。 祂盤踞大海,壟罩天際,雲雨與星辰無不退避三舍,畏懼著祂的到來。 而他,就佇立在臨海的峭岩上,瞻仰其形。 他感覺得出來,祂很急躁。無可遏止的狂亂,正席捲浪潮與風襲。 當祂將焦點放在他身上,他才猛然意識,祂的意念,指向自己。 他睜眼。
Thumbnail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跨文化、宗教探討的電影,但主題與宗教本身並沒有關係,而是一種關於「我之於自己;之於宇宙」的意識層面交流。本文描述了主角Pi在面對船難和生存困境時,對信仰、人性和生命的反思和掙扎。李安導演突破理性、科學至上的重圍,在意識層面探討自我和生命,解構「真理」的意義。
Thumbnail
李滄東的精神世界與尼采的精神三變較為不同。在此,我想邀請讀者想像一個不斷處於動態中、卻不會傾斜至倒塌的槓桿裝置,在橫桿的兩端分別是小說家/駱駝與詩人/小孩,而作為此裝置的支點,並不斷調整施力點與抗力點的,即是電影導演/獅子。
Thumbnail
老虎?魚群?分別代表什麼呢?電影將苦澀題材包裝得輕鬆好入口,觀影過程一直有以前玩純愛遊戲的錯覺www…
Thumbnail
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透過李慕白、餘秀蓮與玉嬌龍三個角色表達電影中的逍遙意境。三個人物的生死境遇清楚說明瞭現實世界不存在任何意義,只有『無』才是一切。電影的取景與鏡頭必定以表達逍遙美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