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札記】布列松在中國 1948-49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0/10/25
展內照片
布列松認為事實的觀點才重要,但我認為事實也同樣重要,你在觀看的時候同時去考慮事實以及觀點才會讓你的思考更完整,當然,我們可能都只能看到部分的事實,可是思考的過程才是你在這段事實中得到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展覽很適合去慢慢的觀看,因為那是我們不可能實際接觸體驗的世界,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一個重要位置的時間點。
不過我覺得這個展覽有趣的是觀展的人們,我發現裡面有蠻多中年人,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為了看攝影還是看那時候的中國而去的,可是我可以看見的是他們觀看展覽的那個樣子,我想他們看見這樣的中國大概跟他們想像中的中國很不一樣吧!我想這也是觀看後才能有的體會,因為離我們很近同時也很遠的時代,透過攝影展現在你眼前,你只能透過一張黑白照片去思考當下的人在做什麼、可能會有甚麼樣的心境、甚麼樣的感受,我覺得這是攝影展最有趣的地方。
avatar-img
33會員
127內容數
屬於我的音樂盒,也許是回憶中的音樂情感;也許是喜歡的音樂解說,或是影劇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此次展覽的特色? 泰德現代美術館睽違六年再次移師高雄美術館,並與國巨基金會聯合展出。 展品多是20世紀初到近年的作品,而展品不全以傳統繪畫呈現,而有攝影、樹皮和網路印刷技術等不同風格來呈現創作者的表述。 本展援引蘇珊.桑塔格之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來提示近代藝術史中兩者重要的動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毋需贅言,每個人參加古舊書展的目的迥然各異,不必追問具體原因,在我看來,那純粹是吸引可以理解為吸引個人所需的盛會。我不知道其他參與者是何想法,我認為作家和小說家參加古舊書展非常重要。首先,當你置身在書海之中,感受著不同年代的舊書的氣質靈動,等於接受一股神奇的力量。其次,我相信每個作家來到書展現場僅從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筆者看完展後的主要問題有三:分別為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現代性定義模糊的問題、及內容矛盾的問題。 第一,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   為何時間軸是1949—1983?與1948—1984有何差異?從展覽中可知,始於1945年的原因在於,該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一批中國的菁英及大陸
Thumbnail
去看了一場攝影展。 二十幾位攝影師的聯展,每個人只有幾幅作品 風格、素材、手法各異其趣,雖然多彩多姿,但也很考驗觀者的審美與耐性。 這場攝影展有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掛頭牌 他的作品風格強烈,但始終秉持攝影藝術的傳統定義,以鏡頭捕捉真實世界的某些迷幻瞬間。迷離之中,仍有著現實世界的存在影跡。 或許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此次展覽的特色? 泰德現代美術館睽違六年再次移師高雄美術館,並與國巨基金會聯合展出。 展品多是20世紀初到近年的作品,而展品不全以傳統繪畫呈現,而有攝影、樹皮和網路印刷技術等不同風格來呈現創作者的表述。 本展援引蘇珊.桑塔格之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來提示近代藝術史中兩者重要的動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毋需贅言,每個人參加古舊書展的目的迥然各異,不必追問具體原因,在我看來,那純粹是吸引可以理解為吸引個人所需的盛會。我不知道其他參與者是何想法,我認為作家和小說家參加古舊書展非常重要。首先,當你置身在書海之中,感受著不同年代的舊書的氣質靈動,等於接受一股神奇的力量。其次,我相信每個作家來到書展現場僅從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筆者看完展後的主要問題有三:分別為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現代性定義模糊的問題、及內容矛盾的問題。 第一,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   為何時間軸是1949—1983?與1948—1984有何差異?從展覽中可知,始於1945年的原因在於,該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一批中國的菁英及大陸
Thumbnail
去看了一場攝影展。 二十幾位攝影師的聯展,每個人只有幾幅作品 風格、素材、手法各異其趣,雖然多彩多姿,但也很考驗觀者的審美與耐性。 這場攝影展有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掛頭牌 他的作品風格強烈,但始終秉持攝影藝術的傳統定義,以鏡頭捕捉真實世界的某些迷幻瞬間。迷離之中,仍有著現實世界的存在影跡。 或許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