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了逛網路,前些日子開始炒得火熱的募資販售,開始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商品。
商品標榜著一秒成為構圖大師,實際上不過就是個簡單的水平儀。笑歸笑,但還是讓我思考了一下,究竟為什麼這樣的東西還會有人願意贊助?而這些人為什麼希望能夠借助這樣的外在器材改善"構圖"的能力?
想了想,或許是因為如果是畫質的追求,可以買更好的相機,曝光的均勻可以運用漸層鏡或閃光燈,對焦可以依賴現代相機的系統,但只有構圖是沒有辦法依靠外在的器材來改進的。
而且構圖並不像攝影器材的使用或操作,是沒有辦法直接用口述教學的。
風景攝影的構圖是什麼?
風景攝影的構圖就是在大自然之中找到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是會讓整個照片看起來平穩且舒服的,這句話聽起來十分的籠統,但卻是風景攝影中的精華所在。
尋找平衡的方法有三
其一、改變拍攝的高低角度與左右的位置,並減少變焦的使用。
我在學攝影構圖的時候,我的老師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你一開始放腳架的地方,就決定了你照片的成敗。"
一開始聽到的時候,不免懷疑了一下,有沒有這麼嚴重?但隨著拍的照片逐漸地增加,才發現的的確確,半步之差,千里之失。無論是上下,還是左右的移動,都可以明顯改變畫面中的物品相對位置。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假設有一些石頭排成一個直線,當你從正面拍他的時候,這一排石頭前面的石頭會擋住後面的石頭,看起來只有一顆。這時如果你願意往左邊移動,或往右邊移動,就能夠把石頭錯開來,重新安排石頭在畫面裡的相對的位置。
但是今天使用的只是變焦的話,不好意思,你只是把石頭放大罷了,並沒有辦法辦到重新編排畫面中東西的相對位置。
其之二、了解每一顆鏡頭所提供的透視變形特性以及善用消失點。
就像許多街拍攝影師通常會喜歡使用50mm 焦距的鏡頭來拍照,其最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焦距的鏡頭最接近人眼所看到的透視變形以及角度,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來思考按下快門後照片的畫面是如何的,只要隨手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多半出來的照片與看到的那瞬間並不會差太多。
但風景攝影師很常的時候會使用廣角鏡頭或者長焦鏡頭來做創作,此時你的腦袋思考就必須要切換成這兩種鏡頭有的透視變形來做思考。
什麼意思呢?
就像是廣角變形會提供"擴展變形",擴展變形的特性其實就是離鏡頭越近的地方會放越大,稍微離鏡頭有點距離的東西就會快速的縮小。這樣的特性有助於在不遠的距離就創造出所謂的消失點*,讓畫面中簡單就能創造出引導線。而靠近前景拍攝就是善用這個鏡頭特性的方式。
*消失點: 兩條平行的鐵軌或兩排樹木連線相交與很遠很遠的某一點,這點在透視投影中叫做"消失點"。一般人眼要感覺到有消失點至少距離要有約30公尺以上,但廣角鏡頭拍出來的畫面可以在兩到三公尺的距離就拍出明顯的消失點。
所以當使用廣角鏡頭構圖時,思考的方式便要有所轉換,例如看到兩邊平行的欄杆或者線條甚至是同方向生長的花朵植物,就要馬上知道運用廣角鏡頭拍攝時,這兩條的欄杆會快速在不遠處出現交點,並且觀察交會處是不是有適合當主體的題材,而不是傻傻看到平行的東西,用自己眼睛的視角去評斷,進而覺得沒有甚麼好拍的,然後錯過一個可能很不錯的構圖。
很多人會覺得說這是攝影師的攝影眼,但實際上是了解自己的器材特性後,轉換看東西的思考方式罷了。
其之三、多看,少按快門。
按快門是在熟悉器材的階段會按得特別多,當開始追求構圖與均衡的時候,千萬不要再把太多的時間拿來放在按快門上面。每當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個攝影師瘋狂不動的狂按快門,一直搖黑卡或者包圍曝光準備合成照片的時候,我總是在想,攝影真的追求的是這樣嗎?
很多時候,其實應該要停下曝光,停下手中的動作,觀察環境的變化,觀察光線的分布,看看風景,然後觀察大自然的每一個細節,接著運用手上的器材,表現出最美的畫面。
所謂的構圖,其實就是在熟悉自己器材特性的狀況下,經過思考與觀察的按下每一次的快門。
筆者: 養了兩隻貓,一隻叫做咪呀,一隻叫做玄玄,曾經想成為作家,後來發現影像比文字更有傳染力,慢速快門中毒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