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時候,就想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空洞......但你知道,兒時的「關係空虛」經驗,跟長大有多愛買的「花費額度」有關係嗎?過年過節、促銷特價的年節,是檢視我們消費行為的好時機之一。讓我們一起回味童年的關係經驗,想想現在的花費行為吧!
用消費補足空虛的關係?消費的「情感性」意義
為什麼消費某種程度上能反映關係經驗?或許跟現代消費的意義轉變有關!研究指出,現代流行消費的主要目的已不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而在於追求「情感性的意義」與「社會價值和人際關係」的彰顯。也就是說,當我們買一個文青背袋,自己可能是想藉此獲得對於此背袋和品牌的親密情感,以及彰顯自己的文青風格,甚至因此和同好有共同話題。
而,青少年是一個人剛開始轉大人,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特別需要朋友等同儕人際支持,以及有歸屬感的家人陪伴。因此,台灣心理學者使用中研院長期追蹤調查「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分析1千多位「青少年的同儕與家庭關係」,如何影響其長大成年「大學生期的消費行為」?
經歷關係失落的青少女,成為比較愛「買」的大學生
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歷經友誼失落(如跟同學有過節、和好朋友決裂、轉學),長大成為大學生後(無論男女),有較高機會成為「花費比較高」的群眾。
而家庭的關係失落,則在女生身上有較明顯的影響,青少女歷經家庭失落(如我常和爸媽吵架、爸媽常常不在家、爸媽離婚、爸媽過世),或深刻感受到寂寞孤獨或鬱卒感,成為女大生後皆有花費較高的傾向。
正視關係空虛感可能種下的心理黑洞
綜整上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青少年時期的友誼和家庭關係狀況,對一個人而言有著長遠的影響,影響著成人後的消費額度,或許可以說是長大後的心理「還是有塊空洞需要被填補」。
因此,生命是日復一日的練習與累積,我們可以想想,如何避免埋下心中黑洞、或填補過往黑洞。
|家有青少年的你
青少年是心理發展重要的時期,可以多留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叛逆或不聽話的背後可能有值得探討的心聲與原因。此外,照顧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別忘了拍拍自己:青少年正值叛逆期,但身為父母也很可能正值中年的身心轉變期,也是很需要被愛被關注的。
|給回顧童年的你
看看現在的自己,想想過去的童年時光,回首家庭十幾年來歷經的故事,不論你對於原生家庭有多少快樂與不快樂,我們都可以透過開始梳理家庭故事脈絡,從理解開始創造和解的可能。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吳明燁、許絲茜(2014)。我「受創」故我「消費」:比較家庭與同儕關係對於大學生流行消費之影響。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3),37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