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致富心態》心得_第3章:貪得無厭

    致富心態 貪得無厭

    圖片來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259

    • 第3章:貪得無厭
    本章揭示一個顯而易見但常被忽略的道理:「沒有理由為了自己沒有、不需要的事物,賭上自己擁有、不可或缺的事物。」從08年金融危機因內線交易遭判刑的古普塔,以及犯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而甫於獄中辭世的馬多夫,雖皆已締造常人難以想像的財富,但仍棄這一切於不顧,只因一心渴求要得到更多。這些億萬富翁的例子可能離我們有點遠,但作為上班族或經營小生意的黎民百姓,作者提供幾個提醒:
    1. 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後停止繼續追逐:野心增加的速度遠比感到滿足的速度來的快,我們每往前踏出一步便會把目標自動往前推進兩步,讓我們誤以為自己落後,於是不自覺地冒更大的風險以求迎頭趕上。想要超越同儕的慾望,可能是敦促我們埋頭苦幹的動力,但人生若少了滿足感便毫無樂趣可言。套句俗話常說的:幸福只是扣除期望後得到的結果。
    2. 社會比較正是問題核心:不同職業不同產業若都簡化成年薪高低來比較排序,可能會人比人氣死人。社會比較的天花板高到幾乎沒人碰的到,意謂這根本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想打贏的唯一方法就是一開始就別參戰。也就是說,就算賺的比身邊的人還要少,坦然接受自己已經得到滿足就好。
    3. 太少滿足感:這裡的「滿足感」並非鼓勵我們把機會與可能性晾在一旁,而是相對於「貪得無厭追求更多」的概念來說。一般人不太會爆食到讓身體出毛病只為測試自己是否有大胃王體質,但在商業投資領域上,卻屢見直到身敗名裂或受外力影響才肯停止收手的案例。對可能賺得的金錢毫無抵抗力,不計後果如何去爭取每一塊錢,便是心態不滿足的一種呈現。
    4. 有許多事情無論潛在獲益多龐大,永遠不值得冒險:名聲、自由、獨立、親友、幸福...等都是無價之寶,若想保有這一切,最佳法就是知道何時應該適可而止,不再甘冒可能傷害他們的風險。
    當我們得到滿足時要有自覺,並試著打造自己的滿足感。
    • 心得:
    人心愛比較可能是我們出廠的預設值。它是把兩面刃,文明進步和科技發展多有賴於我們想要更美好便利的生活;但若轉化成嫉妒或欲求不滿,很可能是挖個大坑讓自己掉下去。
    有一陣子周末都會去社區籃球場打球活動筋骨,跟大朋友小朋友切磋尚可拚個勢均力敵,直到來了一位190公分聽說有打過甲組的小鮮肉,身高速度海放我好幾條街不說,站在三分線外投籃命中率也高,被霸場N輪後換我們上去了還是他,瞬間有種不想上場陪公子練球的感覺。通常我能做的便是轉換心態,告訴自己今天是來運動流汗的不是來當灌籃高手,在場上盡量做好能做的事情,然後帶著滿身汗水回家洗洗睡去。
    理性上知道實現理財目標後要適度停止追逐,想跳脫社會比較的無限迴圈就是一開始就別參戰,直覺上還是得承認目前臣妾做不到,能做的是練習察覺自己的情緒;瞭解到現在正在抱怨?比較?爭輸贏?試著只去煩惱自己守備範圍內該煩惱的事情,然後重新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方式。推薦兩則大人學Podcast《》和《》,看懂局是大前提,知道為何才能成就任何。
    忙碌之餘,試著回頭見證自己成長的軌跡;在察覺自身滿足這件事上,我也還是學生,持續練習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