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本格文章皆從有限的自身經驗出發,不代表全體情況或他人感受。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之時,書房窗外的紅松鼠準時沿著樹幹爬下來,在仍覆蓋著去年秋天落葉的小樹林地上跳躍著,尋找著之前藏起來的果實。牠跳跳停停,不時抬起頭來,機靈的觀察周遭。不久後,牠繞到一塊大石頭旁,驚喜的發現上面放了個小碗,裡頭有幾個雜糧麵包塊。那是我們放置的、趕不及在風味全失之前吃完的自製麵包。小松鼠啣起一個麵包塊,迅速的攀上樹幹,回到自己的小窩裡。
只要是在家工作的早晨,這一幕最近總定時上演,聽起來一片歲月靜好,對吧?北歐生活就是這樣愜意吧?
也不盡然,這只是其中一塊比較美好的切片罷了。
搬到瑞典快三年了。在這之前,雖然往返過幾次,但先是以背包客單純觀光客身分,而後是跟著先生回家的輕鬆省親身分,工作、生活的重心都不在此地,只被高密度的新鮮感包圍。過去,我對瑞典(或可說整個西方)的想像其實是很刻板的——開放的文化、近在咫尺的藍天綠地、舒適悠閒的生活。過去在國外最長的停留經驗,也不過是高中參加遊學團,在美國待上了一個月,但從未真正碰處實質的生存層面。我以為,這次移地生活也會是如此輕鬆愜意,但當然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這麼簡單。
真正搬來後,雖然這裡的大環境看似比較有「能被承接住」的安全感,但對一個新住民來說,不安、茫然、斷裂感仍是最迫近的感受。也許並沒有比較辛苦,但也沒有所謂幸福得來速這種鳥事。尤其是在異地求生的方式千百種,彈性是唯一的必須,自嘲力成了我的超能力。
然後慢慢的,經過三年,慢慢浮出水面,經營著一家小店,生活重新有了韻律,也好像稍微比較能掌握瑞典的樣貌了。
但怎麼跟我過去以為的有點不太一樣捏?!
簡約、幸福、黑暗、抑鬱
從小自媒體和教科書上讀到的瑞典/北歐,簡言之,不脫上面這幾個關鍵字——看似完美,卻在一潭平靜之下有著無法窺探的深淵。
以前認識的瑞典是不成連結的一點一點——這裡一個針對福利社會的新聞專題報導、那裡一本探究可愛設計的書、這裡一篇部落客觀光筆記、那裡一部冷僻的藝術電影——點點如遙遠而耀眼無比的星球。
想像與距離總是美好的。因緣際會來到瑞典後,遙遠的星芒退色許多,讓人翻白眼的事卻包羅萬象。所謂幸福國家的代價是行政效率低落,而對許多人來說,再優秀的社會福利也沒法趕走焦慮與憂鬱;所謂的Lagom「剛剛好就好」哲學的另一面則展現在創新速度緩慢、兜著圈子凝滯不前的生活氛圍裡。而我曾天真以為瑞典的工作就是輕鬆fika,但我和同事卻常態過勞;而在台灣朋友眼中我已經過上了類退休生活,在瑞典朋友眼中我卻是個無可救藥的工作狂。
這之間的落差到底是花生省魔術?在瑞典生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拿掉層層奇妙濾鏡,在這裡放送的,將是如實呈現的瑞典生活。歡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