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的藝術 - 我的第一個刺青
avatar-img
空凜
方格精選

刺青的藝術 - 我的第一個刺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妳喜歡刺青嗎?你/妳有刺青嗎?
覺得是叛逆的象徵?還是一種時尚態度?

刺青又名紋身,是神祕的藝術創作,是身體的一部分、是一段故事、是一個理念、是傳統文化習俗或宗教色彩、是個人專屬印記與心靈寄託、也是創作概念。它來自於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感受,像人跟人生活之間的差異性,喜歡與否都要學會尊重。

最早刺青文化起源

刺青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目前唯一證明最古老紋身木乃伊是公元前3千年多年的冰人奧茲,身上共有61處紋身,雖然部分科學家依然尚有爭議,因全球已發現數百具紋身木乃伊,但似乎這些紋身木乃伊的歷史沒有冰人奧茲久遠。

冰人奧茲-網路截圖

冰人奧茲-網路截圖

在1993年發現的一具鑑定生存在西元前2133至1786年出土的木乃伊女祭司,阿瑪屋奈特(Amunet)身上則擁有著被認為是象徵性慾和生育能力的刺青。在其他木乃伊身上也可看見刺青圖樣,不分性別,男女木乃伊都曾被發現過帶有刺青圖騰。

刺青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輝煌成就的紀錄,許多出土的遺跡都顯示刺青文化早在久遠以前就已存在,但在各國的歷史發展各有不同,所以也造就了在各國有獨自且特有的刺青文化發展。

台灣刺青文化起源

台灣的刺青文化起源或許會聯想到原住民的「紋面」,代表族人成年、成就、身分或榮耀的標記,但原住民的紋面習俗似乎沒外傳的跡象,只能說確實有此相似文化。而在1913年,日本推行皇民化政策,認為紋面是不文明的象徵,禁止紋面,再加上慢慢的接觸外來文化及審美觀的改變,紋面的精神逐漸沒落。

台灣受到日本長達50年統治,刺青文化或許受日本影響的較為深遠。以往台灣社會對帶有刺青的人總抱持著負面觀感,總是和黑社會、邊緣人、流氓罪犯等聯想在一起。隨著時代轉變,及受西方國家的一些影響,刺青不再是令人帶有刻版印象的象徵,從次文化躍身為主流文化,藝術文化早已趨向多元,成為一項展現自我態度與風格的藝術。

我的刺青

每當有心事需要出口的時候,就會想做很多事情去試著分散、轉移注意力。而最近又萌生起刺青的念頭,腦袋不停轉著要設計甚麼圖樣。大概十多年前吧,刺了人生第一個刺青。爲什麼想到要刺青?嘗試人生中有點不一樣的經歷,而又能完全屬於我能一輩子擁有,成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刺青針刺進肌膚那一霎那,觸碰到心底深處最潛藏的慾望,圖騰與皮膚血肉連成一體,名副其實的「刻骨銘心」,像是要爲誰傾盡此生。我是怕痛的人,到中醫針灸都會緊張,抽血會倒抽一口氣,所以刺青的痛對我而言,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痛。但這一針一針逼不出我的眼淚,只有緊握拳頭,讓指甲掐進手掌,完成刺青後,我的雙手手掌是紫色的,全是瘀青。

十幾年前,我的第一個刺青   by獅子也是貓

十幾年前,我的第一個刺青 by獅子也是貓

爲什麼選擇薔薇?因為愛她的美麗卻沒有玫瑰的嬌豔,愛她的獨特個性卻沒有玫瑰的多刺,愛她帶給我內心短暫的和諧與平靜。薔薇的花語是『愛的思念』,紫薔薇則是『禁錮的愛情-渴望自己的愛情只屬於自己』。這是我專屬的刺青,代表著我自己。

邊寫的時候,想刺的第二個刺青圖樣,腦海中大概已有個底稿,期待不久後,能再分享新的刺青經歷跟圖樣。

紫薔薇

紫薔薇

【刺青像是一件衣服,遮閉住自己的心,懷疑愛的能力,藉由圖像展現虛幻,尋找認同愛情的立足點】- 獅子也是貓


avatar-img
空凜
60會員
155內容數
生活有時不好過,留點溫柔給自己,還能擁抱勇敢,這裡是我的心情太嘮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空凜 的其他內容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目送》龍應台著 一日不見,卻天人永隔,面對這突然其來的驟變與告別,文字寫不出我心底的沉痛
「任何時候都不要期望著自己能夠改變任何人,就像天正在下雨,你可以選擇撐傘或叫出租車,唯獨不能跟雨較勁。」— 阿德勒Alfred Adler《自卑與超越》 年初春節前,父親因腦積水突然倒下,經歷兩次腦部手術。 四月的大地震,這次因為住在高樓層,第一次嚇到手抖腿軟、扶著牆壁尖叫哭泣。 因不服結果而
「失去摯愛的時候,我們的淚水掉得最兇,彷彿要用盡身體的所有力量來嚎啕大哭,讓這個世界知道我們有多悲痛。但是哭完了之後記得,要勇敢,被留下來的我們會從哭泣中得到力量,即使臉上的淚水還沒有乾透也要記得微笑。」-星子Teensy《遇見一片微笑的.雪》 早上出門前,還摸摸妳。 下班回家後,妳已冰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目送》龍應台著 一日不見,卻天人永隔,面對這突然其來的驟變與告別,文字寫不出我心底的沉痛
「任何時候都不要期望著自己能夠改變任何人,就像天正在下雨,你可以選擇撐傘或叫出租車,唯獨不能跟雨較勁。」— 阿德勒Alfred Adler《自卑與超越》 年初春節前,父親因腦積水突然倒下,經歷兩次腦部手術。 四月的大地震,這次因為住在高樓層,第一次嚇到手抖腿軟、扶著牆壁尖叫哭泣。 因不服結果而
「失去摯愛的時候,我們的淚水掉得最兇,彷彿要用盡身體的所有力量來嚎啕大哭,讓這個世界知道我們有多悲痛。但是哭完了之後記得,要勇敢,被留下來的我們會從哭泣中得到力量,即使臉上的淚水還沒有乾透也要記得微笑。」-星子Teensy《遇見一片微笑的.雪》 早上出門前,還摸摸妳。 下班回家後,妳已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