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認識新冠疫苗副作用與不良反應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新冠肺炎自從 2019 年末開始發生之後,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期間病毒已產生了多種變形,雖然到目前即使重症發生比例已大幅下降,但對於全世界衛生醫療來說還是很大的威脅。於是除了隔離防疫阻絕病毒之外,想要藉由口服藥,像是MolnupiravirPaxlovid 與施打疫苗,來減緩與預防病毒影響則是目前醫療主流的方式。目前在台灣有四支疫苗可以使用,從原本施打兩劑到現在追加第三劑,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加強身體免疫功能對於抵抗冠狀病毒的能力。
目前台灣民眾可選擇施打的四支疫苗分別如下:
  1. mRNA疫苗(莫德納或BNT)
  2. 腺病毒疫苗(AZ)
  3. 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
由於自己是醫療第一線人員,目前疫苗已打了三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已經打過兩劑疫苗,相關單位也正積極宣導有需要的民眾施打第三劑。甚至為了加強疫苗的防護力,也有相關施打的建議混打的選項。雖然第三劑保護力以 mRNA 疫苗效果最高,但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與不良反應也較常見,這難免也讓人有些擔心。當然在打疫苗後,大家都希望可以順利、舒服的獲得抵抗力,而不影響身體其他功能,但有時候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所以無論在打疫苗前、後,能對疫苗相關副作用與不良反應多點認識與了解是絕對有必要的。
接下來有幾個名詞要先了解,這樣更容易了解後續細節。

常用名詞解釋

疫苗不良品

簡單來說就是疫苗製造、運送或存放過程有出現瑕疵,以致成品中發現不該有的物質或不正常狀態,像是懸浮物異物或變色。有時候會在疫苗封緘檢驗程序前就被發現,有些則是要實際施打時才會發現,這問題只要相關人員都可以注意,幾乎是可以避免的。

疫苗副作用(Side effect)

是指注射疫苗後產生有害的個別反應,且此反應與疫苗接種之間,在科學上具有合理的因果關聯性。唯副作用通常是事先可預期且常發生、大多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而且後續即使不做處理,過幾天也會逐漸緩解消退。像是注射處疼痛、壓痛(通常持續 1、2 天)與疲倦、倦怠以及頭痛,就是常見的 COVID-19 新冠疫苗副作用。


疫苗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疫苗接種異常事件(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這指的是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或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事件有時序相關(於接種“後”發生),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以疾病致病機轉觀點來看,必須接種後某段時間發生(具病理可解釋性)且接種者發生機率高於非接種者高(經統計檢定),才能以科學實證基礎上,懷疑或不排除這樣的不良事件可能與因疫苗而引起(具因果相關性)。

特殊(關注)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of special interest)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事定義特別關注的事件類別,可能與疫苗有潛在因果關係,且後續需進行仔細監測和確認的不良事件。常見是針對與死亡或重大身體傷害相關事件或是衛生單位特別關注的項目。

疫苗不良反應(Adverse reaction)

是指注射疫苗後產生有害的個別反應,而且此項反應與疫苗接種之間,在科學上具有合理的因果關聯性。簡單來說就是相關疫苗不良事件,經過醫療與統計上的分析,確認兩者有因果關聯且需要在臨床上注意的負面反應。這不良反應的程度可大可小,比較嚴重的話會稱為嚴重不良反應(SAR)。在臨床上不良反應有時候很難預測,在施打前也很難確認是否會發生,甚至跟特定體質與身體狀況有關,醫師與民眾保持警覺、密切追蹤很重要。
以下就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大家比較需要注意的施打疫苗後副作用與不良反應,面對這些狀況其實不需要太緊張,施打前先瞭解,施打時放輕鬆,施打後多注意也就可以。如果在打疫苗之後有發生任何非預期的狀況,請儘快跟醫療院所聯繫看診,有需要的話醫療人員、合約醫療院所或基層預防接種人員也會進行通報,讓衛生主管單位進行後續統計與判斷

常見疫苗不良反應

局部反應

注射部位短期反應(施打後七天內發生): 疼痛、壓痛、泛紅(紅斑)、腫脹與硬塊
注射部位延遲反應(施打八天後才發生): 較大範圍泛紅(紅斑)、腫脹、腫痛、硬塊、水泡、脂肪炎

局部淋巴結腫大

全身反應

頭痛、頭暈
全身倦怠、全身痠痛
畏寒、發熱或發燒
食慾改變
腹瀉、噁心與嘔吐
肌肉痛、關節痛、神經痛
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痹

特殊反應

多發性神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 (AZ疫苗)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ITP)(AZ疫苗)
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TTS)(AZ疫苗)

過敏性休克(mRNA疫苗)*
心肌炎與心包膜炎(mRNA疫苗)**


皮膚相關表現

皮膚癢
多發性紅疹
麻疹樣皮疹
痤瘡樣皮疹
蕁麻疹
紫斑
血管炎
蕁麻疹性血管炎
血管性水腫
多形性紅斑
玫瑰糠疹樣皮疹
凍瘡樣病灶
肢端紅痛症
嗜中性球性皮膚病
圓禿
休止期落髮
皮膚打玻尿酸處腫脹
扁平疣或尋常疣消失
單純皰疹復發、帶狀皰疹復發
乾癬惡化、扁平苔癬惡化
*以前曾發生過打疫苗過敏或對乳膠、堅果、藥物、麻醉劑與顯影劑過敏者。
**極罕見,常發生在第二劑或年輕男性身上, 於施打後14天內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錢幣狀濕疹只是臨床表現的診斷名稱,但其背後的原因則是最需要了解的部分。一般可以分成外因性與內因性兩種。
磷酸雙酯酶(PDE)是細胞中重要的酵素,在身體不同細胞中有不同類別,目前已發現有11種主型(PDE1~PDE11),這酵素主要的功能就是將細胞內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環狀核苷酸(環磷酸腺苷酸-cAMP或環磷酸鳥苷酸-cGMP)的磷酸二酯鍵水解,從而中止其所傳導的生化作用。
類固醇的前身就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醣類皮質激素)」,也就是我們身體會分泌的賀爾蒙之一,但由於生理性的類固醇抗發炎效果比較弱,於是經過很多科學家的研究嘗試,將原本類固醇的化學結構調整後,就產生了很多新的類固醇種類,不但強度可以有所差異且吸收快、作用時間也可以更長效。
皮膚本來就會有一套保護機制,想要抵禦各種外來的病菌(細菌、黴菌與病毒),然而有不少美容或醫美處理,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皮膚屏障而造成保護力下降,這時候如果沒有注意的話,就容易讓外來的病菌入侵造成感染問題或是改變原本皮膚菌落平衡造成發炎問題。
如果以源頭預防的概念來看,要減少凹陷型痘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痘痘的發生率,再來就是減少痘痘發生後產生凹陷痘疤的可能性。
慢性皮膚疾病當然需要醫、需要治,但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認知的只有一小塊並非全貌,我們能治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非整體。如想要提升慢性皮膚病的治療成功率,「知病」與「治病」只是基本功,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疾病根源」與「醫療哲學」,才能夠讓層次更上一層樓,站的更高也才能看得更多、更遠。
錢幣狀濕疹只是臨床表現的診斷名稱,但其背後的原因則是最需要了解的部分。一般可以分成外因性與內因性兩種。
磷酸雙酯酶(PDE)是細胞中重要的酵素,在身體不同細胞中有不同類別,目前已發現有11種主型(PDE1~PDE11),這酵素主要的功能就是將細胞內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環狀核苷酸(環磷酸腺苷酸-cAMP或環磷酸鳥苷酸-cGMP)的磷酸二酯鍵水解,從而中止其所傳導的生化作用。
類固醇的前身就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醣類皮質激素)」,也就是我們身體會分泌的賀爾蒙之一,但由於生理性的類固醇抗發炎效果比較弱,於是經過很多科學家的研究嘗試,將原本類固醇的化學結構調整後,就產生了很多新的類固醇種類,不但強度可以有所差異且吸收快、作用時間也可以更長效。
皮膚本來就會有一套保護機制,想要抵禦各種外來的病菌(細菌、黴菌與病毒),然而有不少美容或醫美處理,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皮膚屏障而造成保護力下降,這時候如果沒有注意的話,就容易讓外來的病菌入侵造成感染問題或是改變原本皮膚菌落平衡造成發炎問題。
如果以源頭預防的概念來看,要減少凹陷型痘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痘痘的發生率,再來就是減少痘痘發生後產生凹陷痘疤的可能性。
慢性皮膚疾病當然需要醫、需要治,但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認知的只有一小塊並非全貌,我們能治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非整體。如想要提升慢性皮膚病的治療成功率,「知病」與「治病」只是基本功,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疾病根源」與「醫療哲學」,才能夠讓層次更上一層樓,站的更高也才能看得更多、更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薛醫師整理了帶狀皰疹疫苗常見問題,包括得過帶狀皰疹是否還需要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時機等。內容還包括了新一代疫苗和舊款疫苗的差異。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施打疫苗是大家遠離疾病的方法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接種了B型肝炎、小兒麻痹與日本腦炎等等多種疫苗,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生活的狀況。        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的人會非常害怕打針,即使是長大了,還是有人被注射時會有暈針現象,其實打針的確也是身體被攻擊的一種狀態,當你越害怕時,肌肉就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薛醫師整理了帶狀皰疹疫苗常見問題,包括得過帶狀皰疹是否還需要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時機等。內容還包括了新一代疫苗和舊款疫苗的差異。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施打疫苗是大家遠離疾病的方法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接種了B型肝炎、小兒麻痹與日本腦炎等等多種疫苗,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生活的狀況。        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的人會非常害怕打針,即使是長大了,還是有人被注射時會有暈針現象,其實打針的確也是身體被攻擊的一種狀態,當你越害怕時,肌肉就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