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黑豹】2018

(文章寫於2018/2/14)
面對負評滿滿的一點正評
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
演員:查維克博斯曼、麥可B喬丹、露琵塔尼詠歐、戴娜葛瑞拉、安琪拉貝瑟、佛瑞斯特懷特克
隨着超級英雄在銀幕及票房上的攻城掠地,漫畫類型電影也開始廣納不同風格的獨立導演進入體系中,這點漫威的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算是執行的蠻成功的,包括拍恐怖片出身的Scott Derrickson 接手【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拍驚慄電影為主的Jon Watts執導【蜘蛛俠:返校日Spider-Man: Homecoming】,拍瘋狂喜劇的Taika Waititi惡搞了【雷神索爾3:諸神的黃昏Thor: Ragnarok】,B級片出身的James Gunn交出了【星際異攻隊】,這還不包括籌備到一半就退出【蟻人】,擅長竊盜黑幫電影的Edgar wright。漫威之所以開始找不同風格的導演來執導這些超級英雄電影,我想開拓不同風格,創造與原著或系列美學上相襯的作品野心不言可喻。但另外一方面,值得討論的是:為什麼這些獨立製片的導演(或是未曾拍過商業大片),會對漫威電影那麼躍躍欲試?
之所以先提這件事,是跟【黑豹】有關。上個星期,【黑豹】在美國上映,就拿下2.01億美金的首週票房,這在漫威系統中,僅次於【復仇者聯盟】,甚至拿到影史上也可以排到第五位,這對一個超級英雄的「獨立」「首部」電影來說,都是非常可觀的成績,更別說短短四天就把敵營DC的【正義聯盟】整個票房KO。【黑豹】之所以會如此引人注目,所有的電影觀察家都在找原因,畢竟【黑豹】拍得很傑出嗎?倒也未必,順暢不過失的講了一個故事;在影像特效的電影美學上,也沒什麼驚人之舉,但不可否認的,拍過【奧斯卡的一天】跟【金牌拳手】的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是幫【黑豹】加分的主因。
在看電影之前,或許會以為【黑豹】只是另一部【雷神索爾】,一個超級英雄面對宮闈鬥爭,如何挖掘內在二次純真達到成長的目地;隨著劇情不疾不徐的開展,【黑豹】有別其它超級英雄電影,在於它把英雄起源開拓到民族群體,藉此故事為非洲民族發聲。故事延續【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之後,帝查拉(查德維克博斯曼 飾演)返回擁有先進科技卻與世隔絕的瓦干達接下王位,但生性善良的他,也得要面對堂弟齊爾蒙格的逼宮衝突。
黑豹/帝查拉在電影裡,是最無趣的角色,電影頭一個小時,只見他跑跑跳跳打打殺殺,上從母儀天下的拉瑪達(安琪拉貝瑟 飾),下到聰明刁鑽的妹妹舒莉(莉蒂西亞萊特 飾),智有前女友娜奇雅(露琵塔尼詠歐 飾),勇有侍衛團的將軍奧科耶(戴娜葛里拉 飾),【黑豹】的女角們存在感都是比強的,魅力甚至不比黑寡婦弱。那萊恩庫格勒是來幹嘛的?他是想要如何處理黑豹這個角色呢?
獨立導演進入好萊塢片廠,是一刀兩刃的結果,有些人在處理大場面之餘,就忘了自己當初拍攝低成本電影的創作熱情,沒了個人特色,如何在商業大片中,塞進自己的創作風格,就成了他們的功課──以萊恩庫格勒的功力,【奧斯卡的一天】跟【金牌拳手】更值得一觀,這兩部電影雖然是以黑人為主角,但作品背後的人道關懷及忠實不煽情的態度,跳脫狹隘的膚色種族論述,以人為本的創作意識,延續到【黑豹】之中,關注非裔美國人生活,讓黑豹成為黑人英雄的代表,提升黑人、少數族裔的社會地位,也讓2018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問世前夕,這個鋪陳十年的商業電影大作,也藉由黑豹揭開最後一片拼圖。
這也回答了我之前的疑問:為什麼這些在獨立電影有才氣的導演們,會願意進入漫威這個超級英雄體系之中,除了來自商業的考量外,想要在這些制式的英雄故事外,挖掘不同以往的觀點,在故事人物的觀察和刻畫,做點不同以往的功夫,這無異也是個對自我的挑戰。
【黑豹】最大的難題在劃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瓦干達」奇幻國度:表面上是第三世界的弱小國家,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裡,因為得天獨厚的汎合金礦藏,他們可以保存著一個從未被殖民者干預的國度,有著超凡科技、軍事力量與傳統文化的烏托邦 — — 關於身為非洲人是什麼感覺,【黑豹】提供了非裔美國人的想像,釐清自己從何而來,進而闡述及開拓這個故事。
在瓦干達這個天馬行空虛構出來的幻想國度,萊恩庫格勒則是將自己對於非洲世界與非裔美國人的真實,融入其中,帶出他對超級英雄解讀最重要的一點:身份認同。
長久以來,非裔美國人被媒體/電影忽略太久,越來越找不到真正的自我,沒有身以為傲的群體代表性以外,甚至在公共空間也開始與自我文化脫節 — — 該鎖國不讓世人知道?還是敞開雙臂,迎向全世界?【黑豹】代表的意義在於來自非洲的文化、形象及聲音,終於被賦予看到的力量,而不只是被壓迫的反撲。【黑豹】不只是討論認同的問題,無論來自自己或是別人,「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往哪裡去?」帝查拉與齊爾蒙格都面對這樣的疑問,英雄最大的衝突不是來自別人的欺侮,而是對自己的認同。
在民權運動史上「黑人家園」的概念,代表的不只是身份根源,更象徵一個沒有威脅的安全地帶,20世紀的女性社會學家韋爾斯Ida B. Wells就提出一個沒有種族歧視和身體侵犯的化外之地;在這個飽受種族撕裂歧視漫延的川普時代,面對白人民粹主義日益猖狂,【黑豹】呼應了這種現象,形塑每位英雄的誕生之餘,也賦予這個角色另外的意涵來面對日漸蔓延的負面思考、仇恨想法和偏執心態。
就是這點,讓【黑豹】電影的第二個小時變得好看起來!查帝拉再次去豹之神國度見到了歷代先王,進而解放瓦干達的鎖國政策,與處理反派解放的革命理念,這樣的政治宣言也是多數國家、甚至於個人會面臨的課題──面對小我也得要面對大我,也鋪陳走出鎖國時代的瓦干達,並解釋黑豹將以何種名義參與無限之戰這場危及銀河系的浩大戰役。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當初為奴的祖先寧願跳海身亡?不自由毋寧死!」在滿滿的娛樂場景裡,萊恩庫格勒硬是塞了自己的解讀──【黑豹】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部由黑人英雄,他對抗的不是外星人或是尖端科技,而是種族問題及殖民論述,這也讓【黑豹】也別漫威其它超級英雄的具有高度政治化指涉在其中,在故事背後,有史以來非洲人的命運,到瓦干達選擇孤立主義,反派之所以為惡的動機,【黑豹】結合【奧斯卡的一天】的政治意識與社會關懷,【金牌拳手】對身分的認同與追尋,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身邊的人對於【黑豹】負評的多,相較於他們想看超級英雄的期待,【黑豹】多的是對當今時代或是對非裔美人現今處境的速寫,重新檢視黑人為奴的悲慘歷史,喚醒了長年受到不平待遇的記憶,當然如前所言,【黑豹】仍然有其模組化的娛樂公式在,在有限的保守裡做點突破,【黑豹】導演萊恩庫格勒初執商業作品,就當作是經驗值累積,把過往傷疤變成光榮血痕的象徵意義,意在言外的延伸性還是比所謂的好萊塢大片多很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