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鄧小平與共產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
1983年 共產黨中國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1904~1997),發表「摸著石頭過河」談話,總結推動經濟改革開放政策4年來的經驗與心得,決定邁開大步向共產主義的死對頭資本主義靠攏,讓中國大陸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但為避免翻天覆地的改革動搖國本,猶抱琵琶半遮面,美其名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式開啟震撼世界影響深遠的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大門,驚天動地的徹底改變共產黨中國命運。
共產黨中國於1949年10月1日擊潰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在北京建國,信仰共產主義的第1代領導人毛澤東(1893~1976)持續不斷發動政治鬥爭運動,希望快步跑進共產主義的理想世界,但卻事與願違。
毛澤東1976年辭世時,遺留難以想像的爛攤子,13億中國人民處於封閉、落後、貧窮的極度脆弱命運中,占總人口80%的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美元,人均糧食產量還不及1957年水準,毛澤東欽點的接班人華國鋒(1921~2008)卻仍唯毛澤東馬首是瞻,以「兩個凡是」延續毛澤東路線,受到實際掌握大權的集體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和胡耀邦的質疑和挑戰,民間更是積怨日深。
鄧小平審時度勢,深知共產黨中國已站在關鍵轉捩點,1977年2月5日以國務院副總理身分訪問美國,是有史以來第1位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親身見證資本主義老大哥美國的富裕繁榮,更是深受刺激和啟發。
從美國返回貧窮落後祖國的鄧小平,授意光明日報於1978年5月11日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獲得華國鋒以外,集體領導班子的公開表態支持,民間更是人人朗朗上口,發揮和毛澤東時代「一句頂一萬句」的驚人效果,成為推動經濟改革開放政策最響亮的口號和力量。
鄧小平於1978年12月18日在共產黨第11屆3中全會中正式復出成為第2代領導人,全面吹響決定中國當代命運重要抉擇的經濟改革開放政策號角,打破僵化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允許資本主義的個體和私營經濟在自由交易市場存在,同時小心翼翼的從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在沿海地區設立經濟特區開始,逐步往內陸城市推進。
改革初期面臨許多障礙,最大阻礙來自改革開放是「姓社或姓資」的路線爭論,也就是改革開放究竟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改革,以及究竟是「全面或部分開放」的政策之爭,保守派大將陳雲甚至提出反對全面開放的「鳥籠經濟」,以免資本主義如洪水猛獸沖垮社會主義。
共產黨中國於1989年爆發血腥鎮壓的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隨後又受到東歐共產黨國家民主化的「蘇東坡浪潮」衝擊,改革開放步調趨於保守和倒退跡象。
大權在握的鄧小平,1992年南巡,以個人政治威望親自拍板定案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擱置「姓社或姓資」的路線爭論,重新確立改革開放政策絕不動搖,改革派戰勝保守派,開啟改革開放政策的康莊大道,成功扭轉當代中國的命運。
事實說明一切,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屆滿30年時,共產黨中國經濟體系每年平均以9.6%的驚人速度持續高速成長,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進出口總額占全球的比重,也從30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8%,經濟實力僅次於日薄西山的超級強權美國,睥睨全球。
進入21世紀,共產黨中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2位,取而代之成為全球霸主,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建立共產黨中國的毛澤東,終其一生無法實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夢想,卻經由數度遭到他整肅死裡逃生的鄧小平實現,再度證明歷史充滿嘲諷,命運完全沒有道理可言,處處充滿驚奇,令人益加眷戀難捨。(延伸閱讀:共產黨中國崛起撼動世界~經濟與貿易~鄧小平與經濟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