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精煉五項巴菲特「永不過時」的投資原則

基本原則一:永遠不去預測市場
作者告訴我們,巴菲特很早就宣稱過,自己根本沒有能力預測整個市場的走向。換句話說,巴菲特不僅不喜歡自己去預測市場,也無法忍受那些「擅長」預測的人,尤其是在市場趨勢出現之後發表馬後炮觀點的合夥人。他把這種看法稱作「偏見」。雖然這麽叫,但巴菲特在2020年度致股東公開信中,再度聲明了這個「偏見」。
信中表示:「我從來不喜歡玩預測利率的遊戲,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一年、十年或三十年裏利率的平均值是多少。未來股價可能發生任何變化。偶爾,市場會出現暴跌,幅度可能達到50%甚至更大。」
他還在信中說,那些喜歡在「預測市場」這個問題上發表意見的權威人士,恰恰透露的更多的是他們自己的信息,而不是關於未來的信息。
基本原則二:投資「深度價值」
投資不看市場趨勢,看什麽呢?看的就是「深度價值」。這條原則也就是著名的「價值投資原則」。
巴菲特所謂的「深度價值」,就是那些產品過硬、經營有方,但是又很不起眼的公司。一旦發現這樣的公司,他就會開始比較這個公司的實際資產和市場估值。如果市場估值過低,那巴菲特就會毫不猶豫地出手,買那個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們買賣股票,不是基於對市場前景的看法,而是要基於對一個公司前景的看法。」
在2020年度致股東公開信中,巴菲特講到了什麽樣的企業才值得收購。他提出了三條標準:
第一,該企業的凈有形資本必須取得良好回報。
第二,該企業必須由能幹而誠實的管理者管理。
第三,該企業必須以合理的價格買到。
在現實中,符合這三個要求的大型收購機會很少。不過巴菲特覺得這也沒關系,他寧願等待好的機會,也不會對不好的機會出手。他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只有面對真正的好球時,我才會揮桿打一球」。
基本原則三:放長線,釣大魚
作者告訴我們,在衡量公司業績的時候,巴菲特從來不關心短期結果。他認為,三年是衡量一個公司業績的「最短期限」,他曾經建議投資人,最少要關註一個公司最近五年的業績。
那麽,巴菲特手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長期情況又是如何呢?根據最新的財務報告,從1965年到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市值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3%,是「標普500」增長率的2倍多。
如果在把這個「長期」的時間延長,從1964年到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市值增長率是的2744062%,也就是增長了27440倍多,這個數字十分令人吃驚。
在2020年度致股東公開信中,巴菲特再次說明「放長線、釣大魚」原則的好處:它不僅有利於增加成功投資帶來的收益,也有利於減少失敗投資帶來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錯誤的、失敗的投資,可以被「治愈」。
背後的道理是這樣的:當最初進行一筆投資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經營得好的企業傾向於獲取更多機會,讓投資者繼續投資。反過來,那些經營糟糕的企業往往進入了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在那樣的狀態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運營它們的資本,占總資本比例就越來越小,總的來說並不虧。
巴菲特在信中把收購稱作「婚姻」——開始或許是充滿憧憬的,中間或許是磕磕絆絆的,但是結尾是怎樣,還是要靠時間來告訴我們。
基本原則四:業績的好壞,要知道跟誰比
巴菲特很早就說過:業績是相對的。相對的意思,就是有合適的比較對象。
那個用來比較的標桿,就是可以看成「風向標」的美股幾大指數,比如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等。巴菲特曾經視道瓊斯指數為標桿,並以跑贏道瓊斯指數為目標。
如果某一年道瓊斯指數下跌了10%,而他的投資只跌了5%,他就認為自己獲得了勝利;反過來,如果某一年道瓊斯上揚了25%,而他的投資只增長了20%,他就覺得自己失敗了,堅決不會為此慶祝。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巴菲特2020年度致股東公開信是以一個「比較」開頭的。比較的對象,是另一個美股的「風向標」——標準普爾500指數。
基本原則五:復利
巴菲特在給合夥人講解投資基礎時,總會談到他最喜歡的概念:復利收益。他畫過一張「藍圖」,告訴合夥人金錢增長的速度是多麽驚人:
「假設投資10萬美元,年收益是4%,那麽10年後你會得到148024美元;按照同樣的收益率,30年之後,這個數字會飆升至324337美元。如果把收益率增加到16%,那麽10萬美元在30年後將增加到850萬美元。」反過來,巴菲特也曾經告訴合夥人,費用、稅收等其他被忽略的因素,可能會讓財富大幅縮水。
總而言之:微小的變量在長期也能帶來巨大的變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