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疫苗和血栓,至今沒有直接關係?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COVID19 疾病,會引起血栓,但COVID19 疫苗引起血栓

至今沒有人証實會有直接關聯,專家們的想法,我整理一下,大約如下:

怎麼判定是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


1.產生抗體的時間

一般疫苗接種後,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後,至少約需2-3 週,才會產生抗體,具有保護力。接種疫苗後,卻在施打後「一週內」發生格林巴利症候群(GBS),那麼疾病與疫苗的關聯性就較很低。

2.製造疫苗的源料

疫苗製造源料也可做為判斷,以心肌炎為例,一般是病毒直接感染引起,那麽只有採取把整隻病毒打入人體 ( 例如:傳統減毒/死毒疫苗/沒有完成減毒) ,較有機會引起;若是根本不以病毒製造的次單位 mRNA 、mRNA疫苗 ( Pfizer、Moderna 、BioNTech ) ,就不可能會引起心肌炎。

印度的Covishield 、Covaxin, 則是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雖然製程有更新,但仍是採用失去活性的整隻病毒打入人體,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心肌炎就會比較可能會出現。

3.自然的發生率

每一種疾病,即使在不打疫苗下,也是會有其疾病的自然發生率。

例如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血栓發生率是萬分之1.59,香港是萬分之1.99。而在歐美國家發生率可能高達千分之1到2 :

這樣可以理解,一般自然界的疾病,在臺灣一萬人中有1.59個血栓發生的風險,而在歐美國家,在一千人中就會有 1~2 個血栓發生的風險,顯然血栓,這個疾病,在沒有施打疫苗下,歐美人士發生血栓事件,比臺灣高出5-10倍了!

罕見的副作用

如果全符合以上三個條件下,而且在經過之前的三個階段的臨床實驗都沒有發生過的常見副作用,就會進入罕見的副作用探討了:

依據國際醫療科學組織會議(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 CIOMS;http://www.cioms.ch/) 的副作用分級方式:

極常見:≧10%

常見:≧1 且<10%

不常見:≧0.1 且<1%

罕見:≧ 0.01 且<0.1%

極罕見:<0.01%

未知(無法以現有資料推斷)。

我們看到的市場藥品仿單(藥品說明書)也多依循這規則編寫。

我們任何藥物或疫苗的臨床試驗,人數最多不過幾千/萬人而,因此無法透過臨床試驗查出發生率低於十萬/百萬分之一的副作用,就被CIOMS,通稱為「罕見副作用」

例如Moderna 疫苗,其仿單皆會註明每萬人可能發生面神經痲痹 ( Bell's Palsy )

( Rare side effects after the COVID-19 vaccine :Moderna vaccine : After the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more than 1 in 10,000 people:may develop Bell's palsy ; who have had facial fillers may develop swelling of their face - this can happen in people who have had facial fillers )

Pfizer-BioNTech 疫苗 打了百萬劑,發現約29位有罕見的過敏反應,但目前未有人因此死亡 (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

而在牛津AZ疫苗開啟施打後,在英國血栓事件通報率約百萬分之3,歐盟則在百萬分之6。施打疫苗發生血栓比率,遠比平時血栓發生比率低很多,故打疫苗沒有增加罕見副作用的風險。

為什麼有些國家需要暫停施打呢?

這又回到人體的臨床試驗階段來看看了

一個新藥或疫苗研發過程,需申請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Investigation Drug,IND),進而才能進行臨床試驗分期「共4個階段 (Phase I、II、III、IV期)」,

只有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 (Phase III) 過程,證實藥物療效,可申請新藥上市許可 (New Drug Application,NDA)。

但仍有,第四階段臨床試驗(Phase IV,上市後的追蹤):這個階段是藥品上市後的追蹤,且與已核准的適應症相關,監測該藥物是否有先前幾個階段沒發現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應等情況,試驗設計較為簡單,但是需要大量的病人進行長時間的觀察。

如果有疑似先前幾個階段沒發現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應等情況,該國家可以依臨床試驗的規範,暫緩施打,先接受調查。丹麥、挪威、冰島、意大利...宣布暫時停用AZ疫苗,那是預防性措施,也許正配合該國第四階段臨床試驗(Phase IV,上市後的追蹤)規定

確認安全後,才再繼續放行

如果真的屬於罕見副作用,什至無法事先預知會發生在哪一類人身上。如果過敏病史問了、安全措施做了,但為了多數人安全著想,即使明知藥物或疫苗具有某種罕見副作用,各國主管機關FDA 也會核准上市,如果真的發生了,再給予發生罕見副作用者救濟。

如果跟目前的COVID19 引發的全球大流行比較的死亡人數,其效益肯定大很多了,故各國政府一定會開始大量大疫苗,救命,也救全球經濟。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7會員
5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疫苗不是沒有風險,尚未完成臨床試驗的實驗性針劑風險更是未知。 在此沈重誠懇呼籲各位醫師, 實驗性針劑的中長期風險未知, 若有民眾因各式各樣症狀求診, 請慎重以待之。有些不良反應若無早期診斷及時給予治療可能會造成殘障失能等後果, 不良反應的多樣性, 以及與其他疾病的相似性更需要細膩的鑑別診斷。
Thumbnail
疫苗不是沒有風險,尚未完成臨床試驗的實驗性針劑風險更是未知。 在此沈重誠懇呼籲各位醫師, 實驗性針劑的中長期風險未知, 若有民眾因各式各樣症狀求診, 請慎重以待之。有些不良反應若無早期診斷及時給予治療可能會造成殘障失能等後果, 不良反應的多樣性, 以及與其他疾病的相似性更需要細膩的鑑別診斷。
Thumbnail
新冠肺炎自從2019年末開始發生之後,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期間病毒已經產生了多種變形,雖然到目前即使重症發生比例已經大幅下降,但對於全世界衛生醫療來說還是很大的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自從2019年末開始發生之後,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期間病毒已經產生了多種變形,雖然到目前即使重症發生比例已經大幅下降,但對於全世界衛生醫療來說還是很大的威脅。
Thumbnail
11/22 一篇來自醫學雜誌 Circulation 的論文,證明了必須停止 covid-19 針劑實驗。“我們得出結論,mRNA vacs 會顯著增加心肌的內皮炎症和 T 細胞浸潤,並且可能解釋了接種疫苗後血栓形成、心肌病變和其他血管事件增加的觀察結果。”
Thumbnail
11/22 一篇來自醫學雜誌 Circulation 的論文,證明了必須停止 covid-19 針劑實驗。“我們得出結論,mRNA vacs 會顯著增加心肌的內皮炎症和 T 細胞浸潤,並且可能解釋了接種疫苗後血栓形成、心肌病變和其他血管事件增加的觀察結果。”
Thumbnail
新冠病毒真正對人體的傷害過程還在研究當中,例如現在有一些新的說法有待驗證,認為病毒真正造成的傷害,其實是棘突蛋白會緊緊附著在血管上,然後讓血管壁剝落,出血之後會凝血,佔據血管通道,然後阻礙血液流通,於是血液中的氧氣不足,最後造成血栓或中風或心血管疾病....
Thumbnail
新冠病毒真正對人體的傷害過程還在研究當中,例如現在有一些新的說法有待驗證,認為病毒真正造成的傷害,其實是棘突蛋白會緊緊附著在血管上,然後讓血管壁剝落,出血之後會凝血,佔據血管通道,然後阻礙血液流通,於是血液中的氧氣不足,最後造成血栓或中風或心血管疾病....
Thumbnail
新冠病毒真正對人體的傷害過程還在研究當中,例如現在有一些新的說法有待驗證,認為病毒真正造成的傷害,其實是棘突蛋白會緊緊附著在血管上,然後讓血管壁剝落,出血之後會凝血,佔據血管通道,然後阻礙血液流通,於是血液中的氧氣不足,最後造成血栓或中風或心血管疾病....
Thumbnail
新冠病毒真正對人體的傷害過程還在研究當中,例如現在有一些新的說法有待驗證,認為病毒真正造成的傷害,其實是棘突蛋白會緊緊附著在血管上,然後讓血管壁剝落,出血之後會凝血,佔據血管通道,然後阻礙血液流通,於是血液中的氧氣不足,最後造成血栓或中風或心血管疾病....
Thumbnail
同樣是血栓,但激素和疫苗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而近期因各國研究並未發現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與疫苗接種後的血栓風險相關,現已公布,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的女性,經醫師評估也可接種。
Thumbnail
同樣是血栓,但激素和疫苗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而近期因各國研究並未發現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與疫苗接種後的血栓風險相關,現已公布,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的女性,經醫師評估也可接種。
Thumbnail
「AZ疫苗打了會有血栓,我才不要去。」 「疫苗研發期太短一定不安全」 「誰誰誰都沒打了,我幹嘛去打」 我想如果有關心防疫的朋友應該多少會聽到這些言論,但真的是這樣嗎?近年來大家都知道假新聞已滲透進我們生活,我們也該適時查證、以免誤信單一信息。
Thumbnail
「AZ疫苗打了會有血栓,我才不要去。」 「疫苗研發期太短一定不安全」 「誰誰誰都沒打了,我幹嘛去打」 我想如果有關心防疫的朋友應該多少會聽到這些言論,但真的是這樣嗎?近年來大家都知道假新聞已滲透進我們生活,我們也該適時查證、以免誤信單一信息。
Thumbnail
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大學(AstraZeneca)開發的Vaxzevria疫苗(AZ疫苗)會引起人們在接種疫苗後經常會遇到的一些輕度至中度的副作用。近來世界各地與此疫苗相關之罕見凝血不良反應事件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好發在年輕女性。目前丹麥衛生當局決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永久停打這款疫苗國家,歐盟跟進。 
Thumbnail
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大學(AstraZeneca)開發的Vaxzevria疫苗(AZ疫苗)會引起人們在接種疫苗後經常會遇到的一些輕度至中度的副作用。近來世界各地與此疫苗相關之罕見凝血不良反應事件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好發在年輕女性。目前丹麥衛生當局決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永久停打這款疫苗國家,歐盟跟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