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專輯做16年,算久嗎?
做一張專輯是很複雜與不容易的事情,做一首歌從無到有,從沒有詞曲到錄音成品是幾百個步驟,在做了很多首很多首歌之後,再從裡面挑出自己特別喜愛的歌曲,真的便是難以計算的時間,但為了成就心中的夢想,一張16年以後的專輯,很值得。
每一首歌都是千錘百鍊,而在專輯發表後到現在將近三週,收到很多回饋,每一首都有不同的人喜歡,有不同的共鳴;這對一個創作者而言真是莫大的鼓舞。
而我特地為專輯做了一本夢想進行式的歌詞冊,我的心中是這樣想的,音樂雖然沒有語言的限制,但是還是儘量讓大家可以了解作者的本意,所以我做了中英文的歌詞本,可以在
此處回答完表單送出後直接下載。另外還有一本中英文的夢想進行式的音樂書,包含樂譜、和弦、歌詞與翻譯,希望與同好們分享,朋友們可以到
平威的音樂花園留言索取。
在台灣一個獨立音樂人發一張自己喜愛的專輯有多麼不容易?恐怕不是很好想像。『好聽,就會被發現了』。有人說過『好聽』是非常個人主觀的嗎?我喜歡的你不一定喜歡,喜歡聲樂的不一定喜歡流行樂,喜歡抒情的不一定喜歡搖滾,喜歡原始的不愛修飾,喜歡精緻的不愛粗糙,這中間的分界是多麼、多麼的模糊。
曾經我想過做大家喜歡的曲子,發現這並不是音樂藝術的原意,如果大家都一樣,那為什麼要不同的人來做呢?即便是一模一樣的曲子,不同的人做起來仍是不同的感覺,一味依附市場的趨勢,意義在哪裡?還叫藝術嗎?重點是我也做不來,我怎麼做都不一樣,我總覺得那不是我要的。
曾經有一個同業,他說:『我就是要不一樣的,不要給我一樣的喔!』後來我發現他高估他自己了,他只能接受『一樣的』。所有不一樣的,他都說不好聽。
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嘴裡呢?我試過很多次了,同樣一首歌,在國外的平台受好評,國內的平台不被歡迎;在國內的平台被喜愛,國外的平台認為了無新意;終究要走自己的路,便不再太在意每個個體的主觀意識了。
這張專輯並不是在國內發的,走的是國際路線,在國內外150個平台都可以找到這張專輯,以下是比較具代表性的『大平台』。
希望大家花一些時間來聽聽我做的歌曲,我很有自信大家會喜歡,雖然不是台灣的『主流』音樂,但是精緻的舖陳、層次與聲音的傳達,都是我的最愛,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