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每個人心中的流行音樂病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了最好的音質,我寧可花掉大量的零用錢去買TDK的空白錄音帶」——座標〈台北〉。
那是一個音樂取得不是去買CD、卡帶,就是拿起空白錄音帶放有錄音功能的收錄音機,趕在在電台DJ播歌的前幾秒、前奏出現前按下錄音鍵,錄下可以一直重複播放自己喜歡聽的歌的年代。
打開《我的流行音樂病》,記憶就將人拉回那個買空白錄音帶錄歌的年代。那個年代的集體記憶,有著流行音樂病的孩子,書包裡肯定有一台隨身聽、幾顆電池、耳機,和幾捲自己精心錄製的精選集,上頭還用著歪歪斜斜的小字寫著曲目,照現在串流年代的聽歌習慣來說,一捲錄音帶就是一個播放清單,重複的在日子裡隨自己在課堂上、上放學的路途間,或者就那麼一整日、一整個月,不能上一首、下一首只能老老實實地接續著聽著哪首歌挨著哪一首,連前奏幾秒會出現都算得精準。
「這些歌像栽種在門內的音樂植物,我們互相產生了光合作用」——座標〈屏東〉
九◯年代娛樂選擇不多,被傳唱的歌曲成為一種尋找同類的訊號,我們經常性在那些歌曲被播放時和身邊一起哼唱的人對眼相望,就這麼合唱了起來;或有時那年代的青少年蹦蹦跳跳搖擺學著偶像們的舞步,分門分派的擁戴著自己的偶像,經常就為了誰比較帥而爭得面紅耳赤,卻又時不時地在另一首被傳唱的歌曲紅透半邊天時加緊練習,好讓自己能夠跟上節奏唱出那首無人不曉的歌曲,哪怕那些歌裡有很多意境當時並不了解,連愛都還懵懵懂懂,最多就能聽懂激昂的〈像天一樣高〉、畢業時節唱著伍思凱的〈分享〉或周華健的〈朋友〉⋯⋯
但那年代的流行音樂病像某一種鑲進體內的物體,更像刺青一樣留在自己的身體。
那年紀哼過愛情的美好或苦澀,或是某些對於人生突然有的領悟,都不經意地出現在某些人生片刻中,像是終於可以替某一首歌找到適合的情境哼唱,更在多年以後的成年、中年,終於唱懂那個青春年少、童年時光沒弄懂只會跟著哼的歌詞,怎麼能夠這麼精準地表達了當下的心情?
甚至很多年以後,才發現那些自己根本沒有迷戀過的歌手,他們的歌曲都在日子裡因為傳唱、流行,成為了記憶的一部分,不論你到底有沒有喜歡過張清芳,不管你有沒有真的為了哪個合不來的同學而不喜歡過他喜歡的偶像,你都有可能隨時哼跟著哼唱著那些像國歌般的流行歌曲!也能學上幾句當時港星來台用來自嘲、那些發音不標準的廣東國語。
在網路世代、mp3下載的年代來臨之前,那個流行樂壇,就是一座巨大的遊樂場,什麼樣的可能都會發生,總是新穎且具創作力的噴發,在那麼大的市場裡,只要取得一點點的目光,誰都能被唱進時代的樂章裡;一旁的聽者也經常性地流連忘返,深怕自己錯過了哪一個應該跟上的歌曲。
二◯◯四年,我開始聽起大量的獨立音樂,所謂「流行音樂」已經不像九◯年代有太多歌曲能傳唱千里走進每個年齡層中。那時我還不知道更早之前還有所謂「唱自己的歌」的號召,倒是從這些獨立音樂裡,聽見不同於流行音樂、每個字都聽不懂的語言,和流行音樂裡不會有的元素和曲調,等到回頭複習著那個「唱自己的歌」的年代,才發現時代已經走進了「不只唱自己的歌」還得認真從無法再創的傳唱年代,尋找出「聽自己的歌」的方法,在越來越多元且分眾的時代裡,做出更多選擇!
讀這本《我的流行音樂病》就像重新遊歷我中年以前聽歌的習慣。從九◯年代的百萬銷量沒有誰不會唱那一首金曲,到後續聽起這島上各式各樣小眾幾乎不流行、旁人沒聽過的音樂。曾經想像過要成為一名電台主持人,到應徵過唱片公司的企劃,最後感嘆著這世界越來越沒有唱片行可以挑選,還是得拿起某一張十幾二十年前聽著卡帶的專輯,沒有翻面的停頓,在CD Player裡不斷repeat!
時代的確在變,聽音樂習慣也在變,那些曾經留在腦中的流行歌曲,像這本書裡的文字一樣,書寫著某種病癥,即使聽過成千上萬回,在生命中哼唱且陪著自己無法計算的時間,當前奏一下總會讓自己沉進這個有歌的世界!
「嚴詠能的「打狗亂歌團」在二◯一◯年的金曲獎受肯定之後,才稍具知名度⋯⋯他沒有一丁點新聞價值,他這輩子都沒有像他過世的這天晚上那樣,所有媒體都在報導他。我想,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這樣博得版面。」——神遊〈死了一個獨立創作歌手之後:嚴詠能,我們能不能因為你的犧牲而開始反省?〉
前陣子整理電腦裡的照片,想起有那麼一陣子我跟著嚴詠能的場子跑,在愛河畔、在橋頭、在高雄任何的藝文空間或活動⋯⋯開始聽起一些很小眾沒人聽也沒人知道的歌以後,也許是因為年紀也慢慢離主流的流行音樂越來越遠,也不太需要認識太多流行文化好能跟上話題,反倒是像嚴詠能這樣的鄉土、生活、自己的歌能更有共鳴;偶爾我還會放進他那張藉由書發行的專輯《好命去七逃》到CD Player裡聽一整天,重溫第一次聽到那樣的台語歌,感受著溫暖且熱切的問候,在他鄉像回到高雄有著熱情的陽光包圍!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病,熊儒賢的《我的流行音樂病》寫出了那個華麗年代曾經一起經歷的每個人心中有過病,一種瘋狂與流行音樂相伴的病!
P.S
多年後,我才開始聽起八◯年代前期的歌,聽那個年代的純樸與溫柔。
《我的流行音樂病》/熊儒賢
南方家園 2022.03.03
ISBN:9789860687279
圖:20080420嚴詠能@豆皮,Pentax Optio S50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4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電視.電影.聽音樂.閱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中提及了不少當時出版產業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時代快速的變動和閱讀習慣的思考,十五年後再拿出來讀,不免有著「台灣出版好像跟台灣薪資一樣,都停在某一個點上,也許有在動,但速度永恆跟不上通膨」的感覺,但沒有變的是那幾年間讓人從中感受到那股強大會讓人想投身而入的吸引力,依然那樣閃耀動人的打動著我!
關於這島上的城鄉故事,雖然多半都是有著千瘡百孔,尤其是那些每個人心裡都有的破爛事。《樓上的好人》說的柏林是個遠方,象徵也意味著:大部分的人不是該從舒適圈離開,而是在心裡選擇一次逃離,懂得了怎麼樣才是舒適的,也許心才有機會被鬆綁了!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前去日本前,在台灣的市區我幾乎是「不走路」的,我觀看城市的方式是騎單車,但台灣的道路規劃大部分不適合行人走路(這真的不是要不要在人行道騎車的問題。)如果你曾經在日本街頭停下腳步看著街道或是建築冒出過「這裡以前是什麼樣」的念頭,那就得看看這本《散步學入門》;如果你從來不曾感受過「散步在一座城市」裡的美
沒有人理解我買那麼多書不看是為什麼?沒有人知道我一個不看什麼書的人為什麼這麼愛書?沒有人懂,既然早就從「開書店」的窮苦地獄裡離開了,為什麼還這麼一頭栽進書裡?(你明明就沒讀很多書啊!)
但無論如何,要不是讀了這本書,我真心覺得人們趨之若鶩往虛擬貨幣的世界奔去,都像是被下蠱一樣讚嘆著師父在網路上呼喊幾聲就有哐啷啷錢掉下來的聲音。邪教一般!
這本書中提及了不少當時出版產業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時代快速的變動和閱讀習慣的思考,十五年後再拿出來讀,不免有著「台灣出版好像跟台灣薪資一樣,都停在某一個點上,也許有在動,但速度永恆跟不上通膨」的感覺,但沒有變的是那幾年間讓人從中感受到那股強大會讓人想投身而入的吸引力,依然那樣閃耀動人的打動著我!
關於這島上的城鄉故事,雖然多半都是有著千瘡百孔,尤其是那些每個人心裡都有的破爛事。《樓上的好人》說的柏林是個遠方,象徵也意味著:大部分的人不是該從舒適圈離開,而是在心裡選擇一次逃離,懂得了怎麼樣才是舒適的,也許心才有機會被鬆綁了!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前去日本前,在台灣的市區我幾乎是「不走路」的,我觀看城市的方式是騎單車,但台灣的道路規劃大部分不適合行人走路(這真的不是要不要在人行道騎車的問題。)如果你曾經在日本街頭停下腳步看著街道或是建築冒出過「這裡以前是什麼樣」的念頭,那就得看看這本《散步學入門》;如果你從來不曾感受過「散步在一座城市」裡的美
沒有人理解我買那麼多書不看是為什麼?沒有人知道我一個不看什麼書的人為什麼這麼愛書?沒有人懂,既然早就從「開書店」的窮苦地獄裡離開了,為什麼還這麼一頭栽進書裡?(你明明就沒讀很多書啊!)
但無論如何,要不是讀了這本書,我真心覺得人們趨之若鶩往虛擬貨幣的世界奔去,都像是被下蠱一樣讚嘆著師父在網路上呼喊幾聲就有哐啷啷錢掉下來的聲音。邪教一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小時候與唱歌相關的如夢似真記憶永不褪色,回味這些美好時光,讓我輕鬆自如又充滿歡樂。從童年到成年,唱歌的意義也隨之改變。從過去的比賽與演出壓力,到如今的自在隨內心,唱歌的感動也轉移到另一個層次。哼唱時的自由與歡樂,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Thumbnail
不知道其他人是比較喜歡聽流行歌曲,還是古典音樂、輕音樂?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喜歡看連續劇,片頭片尾曲常是當紅女歌手主唱,自然帶動專輯銷售量,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喜歡某些歌手和歌曲。 但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聽沒有歌詞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還未必聽的來,要看有沒有耳緣,所以我也沒有對音樂家有甚麼研
Thumbnail
小時候與唱歌相關的如夢似真記憶永不褪色,回味這些美好時光,讓我輕鬆自如又充滿歡樂。從童年到成年,唱歌的意義也隨之改變。從過去的比賽與演出壓力,到如今的自在隨內心,唱歌的感動也轉移到另一個層次。哼唱時的自由與歡樂,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