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XIII

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XI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16章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

迴紋針策略

加拿大的德斯米德是一位23歲的股票經紀人,每天早上開工,他就會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講完電話,他會馬上把一個迴紋針移到空罐中。「每天早上,第一個罐子裡放了120個迴紋針,然後我會一直打電話直到所有的迴紋針都被移到另一個罐子裡。」



兩罐迴紋針策略

兩罐迴紋針策略


進步令人滿足。視覺上的測量則提供了你有所進步的清楚證據。結果這些東西強化了你的行為,並為任何活動增添了一點立即的滿足感。食物日誌、健身日誌、集點卡都是,最好的方式:習慣追蹤器。

習慣追蹤器

是測量自己有沒有執行習慣的簡單方法。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找一本日曆,只要有執行例行事務,就在那天打個勾。

最有名的也許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從20歲起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追蹤自己的十三項美德,包括「不要浪費時間,永遠忙於有益之事」及「避免言不及義的談話」等。就寢前,富蘭克林會打開小冊子記錄自己進步的程度。

傑瑞史菲德也用習慣追蹤器來讓自己持續寫笑話。重點不在於某個笑話有多好或多差,也不在於有無靈感,只是聚焦於自己有做這件事,並延長連續執行的紀錄。

●好處一 :習慣追蹤顯而易見,也讓你對自己誠實。瞥一眼容器裡的迴紋針,你馬上就知道自己已經做了多少。

●好處二:習慣追蹤有吸引力---怎麼做才能讓追蹤知道自己正在前進就更有動力在那像路上繼續走下去。每個小勝利都餵養著你的渴望。這在狀態不佳的日子裡尤其有用。每天早上看到還沒打勾的空格,你就會獲得開始的動力,因為你不想中斷連續紀錄,影響進步。

●好處三:習慣追蹤令人滿足。追蹤本身可以變成一種獎賞:在健身日誌上完成一組練、在日曆上打一個勾,這些事都能提供滿足感。看著成果增長讓人感覺很棒,於是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該怎麼做才能讓追蹤變得簡單?

1 測量應盡可能自動化

2 手動追蹤應該限於最重要的事

3 執行習慣之後立刻記下

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追蹤【該習慣】。

Ω 講完一通業務拜訪電話,我會移動一個迴紋針。

Ω 在健身房完成一組訓練,我會記錄在健身日誌上。

Ω 把碗盤放進洗碗機之後,我會寫下自己剛剛吃的食物。


食物日記範例:來自史隆黑白配(謝謝您!)

食物日記範例:來自史隆黑白配(謝謝您!)


如何在習慣中斷之後快速回復?

簡單的原則:不要錯過兩次。如果錯過一天,就盡快回歸正軌。

何時應/不應追蹤一項習慣?

古德哈特定律:當測量成了目標,就不再是好的測量方式。測量只有在引導你、助你看清全局,而不是消耗你心神的時候才會對你有用。如果體重計上的數字無法給你動力,也許該把焦點轉移到不同測量方式:皮膚狀態的變好、起床時間的變早、性欲提升。


迴紋針策略真是一個非常有視覺效果的方式,誠心推薦所有業務型的人使用!

之前看「熟年台灣 」時,劉員甄護理師就推薦「食物日記」的作法,建議大家把每天吃的東西記錄下來。的確,我們的健康有一大部分和吃進去的東西有關,而且這是百分之一百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控的。因此真的建議大家-跟我自己-今天起就做一本食物日記吧!不管你是過重、常誤餐還是過瘦,把自己每天吃的東西和吃的時間寫下來,應該會非常有成就感哦!而且一眼就可明白情況呢!

至於富蘭克林的做法,我認為極有效率、極值得學習,誠心推薦任何想擔任重要職位、或擔任領導人的朋友們,採取同樣的做法!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3會員
90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