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獸族當中又分為九族,阿羅南就是其中的金狐族出身,而此時在文沐雨身旁的小金獅聖相當然就是其以八靈顯相聖法所召喚出來的金獅族虛影。
八靈顯現聖法乃是金狐族的大神通秘法,能夠以法訣的實施,將其他八種聖獸虛影召喚出來驅使,不過這也是因為聖獸族原本就是源於同一種族,這才有辦法集中於一種法訣當中用以召喚聖相應敵。
而所欲召喚的聖獸種類在最初修練此聖法之時可以自選,文沐雨修練此聖法時,第一個選擇的就是金獅族。
這並非她不想召喚金龍族等戰鬥力更高的種族,只是因為此時她的修為並不足以召喚此種在聖獸族當中算是屬一屬二的金龍族,於是退而救其次選擇了戰鬥力在聖獸族居中的金獅族,畢竟一個法訣最重要的是能夠使用並且發揮威力,若是只想著要使用法訣當中最強的威力,反倒使得在實力尚不足之時無法使用,反而容易陷自己於危難當中。
此外,所召喚出來的聖獸形態也端視使用八靈顯相聖法之人的修為程度所定,修為程度越高,所能召喚出來的聖獸就越接近成體,而修為更高者,除了能夠召喚出成體的聖相之外,更可以隨著修為的高漲,召喚出兩頭以上的聖獸聖相。
最終可以召喚出除了金狐族以外的其餘八種聖獸族聖相協助施術者應敵,不過此法最大的缺點就是所耗費的真氣量太過驚人,以目前文沐雨的修為雖說能夠召喚出一頭金獅聖相,但卻只是如此小型的金獅。
小金獅的威力尚不足成體金獅的一成,不過用以對付眼前的妖王卻已然是相當足夠了。
僅剩一臂的妖王此時朝前方伸出右臂,像是要抓住蒼焰刀似的,而就在其一爪緊握此刀之時,前方的蒼焰刀竟陡然靈氣大漲,無數強烈的蒼色靈氣不斷從該刀的刀體之中噴發而出。
同時,妖王的身體居然像是與蒼焰刀有所感應一般,同樣也在身上爆發出猛烈的蒼色靈氣,妖氣與靈氣交織之下,產生了蒼黑兩色的氣旋沖天而去,一副儼然妖氣沖天的樣子。
蒼焰刀此時的形體卻是顯得有些怪異,時大時小,大時足有數丈到十數丈之大,小時卻僅有妖王前肢般的長度。
正當文沐雨尚在感到困惑之時,蒼焰刀又回復到了原本的大小,緊接著猶如被一股無形之力操控一般地朝文沐雨所在的方位一斬而下,遽然間有道蒼色月牙狀的刀影朝文沐雨激射而去,不過雖說是月牙狀,但實則外形變幻莫測,並無一定的形體。
小金獅聖相見那蒼焰刀所斬而來的月牙刀氣,低吼一聲之後就周身化為了一道金光朝那變化當中的蒼色月牙衝去,金光當中的小金獅小口一張,在遭遇到了蒼色月牙的同時一口咬下,將蒼色月牙咬在口中。
那道蒼色月牙如同有生命一般地不斷蠕動著,儼然像是條蒼色的巨蛇被一頭小金獅咬住身體的中段,然竟就此被死死地控制住,不斷掙扎之下,卻也無法擺脫小金獅的掌控。
而在斬出月牙之後,蒼焰刀未就此停歇,朝著文沐雨又是一斬,纏住蒼焰刀第一道月牙的小金獅雖見到蒼焰刀的第二擊,但卻一時之間無法將口中的月牙破壞掉,只能任憑那第二道月牙從身旁經過,襲向了文沐雨。
此時的文沐雨雖然失去了大半的真氣,但在方才的丹藥及火屬性水晶的補充之下也恢復到了原本的五成以上。
眼見朝自己襲來的蒼色月牙,文沐雨再度將右手撫過腰間玉珮,右手上白光閃動過後,現出了一把紅寶石般的扇柄,交錯著九支自外而內,從大紅色漸層轉變為白色的九羽扇。
此扇一出,文沐雨二話不說地朝前方襲來的蒼色月牙猛然一搧,搧動的軌跡當中竟有多道赤銀相間的月牙激射而出,同朝著蒼色月牙襲去,二者在小金獅與文沐雨之間的空間相遇,轟然一聲巨響過後,二者皆就此煙消雲散。
然而文沐雨在第一搧的赤銀月牙方才射出的同時,又旋即搧出第二搧,此搧軌跡當中出現的卻是同為蒼色的無數細絲,這些細絲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朝上,一部分朝下,朝上的部分往妖王的方位延伸過去,而朝下的部分則是延伸至那把蒼焰刀。
雖說妖王見到此景,在左臂受到重創,並且調動蒼焰刀耗費過多妖氣之下,竟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任何反應。
而文沐雨卻是未就此停手,手中的熾聖九羽扇又是輕輕地在身前搧動一下,一個表面有銀光流動的土黃色小鼎出現在其身前,此即陷堅鼎。
緊接著那土黃色的陷堅鼎在黃光閃動之下,陡然消失在了當場,下一瞬間,竟就出現在那蒼焰刀的上方。
失去了妖王反應的蒼焰刀未有所動作,就這麼被上方陷堅鼎所發出的黃光壟罩其中,就此動彈不得,此時從熾聖九羽扇當中所搧出的蒼絲同時將妖王與蒼焰刀裏在了其中,妖王因此不斷地發出痛苦的哀叫聲,而蒼焰刀則是光芒暗淡了不只三分。
不過不同的是,裏住蒼焰刀的蒼絲當中夾雜著一道碧綠色的令牌,此令牌在蒼絲裏住蒼焰刀的同時陡然間有碧綠色的光芒閃動不已,幾下閃動過後,令牌的形體竟逐漸變化,半晌之後成為了刀鞘的模樣。
碧綠色的刀鞘一出現的同時,裏住蒼焰刀的蒼絲團竟就此消失不見了,一絲氣息或影子都未曾留下,此時碧綠色的刀鞘所散發的光芒映照到了蒼焰刀之上,瞬間將蒼焰刀與妖王之間的聯繫遽然斷裂。
發覺此事的妖王,在被蒼絲裏纏的痛苦之下又是驚懼的狂吼,但其中卻是蘊含著無法改變什麼的蒼涼,下一刻,蒼焰刀緩緩地飄向碧綠刀鞘,緊接著刀身竟就此隱沒到了刀鞘當中。
蒼焰刀並非被以一般的方法收入刀鞘,而是那刀鞘如同無形之物一般地將其吸收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