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春愁一曲

嵐音社攝於自宅
嵐音社攝於自宅
不知不覺已經立春,季節選曲的「冬日選曲」常常在天氣冷暖交替之下結束了。猶記上回才介紹了拉赫曼尼諾夫那冰天雪地景象的鋼琴作品,轉眼現已春暖花開。
可是冬天的尾巴還在,與春天的影子互相追逐。在冷暖交替的時節,一會兒讚嘆綻放的花朵,不一會兒又為了突如其來的冷鋒將花朵凍傷而嘆息。
這樣的複雜心情,我想只有一首樂曲足以搭配,那就是〈Valse de Sentimentale〉(感傷圓舞曲),選自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六首小品」(Six morceaux, Op. 51)當中的第六號。
不過不是原來寫給鋼琴獨奏的版本,而是經由俄國中提琴演奏家Vadim Borisovsky改編為中提琴與鋼琴的版本:
〈Valse de Sentimentale〉,選自專輯《White Nights: Viola Music from Saint Petersburg》
Spotify聆聽。 在AppleMusic聆聽。
這首小品其實已經改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版本,或是大提琴與鋼琴版本。可惜的是,原來曲式為完整的A-B-A,然而以上兩種版本都只改了A段,令人感到可惜。我在大學時期拉奏過大提琴版,後來聽到了鋼琴的完整版後,才開始尋找各種鋼琴原版以及弦樂器改編版,發現只有這個中提琴的版本屬於完整改編。

為什麼完整改編很重要?

我不清楚,既然要改編,為什麼不尊重原作,而是只選擇改編A段?這樣既不尊重原作曲家,也讓B段那甜美而雀躍的情感被抹煞了!
讓我們回過來聽中提琴改編版吧。一開始的A段,就是最常被演奏的段落,展現出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憂鬱性格。而從2分14秒開始進入B段,也就是被世人抹煞的那段,開始變得明亮起來,甜美的旋律彷彿春光照撫;然而樂思越發高亢激昂,尤其是鋼琴在重複這段甜美旋律的時候,中提琴變得華麗炫目。
然而好景不常,或是可說,B段就是一段甜美的回憶,如今已成傷心過往。A-B-A的曲式結構最適合用來做「鏡框式描寫」,如果是小調樂曲,那麼一定是感傷的現在(A段),去回憶美好的過去(B段),最後再把思緒拉回到現在(A段)。
現在的一切,都是由過去累積的。就如這首〈Valse de Sentimentale〉,只有在經歷了B段(過去)甜美的失去,現在(A段)的感傷才有了說服力。
至於為什麼我喜歡中提琴版,更甚於鋼琴原作版呢?因為中提琴的音色,就像是一個人嗚咽著泣訴,比起其他弦樂器更有悲傷的感覺。尤其是半鬆垮的弦在抖音的時候,往往比小提琴或大提琴更令人起雞皮疙瘩。
當然,最後分享鋼琴原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比較看看兩者差別,也歡迎分享你最喜歡哪種版本,說不定你也能聽出更細緻的情感喔!
Oxana Yablonskaya:《Tchaikovsky: Piano Music, Vol. 1》
Spotify聆聽。 在AppleMusic聆聽。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