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先前的撰文曾提及:關於「損益」、「損益二平(I)、(II)」~可以算是「損益分析」的領域!
目標較單純~希望:企業能有盈餘(獲利)!
一般的會計原則、理念,就可以呈現出經營結果!
當企業經營達到穩定期以後,我們希望「獲利最大化」;
所以,會採取一些較為進階的做法~我們稱之為:「經營分析」!
【淺談經營分析】
一般會計原則(初級會計、中級會計),就可以呈現相關的報表~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
當然,小型、微型企業不一定會看這麼多報表;能看懂盈虧、賺了多少錢,也可以了!
(企業主~可以去了解些報表的意義,增加一些觀念;但也不必花太多時間去深究!)
當經營穩定後~企業主,應該會比較有閒暇;畢竟,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都大致克服了!
進入這階段,企業主若想要「好,還要更好」,就可以引進「經營分析」的理念!
「經營分析」~其實是使用「管理會計」的理念;
然而,從事於「經營分析」相關的人員,常會混合其他專業的特性組合,而較少是「純會計專業」!
但筆者相信:「經營分析」,在字面上會比「管理會計」、「管會」容易被接受!
所謂「管理會計」~就是:配合管理需求、目的,所製作的會計報表!(供決策參考用途)
而筆者也再次強調~若企業主不懂會計,也不必強求!
1.若有人(兼職、委外)能做報表~能看懂,就拿來參考!
2.若沒能看懂報表、沒有報表~憑「心」、憑「經驗」、憑「感覺」去做改善即可!
請相信自己(企業主)~
筆者見過一些企業主,真的很聰明!
或許,這些企業主說不出條條的大理論!
但,可能是市場磨礪出來的素養~反應上、思維上真的很敏銳!
當他們理解某個現象、邏輯時~「舉一反三」,非常容易!
所以,下段漫談「經營分析」時~
1.會數理分析,就用計算的方式去處理;
2.數理不強時~憑「邏輯」(感悟)去做事!
【概述經營分析】
概述經營分析的理念時~還是回歸了「利潤模型」、「營收系統」、「成本系統」;
基本模型/系統的公式~仍然是:
利潤=營收-成本
營收=Σ(數量 × 價格)
成本=Σ(人工費用 + 材料費用 + 管銷費用)
經營分析~獲利改善,甚至獲利極大化:
○想要「獲利最大化」~提高「營收」(總額)、降低「成本」(單位成本)
○想要「提高營收(總額)」~提高「成交量」、提高「售價」
◎想提高成交量~檢視一下瓶頸所在
若「供給量」不是問題~繼續增加客戶(維持老客戶、增加新客戶)!
若「供給量」是問題~嘗試突破供給來源!
註:製造業突破產能較麻煩~常涉及增加員工、增加產線,風險會較大,要審慎決策!
◎想提高售價~涉及的外部因素(市場供需)比較多!
較簡易的做法是:提高「利基」!
例一:我有,別人沒有~能不能讓自家產品能獨特化、唯一性?(價格,就容易掌握了!)
例二:別人做得沒有好~能不能再增加「附加價值」?(有機會再提高價格!)
例三:別人不願意做的事~能不能多提供此類服務?(可增加客戶;若可~成本轉嫁!)
若屬「環境趨勢」變動~只能順其自然!
※筆者認為:增加毛利~是努力方向!(若無法提高售價,就須努力降低成本!)
○想要「降低成本(單位成本)」~提高「成交量」、提高「售價」
※筆者註:附加成本~從「主原料成本」→「成品總成本」間的累計成本;
在製造業,常以此名詞表達企業本身所投入的成本~也是成本控制/改善的方向!
(尤其,在基礎產業~成品價格,由需方市場調節;原料價格,由供方市場調節!)
◎主原料成本的改善~一般會有「議價」的空間!(買賣業的進貨價格,亦類似!)
「議價」空間~會取決於「總量」的協定(例:年度協議、清倉、…);
而適當的「購買批量」~也常有助於「單位費用」的控制(運輸、物流、處理、…)。
◎人工費用~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可能不高;但亦有其複雜度!
※筆者建議:儘可能的不要讓「固定費用」增加過快!(未來,再另文說明!)
人工費用的控制~將著重於「效率化」,讓「單位人工費用」能降低!
◎管銷費用~不同行業,差異頗大!
不必要的管銷費用~適當的刪減!
例:公關、差旅、廣告、…等!
(小型企業、微型企業進入穩定期後~應該已經有些口碑、形象!)
(這些支出~可能已經邁入「經濟效益遞減」的階段!沒企圖再成長前,可以節制點!)
【結語】
其實,筆者一直懷疑:
在企業管理的領域中,先有理論?還是先有實務?
這樣的懷疑~正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知名的「TPS(豐田生產系統)」、「台塑管理模式」~
乍看之下~是企業知名後,其模式(理論)才被拿出來探討、學習、模仿!
若如此~似乎是先有「實務」!而理論呢~是學術界/顧問界的人士提出來的!
(註:企業內的相關職務負責人~基於營業秘密,反而不會多說!)
再深究~這些實務又是如何產生的?
筆者認為:是由企業主或深受企業主器重的要員進行規劃與執行的!
以此觀點~似乎是先有「理論」!
呵呵~不鑽牛角尖了!
筆者認為:先有「理論」,才有「實務」!
與一般科學理論採取的「證據」、「分析」、「推理」等方式,有些不同~
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是屬於比較具有隱密性的過程;直到成功後,才會被認可!
而整套管理模型(系統)~應該是在理論、實務之間,不斷的磨合與改善,如有生命性;
呵呵~令各界人士可能覺得很討厭的是:無法複製!(哈哈!)
所以,筆者才會說:企業經營,沒有聖經!
好的,學起來;不認同的,避免之!
做自己~唯偏執者得以倖存!(英特爾傳奇CEO/安迪.葛洛夫)
註1:「產官學研」~筆者,算是屬於「產」類!(只要會抓老鼠的貓!)
註2:後續幾章~會繼續說明「經營分析」所採取的實務方法(概念)!
【後記】
※一般「作業/技術人員」進行改善專案評估時~
其描述重點會著重在:原案(現況)/改善案(改善後)之方案的差異性!
改善案~大多是克服某些問題、提升效率、創造價值、…等等。
其較弱的一環是:對於「財務/會計」的數據,不是很清楚~效益評估容易偏差!
例如:增加產能的邊際貢獻(毛利)、投入成本、財務操作、…!
(偏差:可能是高估,也可能是低估~非戰之罪,畢竟財務詳細數據屬於營業秘密!)
※「經營管理幕僚」進行專案評估時~會帶入所有的必要評估數據,以供決策之參考!
其評估優勢來自於:位階與權力!
~可以從「權責單位」了解該善方案的內容;
~可以從「財務單位」取得必要的營收數據;
~本身具備的經營管理幕僚特質,可以讓報告資訊貼近決策者的思維(支援決策)!
(貼近「決策者」的思維,不太容易~要嘛,屬於天賦;不然,學習/訓練的過程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