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渴望被別人當成是好人。在看完《正常人》之後

正常人,莎莉・魯尼。
故事開始於2011年1月,在他們高中最後一年的冬天,康諾・沃隆和梅黎安・薛里頓,足球校隊的中鋒和有錢人家的怪女孩。
梅黎安覺得自己真實的人生彷彿在很遙遠的地方,某個他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知道該如何抵達的地方,這聽起來相當的十八歲,如果是像我當年有些中二情節的人,差不多十四歲就開始這麼想:渴望但又同時不想被人理解和認同。
「班上的同學似乎都很喜歡學校,而且覺得這樣很正常。」這是書中第一次提到「正常」,怎樣算是正常,跟大家一樣就是正常嗎?
和真實人生的軌跡相仿,故事的每個篇章相隔了三個星期到七個月不等的時間,兩位主角互相影響或是各自面對的生活片段,散落在四年的時間軸,故事記錄到2015年2月停筆,雖然魯尼說他寫的只是虛構人物的故事,但我想故事的最後並不是結束,他們的生活依然繼續,在書闔上之後的世界。
他倆之間的事。
從高中到大學、從家鄉的地區學校到全國範圍的各奔東西、從未成年到成年,那些曾經自以為充滿戲劇性與重要性的生活,就這樣有始無終的結束。沒有人在乎你以前踢進幾次比賽中的關鍵得分,沒有人在意你以前沒有朋友,生活的世界變大,個人的生活卻變得微不足道。
故事的焦點集中在感情關係上,國外書評也說這本書是「21世紀愛情故事」,可是康諾和梅黎從來就沒在一起,在整本書裡我都想看懂他們的分分合合,大概是我的感情觀比較老派,終究只能和蘿芮(康諾的媽,當年35歲)一起感嘆:「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啊,我實在搞不清楚你們的關係。」
兩位主角在高中時期有社交階級的差距(風雲人物和孤僻學生),在大學時期有社會階級的差距(窮小子和富人家)及因此造成的想法差距:對康諾而言,獎學金是具體事實(終於有錢付房租),對梅黎安來說,獎學金是自我肯定(根本不缺錢)。
他們互相在對方心裡佔有一席之地,他們能讓對方開心、互相吐露心聲(有時溝通不良)、獨處的時候很放鬆、享受彼此的陪伴、在對方身邊展現自己認為真實的樣子、期待和對方見面、互相說愛、(在某些時期)會做愛,情感相關的文章在這些描述之後差不多會建議可以發展穩定關係,但是他們從來就沒在一起。
努力想表現得正常。
在書中最後收錄的《衛報》專訪裡提到,這本小說「省思正常(普通)這個複雜的概念」。我個人偏好「普通」甚於「正常」,正常像是在空中畫一個圈,超出界線就是奇怪的人,普通則是一種其他人走過身邊的時候,沒有人會抬頭多看一眼的狀態。
除了我看得雲裡霧裡的兩人關係,魯尼在故事裡如實呈現真實世界的尋常問題,經濟衰退、貧富差距、心理諮商、歸屬感問題,或許就是這樣的細膩複雜,讓這本書如此貼近真實。
這是一個斷斷續續出現不同場景、一群虛構人物在房間裡交談的故事,「因為愛上某個人,所以做了某些決定,於是就改變了你的整個人生。」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讀後記,比起書評更是讀書心得。 收錄從2019年1月的第一篇,到2023年1月的第一百六十篇。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