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打工,存不存得到錢?取決於你來澳洲的目的,以及個人的消費習慣而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對很多沒來過澳洲的人來說,對澳洲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高所得與高物價水準,所以即便遠渡澳洲打工,存到的錢跟台灣應該是差不多的。
但是當你詢問一個已經離澳的老包「澳洲打工到底存不存得到錢?」,通常只會得到兩極的答案:「存得到」與「存沒多少」。
追根究柢,存不存到錢跟賺多少錢無關,畢竟澳洲本身就是個高所得的國家。難不成是因為物價高?也不全然是,所謂的物價水準高是從台灣人的角度看服務業、門票等,撇掉看醫生等意外支出,許多商品的價錢其實比台灣還低。
撇掉宏觀因素,存不存得到錢的重點其實都跟微觀因素的背包客自己有關。

「打工」「度假」的目的

每位背包客來澳洲的目的不盡相同,對於著重在「打工」、以賺錢為首要目標的背包客來說,生活上的花費能省就省,能多掙一份錢,連假日都要把打工行程給塞滿。
對於著重在「度假」、以體驗澳式生活的人來說,這趟澳洲之旅的重點在於開闊自己的眼界、體驗台灣之外的活法。對他們來說,賺錢只是其次,度假旅遊才是目的,打工只是為了賺點盤纏,本來就沒打算留錢回台灣。
當然也有像我們這種既要「打工」又要「度假」的背包客(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為了達到在澳洲度假之餘、還要求存得到錢的雙重目標,代價就是「開源」「節流」雙管齊下,一方面提高薪資收入,花費的部分更要精打細算。
因此存不存得到錢,其實只是個「假議題」,因為錢只要「有心存」就一定存得到,只是存多存少罷了。所以根據打工度假的目的不同,首要考量的問題點應該是「有沒有打算帶錢回來?」才是一個正確的提問。
當確定有要存錢後,再來探討該如何開源節流,才有意義。而根據我在台灣與澳洲的觀察發現,
存不存得到錢,雖然跟收入有關,但是與消費習慣(金錢觀)關聯性更大。
尤其是跟在台灣早已養成的消費習慣,有顯著的正相關

及時行樂的月光族

不論身處台灣或是在澳洲,周遭的朋友對於金錢觀不外乎就是兩種,要不是賺多少花多少的「月光族」,不然就是省吃儉用的「鐵公雞」。
在農場打工也不例外,身旁不乏許多「周光族」(澳洲大多採周薪制),明明澳洲的薪資比台灣高上很多,還是很多同事說「存不到錢」、「存沒多少錢」。
方享一下彼此的生活方式才知道,原來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原先在台灣要嘛也是存沒多少錢,不然就是月光族,有些人甚至連澳洲的簽證和旅費都是先跟家人或是朋友借錢,到澳洲穩定後再將錢還給他們。
在台灣為什麼存不到錢?
「工作苦,錢又賺得少,幹嘛還要跟自己的生活過不去?」
在澳洲為什麼存不到錢?
「要趁著時間有限,體驗澳式生活」
不論是哪種說法,套句近年來的消費顯學,以及這些人的信仰教條:
錢沒有不見,它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簡言之,這群人就是把原先在台灣養成的花費習慣複製到澳洲而已。
所以澳洲的高所得並沒讓他們把錢存下來,反而因為在台灣養成賺多少花多少的習慣,加上許多「回台灣要不是買不到,要不就是買不起」的心態,反而導致更多的衝動性消費,趁著打工期間,在澳洲一次購足。
從台灣的薪資水準看澳洲的物價水準,會覺得澳洲東西貴;反觀從澳洲的薪資水準看當地的物價,會覺得東西比台灣還便宜,貴的只有高檔餐廳跟看醫生等費用。
在台灣,不論是22K、44K還是88K,不同的薪資級距,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與存錢方式,同樣的邏輯到了澳洲也是一樣,只是台幣與澳幣的差別罷了。
就像許多事業有成的歌手、藝人以及運動員,即便一年薪資就等於我一輩子的收入,不懂的理財與節流,終舊會落得破產的下場。
存錢多寡跟賺錢多少無關,跟「用錢的方式」才有明顯正相關。
將台灣養成的消費習慣帶到澳洲,並不會因為薪資高而好存錢,反而因為手頭更加寬裕,把原先的胃口養得更大。

存錢千日,用在一時

蔡康永在他的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曾寫到:
十五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十八歲時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十八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二十八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錢也是一樣,平時不存錢,不做好理財知識的建立,2020年一堆人進股市衝浪的時候,才知道「錢到用時分恨少」的感受。有些人甚至被貪婪蒙蔽眼睛,只想著賺快錢,在沒有正確的理財知識下,放大槓桿壓身家,忽略無知背後所隱含的風險,這行為跟衝動消費沒什麼兩樣。
由於本身在台灣就有在理財的緣故,連澳洲的旅費都是自己在替代役時期努力省下來的。因此到了澳洲就直接把台灣的那套觀念直接複製過來,差異只是從台幣變成澳幣而已。
因為對澳洲的法定薪資有初步了解,也有記帳的習慣,所以可以訂出一個明確且實際可執行的存款目標:
每周「至少」賺750元、存500元,其中每周生活花費要壓在250元內,包括吃、住、交通、電話、生活用品以及娛樂等生活大小事。
在依照收入抓預算、控制花費,根據農場淡旺季去彈性調整支出。
雖然這樣控制預算沒有問題,但是當時的我被帳面上的數字蒙蔽雙眼,眼中一味的只有錢,卻忽略澳洲還有許多新奇的事物等著我去探索與體驗。
只能說當時的我是錢的奴隸,為了存摺上的數字,虛度澳洲有限的光陰,直到離澳那一刻,才醒悟到還有許多事還沒做,徒留許多遺憾。
透過這段異國他鄉的打工渡假之旅,我意識到:
不論是過度的追求物質,或是過度的精打細算,不該在某一方過於極端。就跟工作與生活要平衡一樣,在花錢與省錢上也要取得一個平衡。

「適時」的及時行樂

還記得友人曾經跟我分享過他及時行樂的消費哲學:
20歲那年買得起10歲買不起的玩具,也買不回童年時就擁有玩具的單純快樂 ,這樣有什麼意義呢?
就像是50歲才買一台重機,也沒年輕時的體力玩一樣,有些事物是老了就無法盡情享受,因此在能力許可下,盡可能在年輕時就該體驗一把。
就像打工度假的年齡就是一個鐵門檻,年紀過了一輩子都沒機會了。
他會選擇當個「適時」的月光族,就是因為有些事情,錯過了就再也來不及,甚至感到後悔與唏噓。老了才擁有年輕時想要的東西,並不會有年輕時的快樂,就跟20歲那年買得起10歲買不起的玩具一樣。
比起「工作已經夠辛苦了,生活幹嘛還要跟自己過不去?」的消費習性,我更能認同友人這種懂得「適時的及時行樂」消費法則。
自己會意識到及時行樂的重要性,也是在離開澳洲之後,才發現自己把「吝於花錢」的習慣帶到澳洲,為了存錢反而放棄到澳洲各地看看的初衷。能當天來回就不外宿、能開車就不搭車、能省則省、能不花就不花,計較到最後演變成把小鎮附近的景點探索完,就失去向外拓展的勇氣與動力,只因為花費都在預算外
但是帳不是這樣算的,人生就那麼一次澳洲打工度假的機會,時候到了得走,往後的人生跟澳洲可說是徹底絕緣,即便有幸再次踏上澳洲這片土地,也可能是來「觀光旅遊」,而不是來「體驗生活」。
所以,錢是存到了,但是澳洲的幅員之大,我連窺見一隅處都稱不上。這邊就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
既然都落地了,就要「適時」地把握有限的時間「及時行樂」,畢竟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而留澳時間不等人!
不要像我等到離境的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對澳洲還意猶未盡,後悔沒有在澳洲認真的玩過。
沒那個澳洲時間,就不要拿自己的澳洲時間開玩笑。

不做錢的奴隸

及時行樂被許多老一輩認為是年輕人不為自己未來著想、逃避現實的負面標籤,那是因為早期的他們選擇不多,反觀現在的台灣物資沒有當時匱乏,自然無從體驗那樣的生活。
但是像許多老一輩一樣存一輩子錢,當個精打細算的鐵公雞,似乎也沒比較好,為了錢放棄人生的許多樂趣。
「適時的及時行樂」則解決存錢與花錢之間的平衡困境。該花的時候花,就像留澳的時間有限,適時的及時行樂是因為「回台灣要不是買不到,要不就是買不起」,或是解決像是「等老了再買,卻沒那個體力享受的感嘆」;不需要花的時候,再存起來做理財規劃。
當初在澳洲時,時常因為「預算外的花費」跟女友吵架,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女友說的挺對的:
預算外的花費都只是小錢,又不是花下去後這個月就完全存不到錢的大支出。與其計較存款額每個月有沒有達標,重點應該是要活在當下,告訴自己「錯過了今年,就沒有明年了」,帶著隔年回台灣的心理準備,不要為了省錢而抱有遺憾。
這樣的好處也是不需要被每個月編列的預算與控制花費鎖死,多了彈性調整的空間。事實也證明,離澳至今滿一年,我已經開始後悔為了存錢,放棄許多澳洲才有的體驗
多虧了這趟澳洲打工度假,也才意識到自己把錢看太重這回事,重新適應台灣社會之時,不時警惕自己不要被錢蒙蔽雙眼,人世間還是有許多事情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有錢存,挺好的;適時的及時行樂,也沒什麼好批判的。百種米養百種人,而我選擇
尊重社會的多樣性。
因為這只不過就是金錢觀、價值觀,以及重點不同罷了。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結來說,第二年的經營不僅不如預期,也不如第一年來的優秀,也因為疫情回到台灣,因此也沒有打算認真經營第三年,因此上述有提到第三年改善方案,也不打算去執行與驗證,純粹當作自己一個參考紀錄,供未來的自己回首時,方便回想自己當初的思路,與紀念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前一年經營下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反倒是今年,地圖資訊的經營就跟今年世界各處不斷發生的災害一樣,還碰上遙遙無期的疫情,資訊銷售跟去年比起來,業績幾乎腰斬一半。除此之外,重點是有人冒充我的身分,盜賣我辛苦製作的資訊,少了好幾單的生意才發現有這號人物存在,營收就跟扶不起的阿斗一樣直直落下。
多少有在追蹤我的可能知道,我有個賣地圖資訊的副業。經營的過程中不時會更新資訊,最後一次更新是在四月離澳隔離的時候。時過境遷,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是時後來總結一下這兩年來的經營狀況。 跟去年比起來,業績幾乎腰斬一半。除了疫情導致背包客減少跟工作機會流失外,重點是有人冒充我的身分,盜賣我辛苦製作的資訊。
在邊緣棚的那段日子,自己因為老闆錯誤的認知,每天被「檢核」了一陣子,直到調去原先的團隊後不久才告一段落。在被天天檢核的過程發現,數據雖然能對大致的情形描繪出一個輪廓,但數據也有它的侷限性,數據無法反映當下的所有細節,只能事後道出公司想要知道的關鍵結果。以為是掐指一算,卻算不到沒被量化的外在因素。
還記得當初被調到邊緣棚冷凍起來的時候,邊緣棚的番茄掉果很嚴重,老闆懷疑是不是快手為了速度而不顧品質?所以每天都會調閱快手每一筆的代碼紀錄,然後派主管與經理拿檢核表去檢查採果車以及採果的狀況。與其解釋一百遍,更好的方式就是動手做給他們看,時間會證明一切,數據也會說明一切,結果會證實老闆說的到底對不對。
在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面前搞差別待遇,只是公然讓人明顯看清一個人的本性與無知。會有差別待遇的感受,主要來自於前任主管跟現任主管,在管理上熟識度差異的緣故。新主管空降後,會造成這樣的誤會,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主管對制度的不熟悉,不懂制度設立背後的邏輯,滿口胡言也不聽下屬的解釋,導致說出與公司價值背離的發言。
總結來說,第二年的經營不僅不如預期,也不如第一年來的優秀,也因為疫情回到台灣,因此也沒有打算認真經營第三年,因此上述有提到第三年改善方案,也不打算去執行與驗證,純粹當作自己一個參考紀錄,供未來的自己回首時,方便回想自己當初的思路,與紀念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前一年經營下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反倒是今年,地圖資訊的經營就跟今年世界各處不斷發生的災害一樣,還碰上遙遙無期的疫情,資訊銷售跟去年比起來,業績幾乎腰斬一半。除此之外,重點是有人冒充我的身分,盜賣我辛苦製作的資訊,少了好幾單的生意才發現有這號人物存在,營收就跟扶不起的阿斗一樣直直落下。
多少有在追蹤我的可能知道,我有個賣地圖資訊的副業。經營的過程中不時會更新資訊,最後一次更新是在四月離澳隔離的時候。時過境遷,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是時後來總結一下這兩年來的經營狀況。 跟去年比起來,業績幾乎腰斬一半。除了疫情導致背包客減少跟工作機會流失外,重點是有人冒充我的身分,盜賣我辛苦製作的資訊。
在邊緣棚的那段日子,自己因為老闆錯誤的認知,每天被「檢核」了一陣子,直到調去原先的團隊後不久才告一段落。在被天天檢核的過程發現,數據雖然能對大致的情形描繪出一個輪廓,但數據也有它的侷限性,數據無法反映當下的所有細節,只能事後道出公司想要知道的關鍵結果。以為是掐指一算,卻算不到沒被量化的外在因素。
還記得當初被調到邊緣棚冷凍起來的時候,邊緣棚的番茄掉果很嚴重,老闆懷疑是不是快手為了速度而不顧品質?所以每天都會調閱快手每一筆的代碼紀錄,然後派主管與經理拿檢核表去檢查採果車以及採果的狀況。與其解釋一百遍,更好的方式就是動手做給他們看,時間會證明一切,數據也會說明一切,結果會證實老闆說的到底對不對。
在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面前搞差別待遇,只是公然讓人明顯看清一個人的本性與無知。會有差別待遇的感受,主要來自於前任主管跟現任主管,在管理上熟識度差異的緣故。新主管空降後,會造成這樣的誤會,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主管對制度的不熟悉,不懂制度設立背後的邏輯,滿口胡言也不聽下屬的解釋,導致說出與公司價值背離的發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過後的這兩年,來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達到了一個高峰期。人多意味著資源競爭激烈,不論是工作還是住房皆是。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和先生在澳洲曾使用過的租房管道,如果你即將來澳洲打工度假,或已在澳洲但仍有租房需求,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自助旅行者分享在澳洲的多樣旅程經驗,從收入管理到和不同旅伴的邂逅,以及在旅途中的美食體驗和旅行心得。
這篇文章介紹了打工度假簽證和準備澳洲工作生活所需的事項,包括簽證類型、地點選擇、資金準備、工作準備、住宿、電信、語言能力和交通相關準備。文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提示,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
Thumbnail
距離我出發到澳洲開始打工度假的旅程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當時有幾個國家可以選擇,日本、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等,澳洲在條件上沒有人數相關限制,唯有30歲以下這個要求而已,相較於其他需要抽籤的國家,澳洲是很多人的首選,也真的是打工度假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必須非常認真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踏出那一步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畢業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一開始生活不順遂,找不到收入,但逐漸調整心態並開始接受小時數的打工,變得更有韌性。文章會提到如何降低支出、尋找工作的策略、與不同工作的體驗。作者回顧十年前的心態,希望再次擁有「better than nothing」的心態,敢於嘗試,建立新生活。
Thumbnail
美國、英國、澳洲提供打工度假及長期志工機會。文章分享在美國打工度假的心得及資訊,提到工作內容、報名費用、工作時間、薪資等細節,並附上機構相關資訊。此外還介紹了在英國與澳洲的志工工作,包括工作內容、機構資訊和個人心得,並提供參考網址供讀者查閱更多詳細資訊。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有不錯的收入卻還是選擇離澳?在澳洲生活一年半後,因為這四個原因我們做出了這個決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過後的這兩年,來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達到了一個高峰期。人多意味著資源競爭激烈,不論是工作還是住房皆是。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和先生在澳洲曾使用過的租房管道,如果你即將來澳洲打工度假,或已在澳洲但仍有租房需求,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自助旅行者分享在澳洲的多樣旅程經驗,從收入管理到和不同旅伴的邂逅,以及在旅途中的美食體驗和旅行心得。
這篇文章介紹了打工度假簽證和準備澳洲工作生活所需的事項,包括簽證類型、地點選擇、資金準備、工作準備、住宿、電信、語言能力和交通相關準備。文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提示,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
Thumbnail
距離我出發到澳洲開始打工度假的旅程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當時有幾個國家可以選擇,日本、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等,澳洲在條件上沒有人數相關限制,唯有30歲以下這個要求而已,相較於其他需要抽籤的國家,澳洲是很多人的首選,也真的是打工度假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必須非常認真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踏出那一步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畢業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一開始生活不順遂,找不到收入,但逐漸調整心態並開始接受小時數的打工,變得更有韌性。文章會提到如何降低支出、尋找工作的策略、與不同工作的體驗。作者回顧十年前的心態,希望再次擁有「better than nothing」的心態,敢於嘗試,建立新生活。
Thumbnail
美國、英國、澳洲提供打工度假及長期志工機會。文章分享在美國打工度假的心得及資訊,提到工作內容、報名費用、工作時間、薪資等細節,並附上機構相關資訊。此外還介紹了在英國與澳洲的志工工作,包括工作內容、機構資訊和個人心得,並提供參考網址供讀者查閱更多詳細資訊。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有不錯的收入卻還是選擇離澳?在澳洲生活一年半後,因為這四個原因我們做出了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