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僅僅方寸之間的廳房,掛著「教忠教孝」的匾額,也掛滿了對於親人無盡的思念。
嘉義市東區興中街187號,一棟木造小屋藏身在一排四五層樓的公寓之間。默默地斑駁、默默地蝕黃。但是他骨子裡是一位藝術家,緊緊抓住那些不經意流過的時光,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老屋與人文的歷程
這棟房子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每一個增建與破損都是一部地方史。
屋主李伯男先生的父親是日治時期有名的畫家,曾經連續三次省展得前三名,於是他帶全家人去台北發展,可惜後來得了鼻咽癌,又攜家帶眷回到嘉義來。回到嘉義,希望母親可以受親戚照顧,經由父親好友的安排,在新台灣餅舖的倉庫安頓了下來,那是兩層樓的建築,設備也還不錯,又靠近文化路省立醫院旁。1957年,父親不堪疾病侵擾而離世,而母親覺得長期寄人籬下也不是辦法,於是四處找房子,最後落腳在嘉義市興中街187號。
剛搬進來之時,陸續經歷水災地震以及颱風,房子早已破敗不堪;若真應追溯到日本時代,大概就是這方寸之間的房間,其餘多是修繕與重建的。大哥當兵回來之後結婚,於是就增建前面這間客廳當作門面,也是用木造房子的同樣風格延伸,裡面房間就是新房,隨後又改建了廚房還有二樓閣樓;二哥也成家後,因為住不下換大哥搬走。
而老三李伯男先生曾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於1972年畢業返鄉。1972-1978則在這裡開過畫室(1974-1975當兵),教學生應考美術科系的基礎繪畫。並於1977年結婚,當時他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畫家了,不久前方舉辦完「奧馬三人聯展」,展出超現實畫風的油畫,為嘉義地區首見。李伯男先生出社會之後,在大業國中任教,待事業穩定後,於1978年搬到林森路上。
二哥則回到這裡開了電器行,經營一段時日後,也搬走了。母親獨自住在這裡,後來為了顧孫子與養老的緣故,才搬去跟子女住。沒人住之後這房子就荒廢破敗了,房子產權是當時政府開放買賣時母親要求各兄弟平均出錢購買下來,所以各自都有持分,母親還在時大家也不敢變賣。直到2007年,母親去世,李伯男先生便把大家的持分都買下來,成為產權唯一持有人。
現在,李伯男先生是這棟老屋的主人,他自信又熱情的招待我們,娓娓講述著老屋的生命歷程。而如今,僅僅方寸之間的廳房,掛著「教忠教孝」的匾額,也掛滿了他對於親人無盡的思念。
後記:
李伯男先生曾自述:「我沒有很偉大的創作理念,我認為『平凡』就是『偉大』,畫畫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我只畫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我所知道的,以及塗鴉。而『美』就是『和諧』,亂中理出秩序,單調的生活加點變化。」此時,李伯男先生已經是嘉義最偉大的藝術家,而他的謙遜與平凡,緩緩訴說著年輕時打拼的故事,也訴說著家人與老屋一起成長的故事。
老屋,它是我們市鎮的縮影,它訴說一家人的生命歷程,它也收納了一位藝術家的靈魂。尋思著歲月的遞進,老屋猶如張望的一雙眼眸,斑駁的、蝕黃的、快樂的、哀傷的都一廂情願地收錄其中。
唯恐抓不住美的迷離,唯恐跟不上時間的腳步。李伯男先生創作之餘,猶如一位社會關懷者與實踐者,除了與戴明德老師合著「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嘉義地區」;同時也保存著嘉義市興中街187號老房子,那曾經是自己發跡、生長的地方,緊緊抓住那些不經意流過的時光,讓時間的痕跡,刻成最美麗的塗鴉。
落筆當下,聽聞不遠處的老屋正面臨拆除的命運。只是那鬱綠的苔痕、寂寞的靈魂,又由誰收藏?
-顏鈺杰 五月梅雨季執筆於嘉義市朝陽街
歡迎按愛心、收藏、留言,留下閱讀的足跡🧡
FB南島電影迷
IG南島電影迷
FB顏鈺杰
電影的風景一幕接著一幕,好似生命的場景,迭次交錯。於是用一支筆將躁動不安的靈魂,靜靜地收藏。 這是我的電影評論 歡迎按愛心、收藏、留言,留下閱讀的足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台灣的某個小鎮上,有一座古老的洋房,矗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邊緣。這座洋房已有百年歷史,曾是當地望族的住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人遺忘。每當夜晚降臨,森林中的微風輕輕拂過,似乎在低語著一些古老而神秘的傳說。 故事的主角是李雅雯,一位年輕的畫家,剛從台北來到這個小鎮尋找靈感。她聽說這座古老的洋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在富岡中正路上短暫停留,目光觸及華麗無比的豪華洋樓,以及充滿時間感的紅磚瓦房,感受到小鎮曾經的興盛熱鬧,與繁華落盡後的沉靜,無法改變的過去,只能尾隨時光,繼續前進。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那是阿民生命最後幾年的遺作,當誤入歧途後再回首,他發現他已經無法脫身,他畫了一幅用色大膽的全家福,用來紀念他曾經美好的婚姻,然後仔細的將其包好,然後寄出去參賽。 「小李,你要不要投資?算你一份。」 阿民站在巷口,問著他的好兄弟小李,得到正面答覆,他便回去請律師協助他。 算是對都
Thumbnail
曾經存在過的房子-後勁林家古厝完整版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 建築保存著曾經住在這裡的點點滴滴 一磚一瓦都書寫著屬於每個人心田裡的故事 建築語彙也書寫著傳統倫理的觀念 在日治時期建造的房子仍以傳統閩式建築 可見當時建造的屋主 對於傳統、倫理也是非常重視 本段影片不僅紀錄保存的
Thumbnail
2019年去過直島後,回來最"撒瞜謀"的就是李禹煥美術館,只知道這也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與Benesse House相同有著一貫的清水模風格。1936年出生於南韓、在日本留學的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戰後重要藝術思潮「物派」(もの派)重要代表的藝術家。
Thumbnail
李梅樹在二戰之前已得獎無數,二戰後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不只在繪畫創作上非常活躍,在美術活動的參與也展現了極高的熱誠。他的作品有數千件之多,涵蓋素描、油畫、水彩、水墨、草圖及各種美術文獻,美術出版界已出版好幾部他的畫冊以及研究著作,在藝術領域的聲望相當之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台灣的某個小鎮上,有一座古老的洋房,矗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邊緣。這座洋房已有百年歷史,曾是當地望族的住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人遺忘。每當夜晚降臨,森林中的微風輕輕拂過,似乎在低語著一些古老而神秘的傳說。 故事的主角是李雅雯,一位年輕的畫家,剛從台北來到這個小鎮尋找靈感。她聽說這座古老的洋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Thumbnail
在富岡中正路上短暫停留,目光觸及華麗無比的豪華洋樓,以及充滿時間感的紅磚瓦房,感受到小鎮曾經的興盛熱鬧,與繁華落盡後的沉靜,無法改變的過去,只能尾隨時光,繼續前進。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那是阿民生命最後幾年的遺作,當誤入歧途後再回首,他發現他已經無法脫身,他畫了一幅用色大膽的全家福,用來紀念他曾經美好的婚姻,然後仔細的將其包好,然後寄出去參賽。 「小李,你要不要投資?算你一份。」 阿民站在巷口,問著他的好兄弟小李,得到正面答覆,他便回去請律師協助他。 算是對都
Thumbnail
曾經存在過的房子-後勁林家古厝完整版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 建築保存著曾經住在這裡的點點滴滴 一磚一瓦都書寫著屬於每個人心田裡的故事 建築語彙也書寫著傳統倫理的觀念 在日治時期建造的房子仍以傳統閩式建築 可見當時建造的屋主 對於傳統、倫理也是非常重視 本段影片不僅紀錄保存的
Thumbnail
2019年去過直島後,回來最"撒瞜謀"的就是李禹煥美術館,只知道這也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與Benesse House相同有著一貫的清水模風格。1936年出生於南韓、在日本留學的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戰後重要藝術思潮「物派」(もの派)重要代表的藝術家。
Thumbnail
李梅樹在二戰之前已得獎無數,二戰後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不只在繪畫創作上非常活躍,在美術活動的參與也展現了極高的熱誠。他的作品有數千件之多,涵蓋素描、油畫、水彩、水墨、草圖及各種美術文獻,美術出版界已出版好幾部他的畫冊以及研究著作,在藝術領域的聲望相當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