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眾都應該了解的音樂史 (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到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看了《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原以為只是一個單純的展覽,卻在這個展裡看到了未來科技策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這個展清楚地表現了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入場前隨拍(作者拍攝)
展覽內容分為12個展區,由14位引言人陪著你看展,還有111 首歌曲帶你沉浸在音樂的世界,1326件展品,每一件都代表著時代的痕跡,不管你是一般民眾還是相關領域研究者或從業人員,只要你是台灣人──
這個展絕對不會讓人覺得深奧難解,因為你我的生活裡本就有音樂。

入場前工作人員會給你一副耳機與導覽機,還有一個配有RFID的手環,可以用手環進行「展品尋寶」,在回家後透過手環的編號,連上app查看展品的詳細資訊,而你如果覺得導覽機是各大博物館都會有的那種播放機,那你就錯了,北流的導覽機本身會自動感應你所在的場域,給予正確的場域導覽,也就是說,你不需要手動切換內容,只需要用耳朵慢慢聆聽,聲音內容與其說是導覽,不如說是許多音樂人陪你逛展,親切的口吻搭配生動的描述,還有歌曲當作逛展的背景音樂,這一個半小時你絕對不會捨得把耳機拿下來。
展覽內容在一開始,我們必須了解到──
台灣的流行音樂史與社會變遷是密不可分的,音樂是紀錄創作當下社會景況的文化活化石,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歌曲。
1932年,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伴著同名電影誕生了,該曲由詹天馬作詞,由當時的流行歌手純純演唱,每句七字,一段四句,共十段的工整歌詞,以四句聯式的反覆旋律唱出。
台北圓環展區(作者拍攝)
至此開始,台灣的流行音樂史開始書寫,在展覽裡,帶大家回顧從〈桃花泣血記〉以降,1930-1960年代,耳熟能詳的音樂工作者如鄧雨賢、許石、記露霞等人的作品,也是台灣早期流行歌曲的樣貌,包括鄧雨賢的〈雨夜花〉、〈望春風〉;許石的〈南都之夜〉、〈鑼聲若響〉、〈安平追想曲〉等,這些歌曲最大的特色在於,歌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民間歌謠採集或是具有民謠曲式,歌詞反映出當時平民的生活景況和內心的哀愁。
而音樂載體也從原本日治時期開始有的「歌仔本」,到「曲盤」,包括早期(1957年前)只能單面錄製4分鐘的「78轉蟲膠唱片」到1957年,「33轉10吋塑膠唱片」誕生,也就是目前廣泛稱的黑膠唱片(但不一定都是黑色),這時的塑膠唱片一面可以錄17分鐘,兩面加起來可以錄製34分鐘,以一首歌4分鐘來計算,兩面大約可以錄製8首歌,也訂定最早一張專輯含有8首歌的規格,而在1967年後,因音樂產業發展迅速,更大的12吋塑膠唱片引進台灣,也成為市面上最多的塑膠黑膠唱片。

時代電器行(作者拍攝)
再來便從電影歌曲的流行切入1960年代後的音樂歌曲,如〈梅花〉(1976)、〈搭錯車〉(1983)、〈七匹狼〉(1989)等,當中參與的音樂人包括劉家昌、侯德健、李壽全、蘇芮等,電影和流行歌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兄弟。穿過電影歌曲展區,來到一節區間號火車的車廂內,座位是傳統的靠窗對坐座位(面對面坐著的那種),這時耳機裡傳來羅大佑的聲音,訴說著1980、1990年代年輕人離開家鄉到都市打拼的榮景,當時的歌曲包括羅大佑的〈火車〉、林強的〈向前走〉等都唱出了遊子離家的心境。
火車火車(作者拍攝)
於此同時,1970年代開始,民歌運動也悄悄的開始醞釀、成形,而民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許石在1940年代就開始進行「民歌採集」,在1964年,史惟亮和許常惠發起「民歌採集運動」,如同周朝的「采風」、漢代的「樂府」一般,這些當時音樂界的菁英份子走進鄉間尋找民謠,最為人所知的如恆春陳達的〈思想起〉、〈草螟弄雞公〉等,被視為民歌運動的養分。
而當時在中國廣播公司主持節目的主持人陶曉清(馬世芳之母),更被譽為民歌的推手,根據1980年12月27日《晶報》,陶曉清1975年左右因為聽了楊弦的創作與演唱,認為民歌是需要被大眾聽見的音樂,也在那之後,她每天會以一個小時在廣播節目裡播放民歌(民謠),也跑遍許多酒吧、西餐廳,這也才發掘了如吳楚楚、朱介英等民歌手。同時在1970年代,台灣正面臨中美斷交的低迷氛圍,藉此,歌手們紛紛組成小團體要「唱自己的歌」,這句話則是1977年由楊弦、林雙澤陸續喊出,正式宣布民歌時期的到來。
(待續)
《晶報》陶曉清報導(作者拍攝)
※本文章內圖片皆為作者實際走訪拍攝,皆遵守展覽拍攝使用規則,不做商業使用,若轉用請註明展覽資訊,若侵權請來信告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11內容數
本專題是子寧就讀大學及研究所時,修習與臺灣流行音樂史相關及個人體驗相關文章,以個人觀點談論臺灣流行音樂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來了!這個台灣合唱界的盛會創辦於 1996 年,想當年我才剛升上高一而已,真是時光飛逝啊!我在學生時代沒有想過要去報名參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當學員的感覺,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Thumbnail
台灣人不分世代,總能對幾段日文歌旋律朗朗上口。即便韓流強勢席捲全球,JPOP依舊在台灣擁有無法撼動的鐵粉群,到底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哈日? 今天,我們來細數JPOP在台灣發展的歷程,小編也分享自己心中的幾首經典😎 一、爸媽年代的偷偷來哈日潮? 談論JPOP在台發展,就不得不先從哈
Thumbnail
​長歌行是一首漢朝樂府裏的一首詩。一般認為,語意勸勉大家珍惜時光;也有本詩勸人及時行樂的說法。但是對於藝術而言可不是如此,而是一種源遠流長、呼應時代的演變。長歌藝術傳播就是以藝術為本、向外不斷經營與傳播的一個藝廊展出與公司經營之存在。 長歌藝術傳播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
Thumbnail
💡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從 2018-2023 年有多少檔音樂節目誕生、熱門節目有哪些 政府文化政策「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劃」音樂面的重點及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現代的台灣年輕人,很大一部分都聽著韓國流行樂,特別是韓國女團,從音樂風格、造型美學或舞蹈都是熱門討論方向。即便我實在分不出來,但確實有些通用且明確分類方式,例如一代女團、二代、三代…到目前我也不知道哪一代。 若咱們按這樣的分代法,曾經在台灣流行樂壇占據一大區塊,被稱為「玉女歌手」的女歌手們,第一代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來了!這個台灣合唱界的盛會創辦於 1996 年,想當年我才剛升上高一而已,真是時光飛逝啊!我在學生時代沒有想過要去報名參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當學員的感覺,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Thumbnail
台灣人不分世代,總能對幾段日文歌旋律朗朗上口。即便韓流強勢席捲全球,JPOP依舊在台灣擁有無法撼動的鐵粉群,到底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哈日? 今天,我們來細數JPOP在台灣發展的歷程,小編也分享自己心中的幾首經典😎 一、爸媽年代的偷偷來哈日潮? 談論JPOP在台發展,就不得不先從哈
Thumbnail
​長歌行是一首漢朝樂府裏的一首詩。一般認為,語意勸勉大家珍惜時光;也有本詩勸人及時行樂的說法。但是對於藝術而言可不是如此,而是一種源遠流長、呼應時代的演變。長歌藝術傳播就是以藝術為本、向外不斷經營與傳播的一個藝廊展出與公司經營之存在。 長歌藝術傳播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
Thumbnail
💡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從 2018-2023 年有多少檔音樂節目誕生、熱門節目有哪些 政府文化政策「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劃」音樂面的重點及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現代的台灣年輕人,很大一部分都聽著韓國流行樂,特別是韓國女團,從音樂風格、造型美學或舞蹈都是熱門討論方向。即便我實在分不出來,但確實有些通用且明確分類方式,例如一代女團、二代、三代…到目前我也不知道哪一代。 若咱們按這樣的分代法,曾經在台灣流行樂壇占據一大區塊,被稱為「玉女歌手」的女歌手們,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