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構〖堇菜〗蔓莖群: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篇主要彙整「蔓莖群」堇菜分類的四種堇菜: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
這是「普萊氏堇菜」,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附近的石璧上看到幾株普萊氏堇菜,數量也不是很多,乍看普萊氏堇菜,有點像台北堇菜(第三張照片是台北堇菜)。
完整版:
這四種堇菜會被分類在同一個群「蔓莖群」,就是有些特徵非常相似(堇菜七種分類群請見下方【背景資料】說明),尤其只看花朵本身,目前紀錄的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看起來都相當類似。
備註:
蔓莖群這四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分部數量非常多,其他三種就不是那樣普遍,2021年在石碇和烏來記錄到茶匙、黃普萊氏堇菜。(2021年之前尚未記錄到「心葉茶匙黃」,「心葉茶匙黃」生長區域在中高海拔山區,這列為日後追尋目標)

快速分辨法

有花朵時:
  1. 大型花、萼片有細毛、側瓣沒有鬢毛:「台北堇菜」。
  2. 大型花、萼片沒有細毛、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普萊氏堇菜」。
  3. 小型花、萼片有細毛、側瓣有鬢毛(半透明串珠狀):「茶匙黃」。
沒有花朵時:
  1. 葉基內凹深,圓心形:「台北堇菜」。
  2. 葉基內凹深,長心形:「普萊氏堇菜」。
  3. 葉基內凹淺,圓心形:「茶匙黃」。

有花: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萼片,「普萊氏堇菜」比較明顯不一樣:萼片上沒有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 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不過,有時會有變異情形,像是「台北堇菜」也會出現很小型的花,所以這不能當作主要的辨識依據。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沒有花:
  • 葉形: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詳細分辨細節:

花冠:
  •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尖,
    花瓣顏色也不太穩定是白色或是帶有藍紫色,所以難以用花冠的基瓣、顏色來分辨「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尖,
花瓣顏色也不太穩定是白色或是帶有藍紫色,所以難以用花冠的基瓣、顏色來分辨「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
  • 柱頭形狀: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柱頭都是奶嘴型(堇菜典型的柱頭形狀)。
    所以難以用柱頭來分辨。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柱頭都是奶嘴型(堇菜典型的柱頭形狀)。
所以難以用柱頭來分辨。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 花距: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花距都是短圓型。
    所以難以用花距來分辨。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花距都是短圓型。
所以難以用花距來分辨。
  •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萼片,「普萊氏堇菜」比較明顯不一樣:萼片上沒有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 花梗托葉: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的花梗托葉都是「細披針形」,所以難以用花梗托葉來分辨。
  • 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不過,有時會有變異情形,像是「台北堇菜」也會出現很小型的花,所以這不能當作主要的辨識依據。
莖、蓮座、葉形:
  • 蓮座: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都是「蓮座」生長模式:
目前只有記錄到「台北堇菜、茶匙黃」有蓮座、走莖,尚未記錄到「普萊氏堇菜」的蓮座走莖生長,猜測「普萊氏堇菜」也有走莖,才會歸類在「蔓莖群」,
所以難以用「蓮座、走莖」來分辨。

  • 葉形: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 葉柄有翼: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柄皆有翼,所以難以用「葉柄有翼」來分辨。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柄皆有翼,所以難以用「葉柄有翼」來分辨。
  • 葉梗托葉: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梗托葉都在蓮座基部,不容易拍得清楚,
    「台北堇菜」的葉梗托葉是披針型,「普萊氏堇菜、茶匙黃」葉梗托葉則比較像流蘇絲狀的托葉,不過,這點尚待確認。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梗托葉都在蓮座基部,不容易拍得清楚,
「台北堇菜」的葉梗托葉是披針型,「普萊氏堇菜、茶匙黃」葉梗托葉則比較像流蘇絲狀的托葉,不過,這點尚待確認。
  • 蒴果: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蒴果相當類似,只能從萼片沒有細毛區分出是「普萊氏堇菜」。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蒴果相當類似,只能從萼片沒有細毛區分出是「普萊氏堇菜」。
  • 生長環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算是強勢植物、分布廣,「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則出現在大屯山區以外地區,數量分布不算太多。
    「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許多不同地點都可以看到「台北堇菜」,像是七星山頂、向天池、二子坪、冷水坑生態池、陰暗步道上、開闊有陽光的〖冷擎步道〗上,不過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不容易看到「台北堇菜」。
    「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兩者都偏好潮濕環境的岩壁上,
    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旁的岩壁找到「普萊氏堇菜」,而在石碇發現「茶匙黃」的地方,旁邊也是有個小瀑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算是強勢植物、分布廣,「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則出現在大屯山區以外地區,數量分布不算太多。
「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許多不同地點都可以看到「台北堇菜」,像是七星山頂、向天池、二子坪、冷水坑生態池、陰暗步道上、開闊有陽光的〖冷擎步道〗上,不過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不容易看到「台北堇菜」。
「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兩者都偏好潮濕環境的岩壁上,
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旁的岩壁找到「普萊氏堇菜」,而在石碇發現「茶匙黃」的地方,旁邊也是有個小瀑布。


完整版:
相關相簿、網誌:

以【缸爐碳烤】這道工法烘烤出來的蔥燒餅,外皮酥脆,彈性咬勁麵體內裡襯托出蔥末濃郁香氣,相對於目前電爐、瓦斯烘烤出來的蔥燒餅,【缸爐碳烤】蔥燒餅口感提升許多。【缸爐碳烤】蔥燒餅,一些店家會稱作三角餅、大燒餅、黃橋燒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懸鉤子」是台灣各種海拔山區常見的植物,約有40多種,紅色果實多半可食。 這篇慢慢彙整各遊記所記錄的懸鉤子。 相簿:【植物彙整】懸鉤子 「中低海拔」 〖變葉懸鉤子〗 相簿:〖懸鉤子彙整〗變葉懸鉤子 特徵: 高大灌木,有些樹高比人高。 莖上有刺,常常被勾到。 花從托葉長出,
這篇彙整一下,各地登山、越野單車行程中,巧遇的蝴蝶、蟾蜍,因為不是專程為了拍蝴蝶的行程,受限於光線氣候、環境影響,失敗機率很高。 相簿:【蝴蝶彙整】野.蝴蝶(山林巧遇) FB:【好野遊 賞台灣】 〖蛺蝶〗 相簿:〖蝴蝶彙整〗蛺蝶 石牆蝶(Cyrestis thyodamas f
這是〖二子坪步道〗分布數量非常多的「蘭崁馬藍」。 這是北部溪谷常見的原生種「台灣馬藍」。 相簿:【植物彙整】馬藍 「馬藍」是藍染布料重要的顏料來源,藍染顏料是「馬藍」植物葉子發酵之後產生的靛青色,主要是採用原生種「台灣馬藍」和外來種「馬藍」這兩種植物葉子進行發酵。 台灣「馬藍」植物有幾種
這是〖菜公坑步道〗上的「紫花菫菜」。 這是〖菜公坑步道〗上的「萎蕤」。 除了〖菜公坑步道〗,「萎蕤」在〖大屯山主峰步道〗(鞍部登山口那一端)也蠻多的,「紫花菫菜」在北部山區目前只知道在〖菜公坑步道〗有一小群聚落。 完整遊記:〖菜公坑步道〗植物賞。 【菜公坑山】海拔雖然達883m左右,不過,圍繞在
這是在【中正山】基點兩層樓觀景台前合照。 完整遊記:〖2016.04.05 〖中正山步道〗-【中正山(十八份山)】下竹子湖〗 【中正山】海拔646m,原名【彌陀山】、【十八份山】,在擁有眾多近1000m山巔的大屯山系裡面,【中正山】算是個子嬌小的山頭,甚至海拔670m的竹子湖都比【中正山】高一
這是從【小觀音山】主峰眺望【七星山】群峰。 〖七星公園〗 植物紀錄:【七星山】植物篇 植物相簿:2020.04.17 〖七星公園〗 遊記:多次遊【七星山】 FB:【好野遊 賞台灣】 這是在七星公園拍的「山寶鐸」,可能是花季末期,數量不多。 2020年在〖二子坪步道〗尋得「
「懸鉤子」是台灣各種海拔山區常見的植物,約有40多種,紅色果實多半可食。 這篇慢慢彙整各遊記所記錄的懸鉤子。 相簿:【植物彙整】懸鉤子 「中低海拔」 〖變葉懸鉤子〗 相簿:〖懸鉤子彙整〗變葉懸鉤子 特徵: 高大灌木,有些樹高比人高。 莖上有刺,常常被勾到。 花從托葉長出,
這篇彙整一下,各地登山、越野單車行程中,巧遇的蝴蝶、蟾蜍,因為不是專程為了拍蝴蝶的行程,受限於光線氣候、環境影響,失敗機率很高。 相簿:【蝴蝶彙整】野.蝴蝶(山林巧遇) FB:【好野遊 賞台灣】 〖蛺蝶〗 相簿:〖蝴蝶彙整〗蛺蝶 石牆蝶(Cyrestis thyodamas f
這是〖二子坪步道〗分布數量非常多的「蘭崁馬藍」。 這是北部溪谷常見的原生種「台灣馬藍」。 相簿:【植物彙整】馬藍 「馬藍」是藍染布料重要的顏料來源,藍染顏料是「馬藍」植物葉子發酵之後產生的靛青色,主要是採用原生種「台灣馬藍」和外來種「馬藍」這兩種植物葉子進行發酵。 台灣「馬藍」植物有幾種
這是〖菜公坑步道〗上的「紫花菫菜」。 這是〖菜公坑步道〗上的「萎蕤」。 除了〖菜公坑步道〗,「萎蕤」在〖大屯山主峰步道〗(鞍部登山口那一端)也蠻多的,「紫花菫菜」在北部山區目前只知道在〖菜公坑步道〗有一小群聚落。 完整遊記:〖菜公坑步道〗植物賞。 【菜公坑山】海拔雖然達883m左右,不過,圍繞在
這是在【中正山】基點兩層樓觀景台前合照。 完整遊記:〖2016.04.05 〖中正山步道〗-【中正山(十八份山)】下竹子湖〗 【中正山】海拔646m,原名【彌陀山】、【十八份山】,在擁有眾多近1000m山巔的大屯山系裡面,【中正山】算是個子嬌小的山頭,甚至海拔670m的竹子湖都比【中正山】高一
這是從【小觀音山】主峰眺望【七星山】群峰。 〖七星公園〗 植物紀錄:【七星山】植物篇 植物相簿:2020.04.17 〖七星公園〗 遊記:多次遊【七星山】 FB:【好野遊 賞台灣】 這是在七星公園拍的「山寶鐸」,可能是花季末期,數量不多。 2020年在〖二子坪步道〗尋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紫花脈葉蘭 多生長在林下和溝谷陰濕處,紫紅色花瓣高貴優雅、神秘浪漫。  密毛魔芋 具有圓球狀的地下球莖,通常冬天都在地下休眠,約在5月間才陸續冒出頭,從球莖與葉柄,總花梗間長出細長白色的鬚根,新芽先開花後長葉。 花梗形狀像長槍是目前臺灣最高的花
Thumbnail
金針花,作為餐桌上的黃花菜。古名萱草,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又名為「忘憂草」與「宜男草」。本文將介紹相關文史,以及幾道以新鮮金針花苞為食譜的料理,並提醒相關的食用須知。
#冇骨消 和 #西洋接骨木 最近都在開花,花和葉長很像容易錯認。 冇骨消多長於野外。 我分辨的方法是看繖形花中有沒有 #黃色小蜜杯,如果有,就是冇骨消,這些蜜杯用來招待昆蟲食客,是螞蟻、蝴蝶的最愛,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西洋接骨木在台灣被當做園藝樹,除了觀賞,亦可食用。 花可做製作糖漿
Thumbnail
看過庭菖蒲(Sisyrinchium rosulatum)後,相信增加了很多人對鳶尾科植物花的認知。菖蒲雖有「菖蒲」這兩個字,但與天南星科的菖蒲Acorus calamus L.並非同類,只是葉形似而已。
Thumbnail
每年櫻花季過後,接著的還有夢幻的紫藤花季,臺灣也有許多賞紫藤花的地點,本篇介紹臺灣最大的淡水紫藤咖咖園賞花攻略,還匯整了全臺可以賞紫藤花地點。
學名 : Pelargonium 科別 : 牻牛兒苗科天竺葵屬 分類 : 有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型態 🌿天竺葵原產於非洲南部,種類繁多大約有200多種,全株都帶有特別的香氣,是頗受喜愛的庭園或盆栽植物。依不同的種類,天竺葵植株高度約為10~50公分,葉子互生呈現波浪狀,會開色彩繽紛的可愛花朵。
Thumbnail
澎湖指的茼蒿就是照片這款,但我心目中的茼蒿跟它長得不一樣,是台灣人常見、葉色較淺的那款。
Thumbnail
​ 花卉試驗中心原本以種水果類的樹木為大宗,但因氣候適合花苗、樹木的培育,進而衍之改以茶花以及杜鵑花以及其他各種花卉的栽培、研發以及任何相關技術改進工作在進行著。這裡提供台北市境內各地多達七百多個公園植物栽種技術、植物提供來源之地。 台北市花卉試驗中心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
Thumbnail
海岸附近常見歸化的龍舌蘭與瓊麻,景觀常用的萬年麻和皇冠龍舌蘭,並不罕見卻難以分別,其實它們都有各自的特徵足以辨別。 這篇涵蓋了龍舌蘭屬、吊蘭屬、金棒蘭屬、萬年麻屬常見的植物並做成檢索表以供查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紫花脈葉蘭 多生長在林下和溝谷陰濕處,紫紅色花瓣高貴優雅、神秘浪漫。  密毛魔芋 具有圓球狀的地下球莖,通常冬天都在地下休眠,約在5月間才陸續冒出頭,從球莖與葉柄,總花梗間長出細長白色的鬚根,新芽先開花後長葉。 花梗形狀像長槍是目前臺灣最高的花
Thumbnail
金針花,作為餐桌上的黃花菜。古名萱草,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又名為「忘憂草」與「宜男草」。本文將介紹相關文史,以及幾道以新鮮金針花苞為食譜的料理,並提醒相關的食用須知。
#冇骨消 和 #西洋接骨木 最近都在開花,花和葉長很像容易錯認。 冇骨消多長於野外。 我分辨的方法是看繖形花中有沒有 #黃色小蜜杯,如果有,就是冇骨消,這些蜜杯用來招待昆蟲食客,是螞蟻、蝴蝶的最愛,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西洋接骨木在台灣被當做園藝樹,除了觀賞,亦可食用。 花可做製作糖漿
Thumbnail
看過庭菖蒲(Sisyrinchium rosulatum)後,相信增加了很多人對鳶尾科植物花的認知。菖蒲雖有「菖蒲」這兩個字,但與天南星科的菖蒲Acorus calamus L.並非同類,只是葉形似而已。
Thumbnail
每年櫻花季過後,接著的還有夢幻的紫藤花季,臺灣也有許多賞紫藤花的地點,本篇介紹臺灣最大的淡水紫藤咖咖園賞花攻略,還匯整了全臺可以賞紫藤花地點。
學名 : Pelargonium 科別 : 牻牛兒苗科天竺葵屬 分類 : 有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型態 🌿天竺葵原產於非洲南部,種類繁多大約有200多種,全株都帶有特別的香氣,是頗受喜愛的庭園或盆栽植物。依不同的種類,天竺葵植株高度約為10~50公分,葉子互生呈現波浪狀,會開色彩繽紛的可愛花朵。
Thumbnail
澎湖指的茼蒿就是照片這款,但我心目中的茼蒿跟它長得不一樣,是台灣人常見、葉色較淺的那款。
Thumbnail
​ 花卉試驗中心原本以種水果類的樹木為大宗,但因氣候適合花苗、樹木的培育,進而衍之改以茶花以及杜鵑花以及其他各種花卉的栽培、研發以及任何相關技術改進工作在進行著。這裡提供台北市境內各地多達七百多個公園植物栽種技術、植物提供來源之地。 台北市花卉試驗中心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
Thumbnail
海岸附近常見歸化的龍舌蘭與瓊麻,景觀常用的萬年麻和皇冠龍舌蘭,並不罕見卻難以分別,其實它們都有各自的特徵足以辨別。 這篇涵蓋了龍舌蘭屬、吊蘭屬、金棒蘭屬、萬年麻屬常見的植物並做成檢索表以供查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