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勘查Arroyo de Valdecarros

    上個月底勘查Arroyo de Valdecarros (小溪),穿過卡斯提亞渠時沉入地下,流入rio Pisuerga,所形成的12.4公尺高的貝羅卡爾渡槽。昨天針對它的急下降,即河道的最後400米下降約30 公尺,進一步瞭解。
    再次來到貝羅卡爾渡槽,此處的雜草已經被修剪過,視線稍微好一些,於是重新照了幾張照片。而後跨過N-620a公路尋找Arroyo de Valdecarros的末段河道。公路旁有小溪的標示牌,但是標示牌用了這條小溪的另一名稱:Arroyo Berrocal,難怪渡槽名稱也用 Berrocal(貝羅卡爾)這個字。
    穿過公路的河道必是被導入地下的,它有一個入口與水道,同樣因荒僻雜草太多而看不太清楚,但是上面的一小段卻解答了我對河道【最後400m下降約30 m】的疑惑。原來,小溪來到此處被人為的切割了。切的方式是每隔幾十米向下挖深一層、每層都築水閘,用大孔道導水,加鐵網覆蓋上面,一段一段的將水流降低,最後能在最深一層的地底下穿過公路進入渡槽。看清楚了這些,也就釋懷了。
    對這條小溪,我心中仍有兩個疑問:一是為什麼它的水是臭的?幾乎整條小溪的水都臭,這是小城周圍所有河流都不會有的現象;二是它的中段有一處沼澤地,為什麼會形成沼澤?沼澤區到底多大?這兩個問題恐怕更難些,就把它當作假日活動,一點一點去發現吧。於是我又沿著小溪往上游走,閑晃半日。
    小溪穿過另一條道路A-62的時候,可能因為路是新築的、也沒有位差,它的孔洞尚未被遮掩,整個穿越道裡的水流能很清楚的被看見,且孔洞中竟有兩隻水鴨在游水!
    小溪在農田間穿來穿去,看來這區域的農田需要它提供灌溉水源。除了農田,小山丘、小森林、地層等變化都在周圍幾百米範圍內。我選了一條比較明顯的路往右邊的(西北向)山丘上走過去,雖說左邊不遠處是一個很大的住宅社區,右邊山丘卻幾乎沒有人活動,我看地圖的時候,圖上顯示右山丘上也是一個住宅區,應該沒問題。走上了山丘,先看到一片葡萄園,以及二、三家農莊,轉一個彎,真的有一個「社區」,完全出我意料的是,這兒只是完成所有土地規劃與公共設施,道路也修好了,卻無一棟房子。因為空曠,風特別強。回去的VA-900公路雖然就在眼前卻被圍籬全圈住,加上陡坡,我得繞道而行。
    走了半小時終於離開空曠的社區,回到公路上。為了避開來往車輛高速行駛的壓力,走一小段之後,我又選路旁的一條看起來也是通往熟悉地方的小路。小路離道路不遠也在山坡上。從這邊的山坡眺望對面的山坡,天寬地闊的,還是十分愜意的。邊走邊照了幾張照片。突然,路沒了,它就在田邊從我眼前平白的完全消失了。前後左右看一下,哈,約200公尺遠之處又是Arroyo de Valdecarros了,那麼就穿越田地過去吧,穿越田地是最近常幹的事,不用擔心。
    嗯......又來一個意外,今天第三次意外了,這片看似田地的區域其實長滿了草,奇的是草裡都是水,愈往前走水愈多。猜想,它是沼澤的一部分吧?!我是要慶倖走入沼澤得來全不費工夫呢?還是要著急已誤入沼澤有危險?
    都有吧,自救要緊!雖然不是很緊張,到底四下無人,趕緊走吧。
    一步一步的朝公路的方向走過去,離公路約有三、四百米,距離不算長,問題是腳下都是水,得繃緊神經不要踩空了。儘管如此,我仍用心的研究了草地裡的許多情況,若它屬於沼澤一部分的話,沼澤中還是有很多粽橫交錯的細水流,而且,即使像 Valdecarros這樣的小溪,它還是有支流的,支流當然更小,我一跳就能跨過去,岸邊長滿不同種的,比較高的草,冬天是乾枯的狀態。
    等我脫離這片草甸,往熟悉的路走回家時,山坡上依舊強風灌頂,得拉緊羽絨衣的帽子慢慢走回去。
    週六、周日這兩天,我一共走了31.5公里,遠是不遠,麻煩在風很強勁,且需要不斷的上坡、下坡,用的力氣比平常多了,回家後傍晚時分沉沉的睡了二、三小時。
    無意間走入沼澤區,促使我上網蒐集一些資料,以便更了解這地區的生態系統。
    從維基百科得知,沼澤有三個互相制約的特徵:
    1.地表要有薄層積水或經常過濕;
    2.土層有泥炭的形成;
    3.地表上要生長濕生植物或沼澤植物。
    其中〈泥炭〉又是我不理解的,進一步去查,得知:
    泥炭主要是泥炭苔、泥炭蘚,或其它有機物質例如死去的沼澤植物乃至於動物與昆蟲的屍體,這些生物死亡後沈積在沼澤底部,由於潮濕與偏酸性的環境,而無法完全腐敗分解,因而形成的地層,就是所謂的泥炭層。
    沼澤是生態演變過程的中間階段,之後或可成草甸、草原,之前可能是湖泊或流流的一部分。泥炭的形成之前是沉積物,泥炭層之後條件發展許可會成為媒。
    沼澤與泥炭各自有其不同性質的分類,與物理性、化學性的分析。
    從大河→運河,運河→小溪,小溪→沼澤,對大地與西班牙人的水系概念有了粗略的理解,同時觀察河流與土地的交互作用,包括自然河與人工運河。
    閱讀了資料之後,我隔週又到Arroyo de Valdecarros (小溪)流經的沼澤區去看看。
    可能連日強風,今天沼澤區的「臭味」比較淡,水竟然也清了些,能看到沼澤下的地貌與生物。頗不理解的是,在這片沼澤地上,有一個馬場。馬場養了四匹馬(上次經過時5匹),主人家不在,馬兒們自我管理。牠們對我這個過路的人非常好奇,一直盯著我看,待到我走近,有一匹棕色馬儘量的要靠近我,唯被鐵絲網擋住了;另外有一黑一白兩匹則奔跑跳躍的向後撤,馬場裡的地是軟爛的泥土面,這幾匹馬雖然孤孤單單的無人照看,卻還是很清靈。天氣太冷風還是很強,我沒多做停留,急急地往回走。
    小溪的源頭在更遠的地方,我得有一整天的時間才能配合地圖去發現。等春天到的時候再去吧!冬天是雨季,天氣太冷,而且小徑路面泥濘不堪,走在上面需要挑有草的地方走,有時難免踩一腳泥!山丘上一個人也沒有,常聽到風與大地齊鳴,即除了風本身的聲音之外,大地因風力的作用產生的隆隆聲也是一種十分特別的旋律。當下,不僅千山我獨行之感油然而生,得戰勝巨獸的決心都有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