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聚會,凝聚散落四面八方的家人,許久未見的親戚難免閒話家常幾句。學生時期總被問「讀哪裡?」、「念什麼?」、「考試第幾名?」;出了社會則被問「做什麼工作?」、「薪水如何?」、「幾歲結婚?」、「哪時買房?」、「何時生小孩?」只是,有些閒聊話題常冥冥中使人不悅,彼此間瞬間隔了許多道高牆。為何他人的良善關懷會使人內心不舒服,接下來帶你一探究竟!
五子登科容易嗎?從「買房生子」看現在「三拋世代」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原來長大以後,你只會做一份不怎麼樣的工作,談一份不怎麼樣的感情,將就著過一段不怎麼樣的生活。」-電影《我的少女時代》
長大好難!看著貴得要死的房價,盤算著自己的薪水,才發現買房好困難。學生時期被爸媽、被學校禁止談戀愛,長大後才發現要找個戀人好困難,更別提結婚生子。「五子登科」是過往對男人的期望,意指成功的男人要擁有妻子、孩子、房子、銀子和車子。然而時代的差異,讓年輕人甚難遵循過往的期望。
仔細觀察,會發現「五子」間的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複雜。先看「房子和孩子」,已有研究證實「它倆」是互相「競爭」家庭資源的關係。舉例來說,若是把錢拿來買房,可能就沒有足夠的錢可以養孩子,因而有了「買了房子,不敢生孩子」的情形。但,有些人認為生育的先備條件是需要有自己的房子,反而變成了「沒有房子,不生孩子」的情形。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房子都對生育孩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再進一步分析,存錢買房的過程中,有些人選擇在外租屋,有些人選擇與原生家庭同住,然而研究發現,與原生家庭同住者,或許是因為有長輩作為育兒後援,可能會比較快生孩子。
綜合以上,不論是否將買房視為生育的前提,購屋成本都會影響生育行為。在初婚年齡越來越往後推移的時代,生育時間若不斷延後,有可能屆時想生也生不出來了。俗話說,有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足夠的銀子,真的是萬萬不能。因此,若是個人薪資所得不足以支撐一個家,即可能出現「不結婚、不生育、不買房」的「三拋世代」選擇。畢竟,養活自己還是比較重要。
時下年輕人苦為「蒲公英族」:工作條件不穩定、高學歷高失業率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只顧著自己眼中沒有其他人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不懂得犧牲只想過得安穩」
《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一首厭世歌,道出了時下年輕人的無力感。經濟學家Standing認為,由於現今社會強調「競爭力」與「用完即丟的即戰力」,較不願長期雇用或培養特定員工,致使勞工常處於不穩定與不安的狀態,因而形容這樣不穩定的人們為「precariat」。臺灣學者將precariat譯為飄零族或蒲公英族,藉以捕捉「不穩定」的意象。
Precariat(飄零族或蒲公英族)的特點
Precariat=precarious(漂泊)+proletariat(無產階級)
較不容易產生認同感盡可能多賺的工作態度積極參與政治行動沒有特定的職稱、沒有固定的薪水、沒有明確的地位、沒有受保障的社會福利制度,因而無法對所從事的工作產生認同感。由於工作與待遇無法帶給自己認同感與歸屬感,因此工作只是賺錢的工具,能多賺就多賺,最好一次能賺夠。因不穩定的工作條件,所以較易不滿、憤世妒俗、迷失、憂慮、失望與有疏離感。較常從事政治行動與抗爭。
此外,曾蔚為「菁英教育」的高等教育,臺灣自1970年代開始陸續進行高等教育擴張,以致高等教育在學率攀升,高等教育已成「普及教育」,也使社會漸漸出現「高學歷高失業率」的情況。
在這樣一個即使努力,仍倍感壓力的時代,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理解箇中滋味。旁人的不理解,甚至對年輕人冠上抗壓性低的「草莓族」稱號,也往往是不同世代間爭吵的引爆點。
“那,該怎麼辦呢?”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情境,面對他人的良善關懷時,年輕人內心不免武裝自我,害怕他人問中自己內心的傷痛。那我們可以如何營造「保護自己又能閒話家常」的氛圍呢?
調整自我心態,技巧性地應對進退
有時候,親戚的詢問就只是為了與你有所互動、閒話家常,大家可能只想聊個幾句。面對他們的問題,不妨試著換個角度,不用太過認真對待每一個話題,理解這可能只是對方的破冰儀式,並非有意攻擊你。
但,如果閒聊中實在遇到自己覺得敏感的議題,你當然可以選擇自我揭露的程度。若是選擇向他人傾訴,換來的可能是他人的協助,但也可能是他人的不諒解,甚至是嘲諷。而若選擇緊閉口風,就需要透過技巧性地應對進退,幫助自己漂亮地閃過地雷,例如你可以幽默帶過或笑著句點不想深聊的話題,讓對方見好就收。如果對方不擅於察言觀色,仍緊咬話題不放,你可以選擇離開現場(如:藉故尿急如廁),或直接表明這個議題你不想與他討論。
家族難得團聚的時刻,出自善意的問候,有時難免感到刺耳。在他人無法深刻體會自己正經歷什麼樣的時代時,不妨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技巧性地應對進退,和氣共度團聚時光!
延伸閱讀:「新好男人、女人」新定義:看見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那麼難結婚?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林玥妤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鄭英傑(2019)。年輕世代的實驗教育課程新思維:臺灣「青(少)年蒲公英族」社會現象的浮現與教育啟示。課程研究,14(1),79-97。
林佩萱、張金鶚(2016)。沒有房子不生孩子?買了房子不敢生孩子?購屋對家戶婚後生育時間影響之研究。臺灣社會學刊,59,9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