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散文|那場冰淇淋的夏日邂逅
方格精選

徵文|散文|那場冰淇淋的夏日邂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文字

作者/文字

/
-
身為一位地地道道的台灣人,「夏日」和「吃冰」絕對可以讓它們劃上等號,關於吃冰的記憶最初是在我還是個小學生時,每當全家在外吃晚飯,回家的路上都會給我買一支速食店的蛋捲冰淇淋,冰冰滑滑的,吃的時候還需要很有技巧的先舔一下快融化的地方,再去舔最冰的地方,來回循環,直到把甜筒上面的冰淇淋全吃掉為止,之後,可就是重頭戲了,因為已經吃到了「尾聲」,所以必須先把甜筒的邊邊小心翼翼地吃掉,最後只剩下甜筒的把手時,我就會假裝自己還有一支完整的冰淇淋,再一口咬下。
-
過了幾年之後,在我的印象中,各大賣場開始流行賣用保麗龍桶裝的冰淇淋,每年夏天,家裡的冷凍庫一定會有一桶冰淇淋,每當晚餐飯後,爸爸只要從冷凍庫拿冰淇淋,我們這些小鬼就會自己準備湯匙,等爸爸挖給我們,因為冰淇淋太硬了,所以等待的時間都比吃到的時間多,當冰淇淋融在嘴裡的那一刻,即便吃完之後就得回房間讀書寫作業,但還是覺得這是結束一天最美好的方式。
-
大學到了新加坡讀書,吃冰這件事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在這小小的國家可以吃到各國種類的冰和冰淇淋,有義式、中式、當然還有新馬風味的……等等。還記得第一次在新加坡的吃冰體驗就是路邊攤,一個只要台幣20-40元,在小小的餐車裡有很多很多種口味可以選擇,不過其中有幾個口味是我遲遲不敢嘗試的,像是榴槤口味、甜玉米口味和椰子口味,而我最常吃的口味是芋頭和香草,在熱辣辣的新加坡,一口咬下冰淇淋時,瞬間可以感覺到體溫降了許多。
-
看著賣冰淇淋的uncle一手拿出長刀再一手從保冷櫃裡拿出一條像磚頭似的冰淇淋,熟練的一個個切出平整的厚切面,最後再夾上兩片餅乾或是彩虹顏色的吐司,是我最喜歡的環節,那看上去像是一場表演,但這是種敬業的態度,在自己的專業上造福每個人、每個顧客。
-
寫到這裡,我已經開始想念新加坡的各種冰品,想念Hawker Centre的甜點區和以前常去的港式甜品店,當然也想再一次嚐嚐冰淇淋餐車賣的冰甜滋味,希望疫情趕緊趨緩,讓我再一次舊地重遊,擁抱那些日子與夏日邂逅的記憶。


作者/創

作者/創


推薦閱讀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愛心或點擊下方的拍手,那會是我持續創作的能量!
也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clarinet_ruwei
avatar-img
Ru-Wei's Salon Space
63會員
144內容數
在這裡會記錄我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與想法,若是喜歡,請毫不猶豫地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u-Wei's Salon Space 的其他內容
上週我有幸能獨自去了德國中部小鎮Wernigerode旅行,整個旅程給了我許多感悟,無論是火車上的感覺,還是身邊細小的生活細節,都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給了我無限的活力。這次旅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5/5獨旅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現在時間是晚上的八點43分,氣溫不冷,大概5度,而陪我寫字的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雖說在德國無法擁有在台灣的年節氣氛,但和朋友一起煮飯、吃飯、聊天,即使是平時一個人每天做的事,只要和朋友一起,感覺就會特別不一樣。
上週我有幸能獨自去了德國中部小鎮Wernigerode旅行,整個旅程給了我許多感悟,無論是火車上的感覺,還是身邊細小的生活細節,都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給了我無限的活力。這次旅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5/5獨旅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現在時間是晚上的八點43分,氣溫不冷,大概5度,而陪我寫字的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雖說在德國無法擁有在台灣的年節氣氛,但和朋友一起煮飯、吃飯、聊天,即使是平時一個人每天做的事,只要和朋友一起,感覺就會特別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