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之二 : 歸人與過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關著的夜──

這是人世的冷眼

永遠投射不到的所在

─周夢蝶

墳墓與醫院,是很能令人快速靜下心來的地方。死與病往往讓人警覺:「要注意自己的生命喲!」這是世間最大、最具體,又無人可以豁免的無常相貌。

大學時曾住過設在校外的男生第八宿舍,宿舍後面不到20公尺就是山,整片的「夜總會」,沒有系統的規畫,碑位頗為零亂,處處土堆錯落;傍晚微昏,遠望似有「千門萬戶」,在冷眼窺伺山下這些不知生死為何物,終日渾渾噩噩的大學生。

常見撿骨師父到墳區「撿骨」,挖開的墓穴,散落一地的棺木碎片之外,骨片赫然在目,自宿舍窗戶望去,「塊塊」分明,真是讀書閒談之際,都有白骨相伴是也。

宿舍同學不乏有緣與這些「前人」相遇的經驗。

有同學說:期末考正值最緊張時刻,一天夜裡,宿舍外幽黯空蕩的柏油路上,卻斷斷續續傳來「喀!喀!喀!…」的聲音,仔細一聽,頗似古早的厚重木屐拖在地上發出的響聲,自遠而近。

「嗐!寡人讀書備戰正酣,爾何人廝,竟敢來擾?」一氣之下,開門就要跟「他」理論;說也奇怪,門一打開,分明已到宿舍前面的木屐聲,倏忽而止;再往馬路兩頭張望,卻哪裡有人?忽有一陣涼風拂過,不禁心裡發毛,搔搔頭退入房裡,怯怯地才關上門,木屐聲立又響起,且較先前還更大聲些。但「勇敢的同學」再也不敢開門去一探究竟了,乖乖坐回書桌前,忘了呼吸一般,「恭敬地」等待腳步聲自行遠去。

如果是另一種發展呢?勇敢的同學們不斷開門,進而嗆聲:「不要吵了好不好?」那麼,「前人」的「例行散步(或趕路?)」* 受到干擾之餘,會做出何種反應?實在難以逆料。最低限度是,這位「前人」生前內向,見有人開門,甚至嗆聲,遂害羞而藏身路邊,暫時不敢再動,只待「惡人同學」關了門再走;同學開關頻繁,「前人」進退躊躇,倒困在當地了,如此就會和這位同學耗一整晚,直到清晨才含恨而去;這位同學隔天也會因此抱怨,被鬼吵了一整晚。

或者,這位前人也不是省油的燈,那麼可能反嗆,或竟「登門拜訪」踢館來了,後果會如何?實在不敢想像。

不理、不擾,彼此各行其是,各相尊重彼此的生存空間,這或許才是人鬼相處之道。當然,有心念佛的人,可以在此時機念佛,讓這些前輩們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與光亮,也未始不是好事一件。

當然,也有同學真的遇到有「人」登門拜訪的。夜深欲眠,才剛躺下,似覺有東西壓住,頗覺不適;睜眼瞧個究竟,卻見眼前另有兩隻大大的眼睛也正瞪著他看,這一嚇非同小可,猛力用手一揮,將被掀開,立即起身,驚慌失措,再不敢躺下了。

原來不是有人「登門拜訪」,而是──「他回來了」。

為了避免再跟「前人」爭床,這位同學隔天一早就搬出宿舍了。

您或許要問,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各走各的陽關道」?

我不是大師,很難給你「正確」的回答,但好歹跟他講講道理,勸勸他,跟他說「我可是付了房租」之類的;或者,睡前先在床頭彈指三次,意思是:「抱歉,我要睡了,請離開」;或者,給他念念佛超度他,或請他到別的地方去。再不然,出於對「前人」的禮遇,床讓給他總可以吧!我就曾在男八舍打了幾個月的地鋪呢!


raw-image

後記:

本文標題當然是借自知名的「錯誤」,現覺可進一步改寫如下:

「我喀喀的木屐是美麗的錯誤,

我是歸人,也是過客。」

*據說人死後會記住生前未了的心願,卻因無法完成,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趕路回家、或探望家人,可能就是一例,常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固定的地點,執意要完成這項心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ama的沙龍
4會員
18內容數
Dam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童年的暗戀在荒謬中破滅,因而在民歌興起後,對「迴旋曲」情有獨鍾。 小四年紀曾暗戀班上一位女同學Y。在那種年代,若有喜歡也只敢寄在心裡,稍稍風聲走漏,管保成為眾人笑柄且惡名永存。 一次與鄰居同學的弟弟嬉玩之際,不經意忘情,喃喃自語說:「Y是我妻」。好事的小弟立刻走告
Thumbnail
2025/02/21
童年的暗戀在荒謬中破滅,因而在民歌興起後,對「迴旋曲」情有獨鍾。 小四年紀曾暗戀班上一位女同學Y。在那種年代,若有喜歡也只敢寄在心裡,稍稍風聲走漏,管保成為眾人笑柄且惡名永存。 一次與鄰居同學的弟弟嬉玩之際,不經意忘情,喃喃自語說:「Y是我妻」。好事的小弟立刻走告
Thumbnail
2024/04/14
*前言 烈火焚身(Incendies),2010年的加拿大法語電影,曾獲第31屆加拿大電視電影吉尼獎(Genie Awards)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個獎,並入圍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2024/04/14
*前言 烈火焚身(Incendies),2010年的加拿大法語電影,曾獲第31屆加拿大電視電影吉尼獎(Genie Awards)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個獎,並入圍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陽光不那麼毒辣,不會把人曬溶化的好天氣時,散步路線會走遠一點。 跨越另一里,經過幼稚園,穿梭窄巷,三十幾年前,這裡還全是稻田, 竹林,藏身其中零零落落的紅磚房,兩層樓洋屋,灰瓦三合院。 現在統統消失,整排整齊的四層樓房,公寓, 建造年代不同,外牆磁磚顏色不一樣。 地貌的改變,已經認不出來多位小學同學
Thumbnail
陽光不那麼毒辣,不會把人曬溶化的好天氣時,散步路線會走遠一點。 跨越另一里,經過幼稚園,穿梭窄巷,三十幾年前,這裡還全是稻田, 竹林,藏身其中零零落落的紅磚房,兩層樓洋屋,灰瓦三合院。 現在統統消失,整排整齊的四層樓房,公寓, 建造年代不同,外牆磁磚顏色不一樣。 地貌的改變,已經認不出來多位小學同學
Thumbnail
因為某些原因 我回到高中的學校 發現這裡鬼影幢幢 好多我的靈魂 在這裡徘徊......
Thumbnail
因為某些原因 我回到高中的學校 發現這裡鬼影幢幢 好多我的靈魂 在這裡徘徊......
Thumbnail
人生近半百的年紀,總有些事想做,有些人想找,但遲遲沒有動作,一直停留在想想!不過年紀不斷提醒自己,有想找的人就趕快去找吧!有想見的人趕快去見吧!失去聯絡已久的朋友,總希望能知道對方現在過的如何?在做什麼?想好好聊聊這人生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人生近半百的年紀,總有些事想做,有些人想找,但遲遲沒有動作,一直停留在想想!不過年紀不斷提醒自己,有想找的人就趕快去找吧!有想見的人趕快去見吧!失去聯絡已久的朋友,總希望能知道對方現在過的如何?在做什麼?想好好聊聊這人生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鬼赤腳 喜歡穿衣服 耗費幾張銀紙 還是看勵志書、玩夾娃娃機 拯救任何眼神示意的玩偶 看夾子自己在動像有人操縱確實 祂們藉你的口吻親密的說別想太多: 「生存聽起來很像要你掙扎。」 鬼一想不開就變成人了 常常勸人停下想想 好好度過鬼生
Thumbnail
鬼赤腳 喜歡穿衣服 耗費幾張銀紙 還是看勵志書、玩夾娃娃機 拯救任何眼神示意的玩偶 看夾子自己在動像有人操縱確實 祂們藉你的口吻親密的說別想太多: 「生存聽起來很像要你掙扎。」 鬼一想不開就變成人了 常常勸人停下想想 好好度過鬼生
Thumbnail
  (舊男八舍前的小路)                    關著的夜──                    這是人世的冷眼                    永遠投射不到的所在                                                 ─周夢蝶 
Thumbnail
  (舊男八舍前的小路)                    關著的夜──                    這是人世的冷眼                    永遠投射不到的所在                                                 ─周夢蝶 
Thumbnail
下班回到家時,他就聽見搖鈴聲和斷斷續續的哭聲。 大概又有一戶要搬走了。他心想。 他仍是端了碗白飯到磚牆下等花開。 回憶也跟著同步甦醒。 其實那並不是值得記得太清晰的回憶,但仍是清晰的刻在身體裡,持續不斷的誦經聲,金紙的焚燒味,麻布蓋在身上悶出一身汗的觸感,指尖纏繞著香腳的印出的紅線。 還有許許多多他
Thumbnail
下班回到家時,他就聽見搖鈴聲和斷斷續續的哭聲。 大概又有一戶要搬走了。他心想。 他仍是端了碗白飯到磚牆下等花開。 回憶也跟著同步甦醒。 其實那並不是值得記得太清晰的回憶,但仍是清晰的刻在身體裡,持續不斷的誦經聲,金紙的焚燒味,麻布蓋在身上悶出一身汗的觸感,指尖纏繞著香腳的印出的紅線。 還有許許多多他
Thumbnail
從古典到現代,都是為我們所駕馭,讓我們在墨色的星空裡馳騁的坐騎。
Thumbnail
從古典到現代,都是為我們所駕馭,讓我們在墨色的星空裡馳騁的坐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