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2021 鍛造鐵桿大車拼!

    2021年算是比較熱鬧,因為大家開始正常的生活,雖然還是有病毒的環繞,日子還是要過。所以球具大廠們還是緊鑼密鼓的推出新款產品。這次我測試今年最新的鍛造鐵桿,有Taylormade P790,Callaway Apex Pro,Ping i59。790和i59都是要9月才會陸續發貨。算是2022年款的新貨。當然還有Titleist T系列的鐵桿,有機會也要來測試。
    首先3款鐵桿的外型都非常養眼。都是刀背外型,看得會讓人流口水。而790是唯一一款中空設計,2片式組合。桿面和主體設計,和木桿類是一樣的設計。Apex Pro和i59是典型鍛造桿一體成形。所以體積上會比較小,同時刀背上緣是比較薄。790是相對比較厚事。對於底部790也是相對比較寬。這是桿頭設計上的差異。也就是先天上的不同所導致。
    再說到價格,i59是裡面最貴。一支要USD300,790和Apex pro都是USD200.另外新款的Titleist T系列鐵桿也是USD200一支。都是以鋼管桿身的價格。我實在不知道i59在貴哪裡?貴別人50% 以上,也是用一般True Temper DG105桿身。 應該是它們有訂製服務,可以依據用戶的需求去調整角度,握把和重量等。
    這三隻鐵桿都是以7鐵來測試,選擇的桿身也是DG桿身為主。790 是S300 硬度和i59是R300硬度,都是105 款式。Apex pro是Elevate 115 S flex,重量上會稍微的重一點。三隻的長度都是37.25“,用golf pride的standard尺寸握把。規格上不會有太大的落差,測試的環境是室內,使用擊球模擬器是Foresign的QC 2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
    我先測試790,打到桿面甜蜜點是有彈力的反饋。不愧是2片式的設計,因為桿面是一個零件,不同於主體,所以中球會很有感。雖然談不上軟,但卻比較有趣。可以比較明顯知道你中在哪一個點上。而非甜蜜點的擊球就比較硬,很典型的鍛造鐵桿頭,如果沒有打到甜蜜點,回饋就比較不舒服。
    另外桿身的回饋會比較慢,擊球釋放後才慢慢又感覺到桿身的回饋。只能說這類桿身不會給你很敏銳的回饋,同時對於下桿和釋放都無法和after market桿身的性能和回饋相比較。所以還是有空間可以去升級。
    再說到測試的數據,擊球起發角度在 26~29度範圍, 桿頭速度在 75mph+-2, 倒旋量在 6000~65000rpm, 飛行距離在 130~142 碼, 滾動距離在 8~12 碼. 整體距離是145 碼 +-5 碼. 我自己的目前7鐵配碳纖維桿身是在155碼距離,所以這樣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如果升級桿身和調整規格,可以達到我目前的距離需求。在性能表現上是沒有問題!
    接下來測試Apex Pro。它的桿頭設計就是給人非常典型刀背設計的風格,由上看下去,刀背上緣的薄,就是告訴你它不是一般簡單的鐵桿。桿頭也小小,和790就是不同等級的鐵桿。打起來它的回饋是最軟。從以前的x forged我就很喜歡它的鍛造回饋。很像日系鍛造鐵桿的軟軟擊球。這款應該是我這幾年下來測試的大品牌鍛造鐵桿回饋最好的一款。
    當然非甜蜜點的擊球就比較硬,這是鍛造鐵桿的通病。也是你要進階到刀背桿需要提升你的動作穩定性才能駕馭這樣的產品。所以它的容錯就不是太好。但對於距離效果來說,也不會太差。以下就是它的數據, 起發角在27 to 30度範圍, 倒旋量在 6500~7200rpm, 飛行距離在 130碼, 滾動距離8 to 10碼. 整體距離是 140 碼。
    相較和790沒有太大差別但非甜蜜點距離就短很多。這就是刀背桿的致命傷,當然如果你有實力和力量,這都不是重點。對我這樣的一般人來說,距離是不可缺,而且犯錯和沒打到甜蜜點是常常發生的事。如果距離讓我差了20碼,我就謝謝再聯絡了。這也是我一直都沒有用鍛造鐵桿的原因。除了年輕時用過後,35歲後就不再用。因為距離是王道!
    最後是i59。它是和Apex pro差不多的桿頭大小和刀背上緣比Apex Pro要更薄設計。不好打是可以期待的是。而它打到桿面甜蜜點沒有Apex pro那樣的軟綿回饋。反而會比較彈的效果。所以這就是各家設計產品的差異。當然如果你以鍛造刀背來說要軟綿的回饋為標準,那i59可能沒有你想的那樣舒服和回味無窮。
    對於數據來說,起發角度是26~29度範圍,倒旋量在 7500~8300rpm ,飛行距離在 115~120 碼, 滾動距離在6~10碼以性能角度來說,完全不及格。但對於鍛造鐵桿它就是這樣。以我的速度就是這樣的距離水平,所以我不會用鍛造鐵桿。反而用中空桿頭去達到最好的距離結果。
    當然我去查這三款的7鐵桿面角度,790是31度,Apex pro是33度,i59是36度。而反應在我得到的數據來說也是合理。起發角度i59是稍微大一點。也應該說i59還是以傳統刀背桿的設計風格為主,你要沒有速度和力量去操控球桿,i59就不是你可以駕馭的產品。至少我是不會去考慮,雖然好看但沒有裡子啊!別人拿P桿打120碼,我拿7鐵打。
    鐵桿是打準,至少我的動作也有點穩定。沒有距離對我來說是萬萬不行。7鐵至少要140碼,低於這個距離就很難在6500碼的總距離裡得到好成績。因為開完球,在150碼範圍是主要目標距離。如果要用上5鐵或6鐵,會相對比別人要更難了。所以鐵桿距離和你的策略、成績息息相關!
    我想這三款鐵桿的特性都各有所長,也針對各自族群。使用它們技術和材質。但我覺得配置的規格和桿身會決定它們最後的價值和表現。都是有提升的空間,只是要配對和設定對就是一門學問。也摸熟了這些廠商最新的產品特性,才能知道要如何去配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