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快樂也不想幸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人,既不想追求快樂,也不想追求幸福?
若採取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所謂幸福(或說成功人生)就是人們最終所要追求的目的,沒有之一。論及這點時,哲學也會連帶區分兩個概念:快樂往往指有程度大小可言的快感或正向體驗,而幸福則更導向一種長期穩定的生心理狀態。接著則會討論快樂與幸福之間的可能關聯,譬如是否互斥或互補。
按此脈絡,不想快樂又不想幸福的人,是一種根本不應該出現的存在,試想:如果幸福在定義上就是人們追求的終極事物,那怎麼可能有人不想要幸福?難道這種人不想追求任何東西?
事實上,我就遇過這種學生,似乎還不是極少數。他們並不覺得全力獲取快樂是對的,但也不認為自己應該追求幸福。
表面上看來,這應了一句老話:越是追求幸福,幸福反而逃得越快,有如追著自己尾巴跑的小貓。但實際上,我推測這是因為,「幸福」一詞已喪失了它原先設定的作用,或說它被附加了某些有人不想要的意義。
用最直接的方式說,這些學生也想探索或建構更好的生活,但他們不想用「幸福」來代表這件事。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所謂「幸福」或「人生勝利組」,並非純憑自身感受就能決定的,它很大程度上蘊含了社會認可。
簡單地說,若你沉浸於追劇或網遊,並覺得工作所得剛好能支撐這種生活,就算是人生至福的時候,會有不少人跑來說你犯了可怕的錯。有趣的是,若你沉浸於與家人相處或一份體面工作,得到的多半會是讚美。這種衝突,反映出了幸福的判斷標準問題,但這不是我想講的重點。
重點在於,當人們隱隱意識到,幸福一詞所伴隨的壓力,深深威脅到想要追求的東西時,為了避免認知衝突,就很難宣稱自己想要幸福。
至少就我在哲學系所學到的論述,主要是想解釋,為什麼有人拚命追求快樂,但最終卻得不到幸福。這最終可以歸結到目的與方法的不對應:由於幸福並非由快樂的積累或總和所構成,所以追求快樂並不等於追求幸福。
但我所遇到的情況,並不屬於這一類。它是幸福悖論2.0:越是強調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就越有人不覺得想要追求幸福。或者也可以說,社會上對於幸福已有了某種刻板印象,而有些人一直想要擺脫它,從而造成幸福與意願脫鉤。這或許可歸結到方法的異化,亦即方法本身的取向,開始離目的越來越遠。
我認為在此情況下,應該重新建立一個詞彙來代表「人生的終極目的」,後面的一整套論述才能順利鋪陳開來。否則就會常常發現,明明幸福是人們最應該追求的,卻總有學生絲毫無感。心理學上所謂的「心流」,漢語所謂的「神馳」或「沉浸」,或道家所謂的「逍遙」,都是可能候選。
但我自己最想用的,是《莊子》所言的「相忘」,因為它更為形象:當魚悠游於江湖之中,魚不問水而水亦不問魚;如同人處於幸福狀態時,人不問幸福何在而幸福亦不問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但全班沒人知道B是什麼。
他們就得被迫「發明」熱情,來滿足師長的或評量上的要求。
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
怎麼會是遷就學生喜好,講這些「不那麼哲學」的東西?
在潛意識中,人們會一直想要進行已排序的任務,好告訴自己總算完成了。
記錄任何全神貫注、精力充沛的時刻,並想想自己有何正向改變。
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但全班沒人知道B是什麼。
他們就得被迫「發明」熱情,來滿足師長的或評量上的要求。
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
怎麼會是遷就學生喜好,講這些「不那麼哲學」的東西?
在潛意識中,人們會一直想要進行已排序的任務,好告訴自己總算完成了。
記錄任何全神貫注、精力充沛的時刻,並想想自己有何正向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幸福不等同於積極的心態,也不等同於沒有消極的想法,而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過度自我評價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導致人們忽視生活中的小確幸,進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偶爾感到強烈快樂的時刻。珍惜日常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競爭如何影響個人的幸福感與成功定義。透過對企業、個人奮鬥和教育體系的分析,指出大多數人將成功與金錢及社會地位畫上等號,卻忽略了追求快樂的重要性。藉由羅素的「幸福之路」引發深思,鼓勵人們每當達成目標後不僅要尋找新的目標,更要反思所追求的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最終重申重新定義成功的重要性。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我在想 人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快樂?幸福?豐盛?自由?自在? 可 很多人寧願要自己對,也不要快樂 很多看起來幸福,卻其實覺得被綑綁 豐盛?說的是心理還是物質?真能互通? 自由?唯有自己能綁住自己的心,不是? 自在!是個好模糊又抽象的詞啊 所以 我閉眼前 最後一口氣的剎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 ●幸福的定義? ●怎樣的人容易獲得幸福? ●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快樂呢?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幸福不等同於積極的心態,也不等同於沒有消極的想法,而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過度自我評價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導致人們忽視生活中的小確幸,進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偶爾感到強烈快樂的時刻。珍惜日常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競爭如何影響個人的幸福感與成功定義。透過對企業、個人奮鬥和教育體系的分析,指出大多數人將成功與金錢及社會地位畫上等號,卻忽略了追求快樂的重要性。藉由羅素的「幸福之路」引發深思,鼓勵人們每當達成目標後不僅要尋找新的目標,更要反思所追求的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最終重申重新定義成功的重要性。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我在想 人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快樂?幸福?豐盛?自由?自在? 可 很多人寧願要自己對,也不要快樂 很多看起來幸福,卻其實覺得被綑綁 豐盛?說的是心理還是物質?真能互通? 自由?唯有自己能綁住自己的心,不是? 自在!是個好模糊又抽象的詞啊 所以 我閉眼前 最後一口氣的剎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 ●幸福的定義? ●怎樣的人容易獲得幸福? ●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快樂呢?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