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費城費城人赴客場對戰亞特蘭大勇士,一名主場球迷在靠近費城人休息室的座位嗆聲客隊球星Bryce Harper,還將過程用手機錄了下來:
「Bryce, you’ll never be as good as Acuna! You can try as hard as you want! You’ll never be as good as Acuna, ever!」
翻譯成中文,球迷的意思大概是拿這位曾經的強打少年和勇士新一代強打少年Ronald Acuña Jr.做比較:「你永遠不會和Acuna一樣強,儘管拚命試吧,永遠比不上Acuna的、永遠!」
主場球迷以各種方式騷擾、嗆聲客隊球員,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其實稀鬆平常。沒想到這段影片被放上社群網站後,該名勇士球迷反而成為大家的笑柄,只因為他把自家球星Ronald Acuña Jr.的名字發音念錯了,還被Harper好好「教育」了一番:
「It’s ah-coon-YA, not Ah-coon-a!」Harper在影片中回應這位球迷,還用手比出拉丁字母「ñ」上面的波浪,告訴這位老兄正確的西語發音。一旁的費城捕手J.T. Realmuto頻頻偷笑,顯然很享受可以目睹球迷嗆聲卻反倒自曝其短的糗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近年來,大聯盟對於尊重拉丁美洲與西語系球員的文化與語言,有顯著的改進。根據統計,現今拉美球員佔所有大聯盟球員比例將近三成,在棒球人才「輸出國」多明尼加,每一支大聯盟球隊都設有培育年輕球員的棒球學校,尋找、培養相對於美國本土球員更為廉價的潛力球星。然而長久以來,拉美球員的權益並沒有受到聯盟重視,語言和文化隔閡讓他們的棒球生涯走得更為辛苦。直到2016年,聯盟才規定每一支大聯盟球隊都必須配置至少一名西班牙文隨隊翻譯,這讓拉美球員與媒體之間的溝通較為順暢,減少因為語言不通造成的誤解。
此外自2018年開始,聯盟每年公佈「球員姓名呈現與發音準則」(Player Name Presentation Preferences and Pronunciations Guide),將每一位球員的正確拼字(如西班牙文的拉丁字母)和發音方法列出,供媒體和轉播員參考。也因此,越來越多媒體開始改正拉美球員的拼字,Acuña不再寫成 Acuna,Báez 不再寫成Baez,而在名字發音的部份,也盡量遵從官方的發音準則,盡可能還原球員的母語發音。這些改變,顯示聯盟終於開始對於非英語系和外國球員有基本的尊重和對待,而非讓他們單方面去適應大聯盟的英語環境。
至於說中文的台灣球員呢?打開今年公佈的「球員姓名呈現與發音準則」,台灣球員有兩位:林子偉和張育成。林子偉的名字和發音顯示為TZU-WEI (Zoo-way) Lin,而張育成則是YU (YOU) Chang。當然,台灣的球迷都知道這樣的發音是英語主播的念法,林子偉變成了「主委」,張育成則成了「余謙」,跟他們的中文姓名的正確發音相去甚遠。媒體報導,張育成因為覺得英文全名Yu-Cheng Chang對說英語的人太拗口,所以就簡化為Yu Chang。在過去,台灣球迷也笑稱郭泓志被美國人念成「洪七公」,王建民變成「簽名王」,我們也習以為常,頂多笑笑美國人不懂中文、發音怪腔怪調,至於球員本身多半也不以為意,當然更沒有去想是不是可以比照中文慣例,要求大聯盟官方把台灣球員的姓氏放在名字的前面。
雖然說中文和英文的轉換比起西語也許更難還原成母語發音,以現今台灣球員在大聯盟人數稀少的現況下,或許也不太可能要大聯盟比照西語系球員、把中文名字放上官網。但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名字和語言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以球員本人最喜歡、最熟悉的方式去呈現他們的名字,不僅僅是對球員應該有的尊重,也是對多元文化的肯定、認可與包容。在張育成越打越好的同時,也希望以後我們可以聽到英語轉播員正確地、用你我熟悉的發音,念出他的中文名字。
【作者簡介】
丹尼爾,美國馬里蘭州陶森大學運動社會學專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運動中的種族、族裔與性別,喜歡從大聯盟看美國文化與歷史。常出沒巴爾的摩金鶯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