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讀者敲碗,希望來一篇紐澳薪資差異的比較。就筆者角度而言,只要將先前兩篇文章讀過一遍,就會有個概念:
可能是兩篇文章各自分開講,想比較卻不夠直觀,需要一直切換畫面以及記數字,挺麻煩的。
為造福廣大後進,就簡單來分享紐澳「法定」「最低」薪資的比較。畢竟文章與數據都是自己經手的,比起讀者們重頭做研究,作者勤勞點,做幾個比較的表格幫大家省時省力。
不囉嗦,直接進正題吧!
財政年度,又稱會計年度,是指公司或國家每年制定預算或計算收入的統計時間。但每個國家或其法例所轄的組織各有不同,大抵分成兩類:一是曆年制,一是跨年制。
紐澳的會計年度(Financial year),不像我們一般認知的是走曆年制(當年度1月到12月),而是採跨年制,因此才有年「中」與年「終」與我們相反的情形。其中澳洲的會計年度從當年度7月開始、隔年6月結束;紐西蘭則是當年度4月開始,隔年3月結束。
通常法定最低薪資的調漲,通常是在每年會計年度的年尾發布消息,然後從新的會計年度開始實施。因此,澳洲通常會在每年5、6月公布調薪政策,並於7月開始實施;紐西蘭在每年2、3月公布,並於4月實施。
至於其他國家的制度,可以詳細參考《維基百科:財政年度》。
接下來關於紐澳的薪資,我會各自用他們自家發行的貨幣作為計算基準:澳洲用澳幣(AUD),紐西蘭則為紐幣(NZD)。因此同一組比較的數字,讀者可以很直觀的知道澳洲與紐西蘭他們各自用自己國家的貨幣單位計價。
為了方便讓大家對於紐澳匯兌有個概念,這邊一併提供紐澳大致上的匯兌比,供大家做簡單的換算(根據筆者撰寫本文的2024/10/11做為參考基準):
簡單講,1澳幣大概可兌換1.1紐幣,1紐幣則大約可兌換0.9澳幣,澳洲的幣值較大。所以接下來內容要是有看到兩組一樣、數值相近的數字,基本上就是澳洲勝。
關於資料來源與相關加成,先前文章各自表述,就不再贅言。這邊直接上表格(黃底表示該國數值較優):
根據職位性質,主要可以分成三種:
不論紐澳,大多背包客都是Casual為主,因此接下來將探討的周薪、年薪等,都會以Casual的時薪為參考基準。
紐澳各自針對打工度假簽證的所得稅率如下:
紐西蘭除了所得稅外,還有一筆額外強制加保的保險ACC,類似台灣的勞保(實際上是意外險),工作出意外時給付:
2024年4月開始的支付費率為1.6%,並由稅前薪資中扣除。所以除了所得稅保底的10.5%外,還要另外扣除1.6%的意外險,剩下的才會是我們實拿的薪水。
最後得出紐澳各自應繳的「保底」所得稅率如下表(黃底表示該國數值較優):
最低應繳所得稅率,從上表來看,紐西蘭比澳洲少了2.9%,意謂著同樣100塊的稅前薪資,背包客能實際入袋的薪資是紐西蘭比澳洲多一些。
有了基本的所得稅率,就可以來做稅前與稅後薪資的初步比較。
澳洲每周標準工時為38小時,紐西蘭則為40小時。假設每周都能剛好做滿標準工時下,紐澳各自的稅前與稅後周薪如下(黃底表示該國數值較優):
可以發現,即便紐西蘭每周工時比澳洲多兩小時,整體所得稅率比澳洲低2.9%,最終不論是稅前還是稅後周薪都輸給澳洲。
關鍵就在於澳洲的「Holiday Pay」25%太補了,紐西蘭的8%相形失色。
不過周薪會有遺漏「所得稅率累進制」的問題。由於紐澳皆採累進制,周薪會忽略掉該年度累計的稅前薪資,是否達到下個課稅級距的門檻,因此必須以「年薪」作為假設,將周薪未計算到的稅額扣除後,得到的稅後年薪方為準確。
由於每位背包客的打工歷程不同,很難精準用「一年平均工作幾周」概括之,這邊的年薪我分別用:工作30周、40周與50周來做計算,透過上述三項周數的假設,比較紐澳一年工作下來的稅前與稅後年薪差異。
最後得出的年薪如下表所示(黃底表示該國數值較優,紅字代表薪資達到下個課稅級距門檻):
本來想說,採年薪並扣除累進稅額之後,紐西蘭是否有機會在「稅後」年薪的欄位翻回一城?看來是無緣翻盤,澳洲直接輾壓制勝。
澳洲在40周時剛好達到下個課稅級距(4.5萬、32.5%),紐西蘭則快50周才達到下個稅率門檻(4.8萬、17.5%),這時的澳洲已經在32.5%的稅率下又過了10周。即便如此,在一年極限50周工作模式下,澳洲不論是稅前還稅後薪資,仍是大勝紐西蘭。
看到這裡,比較結果已經火力展示的很清楚了。
若論正職(Full Time)薪資,紐澳差異不大。左右差距的關鍵是在「Holiday Pay」上。即便紐西蘭每周工時多2小時,最低應繳稅率少2.9%,仍比不上25%的乘數加成。
假設正職稅前薪資1塊錢,在Holiday Pay加成與所得稅計算後的差異結果如下:
澳洲 :1.0625=1(正職薪水)*1.25%(Holiday Pay)*0.85(所得稅率)
紐西蘭:0.9493=1(正職薪水)*1.08%(Holiday Pay)*0.879(所得稅率)
同樣原先1元,澳洲領的錢變多,紐西蘭領的錢變少,兩者還差了0.113。
更不論澳幣幣值>紐幣,且年薪隨便動輒幾萬塊,勝負高下立判。
在25%的Holiday Pay加持下,哪怕一周只工作36小時,稅後周薪仍可小幅超越工作40小時的紐西蘭。
澳洲加成後的高薪資,在工作周數拉到緊繃的50周,整個會計年度即將結束之際,即便年薪來到第二級距的32.5%高稅率,稅後的薪資差異仍大勝紐西蘭一大截,更不論還有匯兌差異未算入,折台幣約13萬左右的匯差收益。
既然用較少工時就能換得更好的報酬,剩下的時間就能拿去兼差或是體驗當地生活文化,充分把握時間有限的異國之旅。
紐澳之間的薪資與匯兌差異,也讓兩地工作的民眾與背包客有不同體悟:澳洲工作的人,到紐西蘭去旅遊,因為薪資高與幣值大,紐西蘭的東西怎麼看都相對便宜;反之,在紐西蘭工作的人,會因為薪資較澳洲低且幣值較小,反而到澳洲後覺得東西都好貴。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紐澳都去過的背包客,會得出:
澳洲適合「打工」,紐西蘭適合「度假」
的觀點。
紐澳都親身經歷過一輪的我們,也是舉雙手認同這長年傳承下來的結論。
台灣要出國打工度假有很多選擇,但如果以「賺錢&存錢」為主要目的,基本上澳洲一定是第一,甚至是唯一的選項。
要論薪資高低、所得稅率、物價水準等等,綜合比較賺錢與存錢的難易度,雖然沒有做過全面性的分析,但看過滿多YT、部落格等分享,再結合自身觀察與經驗,個人有八成把握澳洲一定是首選。
根據《維基百科: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所示,澳洲最低時薪是排名第一,紐西蘭則為第二。如果連第二名的紐西蘭都被澳洲遙遙領先,更不論其他時薪比紐西蘭還低的國家。
這些國家中,有些不僅所得稅高,物價水準也高,有的甚至盛行小費文化。澳洲有著常年世界第一的最低時薪,所得稅率相對低,物價還行,重點是沒有小費文化,是要怎麼輸?!
在台灣可以選擇打工度假的國家中,論賺錢與存錢難易度,我相信就算我說澳洲只能排第二,也沒人可以在全面驗證後得到「某某國」是第一的結論。(客觀數據為基準,而非個人案例說嘴,因為特例無法複製成為常態)
俗話說
選擇比努力重要。
你在台灣追求的高薪,或許在澳洲只是當地的基本薪資。如果還沒年滿31歲,對戶頭的數字有點焦慮,薪資與職涯暫時看不到希望,在台灣也找不到好機會的話,或許來趟澳洲,除了有望存到一點錢外,也是讓自己蛻變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