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1|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植物構〖堇菜〗蔓莖群: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缺)

    這篇主要彙整「蔓莖群」堇菜分類的四種堇菜: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
    這是「普萊氏堇菜」,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附近的石璧上看到幾株普萊氏堇菜,數量也不是很多,乍看普萊氏堇菜,有點像台北堇菜(第三張照片是台北堇菜)。
    這是「普萊氏堇菜」,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附近的石璧上看到幾株普萊氏堇菜,數量也不是很多,乍看普萊氏堇菜,有點像台北堇菜(第三張照片是台北堇菜)。
    完整版:
    這四種堇菜會被分類在同一個群「蔓莖群」,就是有些特徵非常相似(堇菜七種分類群請見下方【背景資料】說明),尤其只看花朵本身,目前紀錄的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看起來都相當類似。
    備註:
    蔓莖群這四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分部數量非常多,其他三種就不是那樣普遍,2021年在石碇和烏來記錄到茶匙、黃普萊氏堇菜。(2021年之前尚未記錄到「心葉茶匙黃」,「心葉茶匙黃」生長區域在中高海拔山區,這列為日後追尋目標)
    快速分辨法
    有花朵時:
    1. 大型花、萼片有細毛、側瓣沒有鬢毛:「台北堇菜」。
    2. 大型花、萼片沒有細毛、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普萊氏堇菜」。
    3. 小型花、萼片有細毛、側瓣有鬢毛(半透明串珠狀):「茶匙黃」。
    沒有花朵時:
    1. 葉基內凹深,圓心形:「台北堇菜」。
    2. 葉基內凹深,長心形:「普萊氏堇菜」。
    3. 葉基內凹淺,圓心形:「茶匙黃」。
    有花: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萼片,「普萊氏堇菜」比較明顯不一樣:萼片上沒有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 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不過,有時會有變異情形,像是「台北堇菜」也會出現很小型的花,所以這不能當作主要的辨識依據。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沒有花:
    • 葉形: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詳細分辨細節:
    花冠:
    •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尖, 花瓣顏色也不太穩定是白色或是帶有藍紫色,所以難以用花冠的基瓣、顏色來分辨「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尖, 花瓣顏色也不太穩定是白色或是帶有藍紫色,所以難以用花冠的基瓣、顏色來分辨「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
    • 柱頭形狀: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柱頭都是奶嘴型(堇菜典型的柱頭形狀)。 所以難以用柱頭來分辨。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柱頭都是奶嘴型(堇菜典型的柱頭形狀)。 所以難以用柱頭來分辨。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 花距: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花距都是短圓型。 所以難以用花距來分辨。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花距都是短圓型。 所以難以用花距來分辨。
    •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萼片,「普萊氏堇菜」比較明顯不一樣:萼片上沒有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 花梗托葉: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的花梗托葉都是「細披針形」,所以難以用花梗托葉來分辨。
    • 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不過,有時會有變異情形,像是「台北堇菜」也會出現很小型的花,所以這不能當作主要的辨識依據。
    莖、蓮座、葉形:
    • 蓮座: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都是「蓮座」生長模式:
    目前只有記錄到「台北堇菜、茶匙黃」有蓮座、走莖,尚未記錄到「普萊氏堇菜」的蓮座走莖生長,猜測「普萊氏堇菜」也有走莖,才會歸類在「蔓莖群」, 所以難以用「蓮座、走莖」來分辨。
    • 葉形: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 葉柄有翼: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柄皆有翼,所以難以用「葉柄有翼」來分辨。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柄皆有翼,所以難以用「葉柄有翼」來分辨。
    • 葉梗托葉: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梗托葉都在蓮座基部,不容易拍得清楚, 「台北堇菜」的葉梗托葉是披針型,「普萊氏堇菜、茶匙黃」葉梗托葉則比較像流蘇絲狀的托葉,不過,這點尚待確認。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梗托葉都在蓮座基部,不容易拍得清楚, 「台北堇菜」的葉梗托葉是披針型,「普萊氏堇菜、茶匙黃」葉梗托葉則比較像流蘇絲狀的托葉,不過,這點尚待確認。
    • 蒴果: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蒴果相當類似,只能從萼片沒有細毛區分出是「普萊氏堇菜」。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蒴果相當類似,只能從萼片沒有細毛區分出是「普萊氏堇菜」。
    • 生長環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算是強勢植物、分布廣,「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則出現在大屯山區以外地區,數量分布不算太多。 「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許多不同地點都可以看到「台北堇菜」,像是七星山頂、向天池、二子坪、冷水坑生態池、陰暗步道上、開闊有陽光的〖冷擎步道〗上,不過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不容易看到「台北堇菜」。 「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兩者都偏好潮濕環境的岩壁上, 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旁的岩壁找到「普萊氏堇菜」,而在石碇發現「茶匙黃」的地方,旁邊也是有個小瀑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算是強勢植物、分布廣,「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則出現在大屯山區以外地區,數量分布不算太多。 「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許多不同地點都可以看到「台北堇菜」,像是七星山頂、向天池、二子坪、冷水坑生態池、陰暗步道上、開闊有陽光的〖冷擎步道〗上,不過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不容易看到「台北堇菜」。 「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兩者都偏好潮濕環境的岩壁上, 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旁的岩壁找到「普萊氏堇菜」,而在石碇發現「茶匙黃」的地方,旁邊也是有個小瀑布。
    完整版:
    FB:【好野遊 賞台灣
    相關相簿、網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