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

  許多投資朋友在開始做股票投資時,大多會從挑選個股開始,資訊可能是來自財經雜誌、電視、或是網路論壇的推薦,如果是從基金開始,大多也是從挑選過去績效比較好的主動型基金,目前已經有很多的資訊顯示,長期下來,被動型的投資方式報酬績效會比主動型基金要好,到底是否如此呢。
  我們先從基金/ETF討論起,所謂主動型基金指的是有一組研究分析團隊會去研究那些股票會表現得比較好,然後將資金投資到比較看好的股票,相對的,被動式基金就是依據一個固定的條件,將資金按規定好的比例分配進行投資,不需要有人進行產業研究。聽起來主動投資應該會比較好,因為有人在研究產業市場,專門挑出未來具有成長力的好公司來投資,應該會有不錯的報酬,但根據統計,市場上有近8成的主動型基金績效都落後於大盤績效。
  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確實有些基金的某幾年績效會勝過大盤指數,尤其是規模較小的新基金,在表現績效好的情形下,就可以吸引更多投資人買進,擴大基金的規模,當基金規模還小的時候,經理人可以投資許多淨值較小但可能有很大的發展性的公司,但當基金規模很大的時候,光靠中小型企業已經無法滿足充沛的資金,基金經理人就必須要將資金分配到大型權值股,而且規模越大持有的比例就會越高,久而久之,基金的持股比例可能有七八成都是持有大型指數型類股,所以基金報酬也會開始很貼近大盤的報酬率。
  但由於主動型基金需要支付公司手續費與經理人的管理費,總成本費用大約1%-2%,相對於被動型基金大多低於0.1%的管理費相比,成本就差了10幾20倍,若大盤指數過去20年來的年化報酬率是10%,那麼2%的管理費就相當於投資報酬的20%,你的投資報酬馬上就打了8折,所以就算主動型基金的投資報酬率等於或些略勝於大盤指數,但扣掉管理費之後,長期累積下來也必定會輸給被動型的低管理費基金。
  那麼自己主動的投資個股呢,無論是靠技術線型或是基本面分析來買賣股票,預估股價價值與預測漲價高低時間,本身就是一件很難而且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影響股價的因素相當多,所有在投資的散戶、大戶、法人、外資對於合理股價的認知與資產配置需求都不同,任何一件有關或無關的消息都可能會影響股價。或許短期幾年內有人可以獲得不錯或甚至翻倍的報酬,但是長期20年下來,可以維持年化報酬率10%以上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是為何巴菲特可以以20%年化報酬率就被號稱股神。
(訂閱閱讀完整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盡早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可以避免無謂的風險,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早早開始累積財富。專題裡會說明理財的重要性、保險、進修、長期股市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方法,助讀者早日達成財富自由,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專題會包含至少40篇文章。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