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主動投資的績效無法超越大盤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我常聽到有人說,主動投資人的績效,長期累積下來無法超越大盤,老實說,我是不太認同的,就光我自己接觸過的人,就有幾個長期績效是真的不錯的。


你說會不會50年都好,我不知道,但目前20幾年是確實有看到勝過大盤的投資績效。這還只是我接觸過的人,我相信世界這麼大,肯定會有人有能力可以長期投資績效勝過大盤。


但能達到這成績的人,比例一定很低,就我接觸過聊過的人,也不過只有2個,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能力也做到,我只知道我自己嘗試了10年都做不到,身邊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樣情況,於是我換了方法。


但不少書上都說,主動投資的績效不會贏過大盤,是怎麼回事?


就我在書上看到的,精確的說法應該是,主動投資的基金,其長期績效很難贏過大盤,尤其是基金規模很大的,他並不是說所有人都無法贏過大盤。


當基金規模還小的時候,或許可以透過選股與操作,創造超越大盤的績效,一旦​...



(訂閱閱讀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7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自己有規劃每個月與每年的消費預算,主要目的是控制自己的消費在合理範圍內,其次也可以知道自己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費,收入扣掉生活費後可以剩下多少錢用來存錢或投資。 但其實生活需求的變化很大,有時候某個月會突然多一筆無法避免的花費,譬如某樣東西遺失或壞了,必須要重新購買,有時候會突然多一個友人邀
在指數化投資中,執行資產再平衡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少人對於為何要做資產分配與再平衡不甚理解,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計算,本篇文章就要針對這點做解說。 為何要做資產分配? 簡單一句話,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你敢將你畢生的資產都放在股票市場嗎?如果再來一場股市風暴,股票市值下跌
前一陣子跟一位在券商工作的朋友 Tina 聊到銀行提供的財富管理服務,我們通常聽到的是銀行資產達到300萬以上就可以成為VIP客戶,銀行會安排一位理專來為你提供(銷售)投資商品建議。 但300萬台幣也就10萬美金而已,對於真正的有錢人來說,身家資產可能是數十億、甚至百億以上,他們平常忙於事
股市投資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端看你的目標是甚麼,有多少能力與時間做到甚麼程度,然後實際執行的成功機率有多高。 想要投入少少的錢,期望在幾年內就能獲得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報酬,除了少數運氣好、膽量大外,大多是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與心力,研究挖掘有機會達到此目標的投資標的,加上一些資金控管的技
台灣有些投資人很喜歡存股,特別是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股票,長期持續買進,並將所領的股利也繼續投入,以求達到複利的效果,而常見的長期存股標的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型:銀行金融類 因為金融股「大到不能倒」,當銀行或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時,政府幾乎都會介入,尋找其他銀行或保險公司接手,因為
我自己有規劃每個月與每年的消費預算,主要目的是控制自己的消費在合理範圍內,其次也可以知道自己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費,收入扣掉生活費後可以剩下多少錢用來存錢或投資。 但其實生活需求的變化很大,有時候某個月會突然多一筆無法避免的花費,譬如某樣東西遺失或壞了,必須要重新購買,有時候會突然多一個友人邀
在指數化投資中,執行資產再平衡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少人對於為何要做資產分配與再平衡不甚理解,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計算,本篇文章就要針對這點做解說。 為何要做資產分配? 簡單一句話,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你敢將你畢生的資產都放在股票市場嗎?如果再來一場股市風暴,股票市值下跌
前一陣子跟一位在券商工作的朋友 Tina 聊到銀行提供的財富管理服務,我們通常聽到的是銀行資產達到300萬以上就可以成為VIP客戶,銀行會安排一位理專來為你提供(銷售)投資商品建議。 但300萬台幣也就10萬美金而已,對於真正的有錢人來說,身家資產可能是數十億、甚至百億以上,他們平常忙於事
股市投資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端看你的目標是甚麼,有多少能力與時間做到甚麼程度,然後實際執行的成功機率有多高。 想要投入少少的錢,期望在幾年內就能獲得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報酬,除了少數運氣好、膽量大外,大多是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與心力,研究挖掘有機會達到此目標的投資標的,加上一些資金控管的技
台灣有些投資人很喜歡存股,特別是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股票,長期持續買進,並將所領的股利也繼續投入,以求達到複利的效果,而常見的長期存股標的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型:銀行金融類 因為金融股「大到不能倒」,當銀行或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時,政府幾乎都會介入,尋找其他銀行或保險公司接手,因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時候股價好久沒什麼動靜,你會失去長期持有的信心,懷疑這樣能賺到錢嗎?能打敗大盤嗎?其實,我們可以用過去案例來驗證—「長抱成長型產業的股票,最終帶來的回報什麼?」 長期成長的產業,報酬率與成長率正相關 只要你有估值,不是買在很貴的價格,長期來看,成長率高的產業通常也能帶來更高的回報。
Thumbnail
大多數散戶和主動式基金無法打敗大盤,股神巴菲特也說過長期來說大盤是難以打敗的,因此與其想著如何打敗大盤,不如選擇直接加入大盤!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簡單地認識臺灣50指數,並解釋為什麼我會選擇006208作為定期定額的ETF。
Thumbnail
內文: 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如大盤ETF)一直是討論的焦點。許多人希望通過主動投資,挑選出超越市場表現的個股,並在市場波動中掌握進出場時機。然而,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及專業基金經理在長期內無法超越大盤的平均績效。對此,我們將探討理論支持及建議,幫助投資朋友更有效地
Thumbnail
先導正觀念 ETF並不進行"選股" ETF的運作是跟隨特定指數 持有個股 比重 盡可能複製該指數 所以ETF經理人是誰 其實沒什麼差別 就算叫教練我去也可以 按表操課 有什麼難的? ETF會風行 就是統計發現 主動式基金 收了高額的管理費/經理費 但長期來說 績效連打敗大盤都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大盤或者市場指數,比起買飆股,「買大盤」經常看起來不夠好, 市場指數往往是投資人用來作為比較的基準,但常常也是被比下去的那個。例如,今年大盤上漲了20%,聽起來是不錯的成績,直到你看到某位網友炫耀他因為買了一支飆股,年漲幅達200%。在這樣的對比下,大盤的表現馬上相形見絀。 但是當市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統計結果顯示,主動投資贏錢的人只佔很少數,關鍵在於具備投資理財相關知識、長時間蹲守市場以及一定的運氣。文章指出,大部分人不適合主動投資,並分享了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建議和命盤分析。對於適合主動投資的人,則強調了適合投資理財的關鍵要件。此外,文章也強調了個性和命運造就了投資理財能力。
Thumbnail
SPIVA 揭示了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長期表現的不一致性。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絕大多數主動基金未能跑贏各自的指數。即使在短期,主動基金經理的表現也不穩定。例如,在美國大盤股和國際股票基金中,只有極少數經理人在長期內能夠戰勝指數。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相對於主動投資的被動投資策略,其核心理念是追蹤特定的指數,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或其他資產類別的指數。 這可是連股神巴菲特都建議採納的投資策略。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投資指數型基金是最佳的選擇。 佛系投資策略,卻完勝95%的主動投資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時候股價好久沒什麼動靜,你會失去長期持有的信心,懷疑這樣能賺到錢嗎?能打敗大盤嗎?其實,我們可以用過去案例來驗證—「長抱成長型產業的股票,最終帶來的回報什麼?」 長期成長的產業,報酬率與成長率正相關 只要你有估值,不是買在很貴的價格,長期來看,成長率高的產業通常也能帶來更高的回報。
Thumbnail
大多數散戶和主動式基金無法打敗大盤,股神巴菲特也說過長期來說大盤是難以打敗的,因此與其想著如何打敗大盤,不如選擇直接加入大盤!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簡單地認識臺灣50指數,並解釋為什麼我會選擇006208作為定期定額的ETF。
Thumbnail
內文: 在投資理財的世界裡,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如大盤ETF)一直是討論的焦點。許多人希望通過主動投資,挑選出超越市場表現的個股,並在市場波動中掌握進出場時機。然而,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及專業基金經理在長期內無法超越大盤的平均績效。對此,我們將探討理論支持及建議,幫助投資朋友更有效地
Thumbnail
先導正觀念 ETF並不進行"選股" ETF的運作是跟隨特定指數 持有個股 比重 盡可能複製該指數 所以ETF經理人是誰 其實沒什麼差別 就算叫教練我去也可以 按表操課 有什麼難的? ETF會風行 就是統計發現 主動式基金 收了高額的管理費/經理費 但長期來說 績效連打敗大盤都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大盤或者市場指數,比起買飆股,「買大盤」經常看起來不夠好, 市場指數往往是投資人用來作為比較的基準,但常常也是被比下去的那個。例如,今年大盤上漲了20%,聽起來是不錯的成績,直到你看到某位網友炫耀他因為買了一支飆股,年漲幅達200%。在這樣的對比下,大盤的表現馬上相形見絀。 但是當市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統計結果顯示,主動投資贏錢的人只佔很少數,關鍵在於具備投資理財相關知識、長時間蹲守市場以及一定的運氣。文章指出,大部分人不適合主動投資,並分享了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建議和命盤分析。對於適合主動投資的人,則強調了適合投資理財的關鍵要件。此外,文章也強調了個性和命運造就了投資理財能力。
Thumbnail
SPIVA 揭示了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長期表現的不一致性。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絕大多數主動基金未能跑贏各自的指數。即使在短期,主動基金經理的表現也不穩定。例如,在美國大盤股和國際股票基金中,只有極少數經理人在長期內能夠戰勝指數。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相對於主動投資的被動投資策略,其核心理念是追蹤特定的指數,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或其他資產類別的指數。 這可是連股神巴菲特都建議採納的投資策略。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投資指數型基金是最佳的選擇。 佛系投資策略,卻完勝95%的主動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