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再當月光族?

阿翔-avatar-img
發佈於雜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雖說儲蓄並不是我所推崇的投資方法,但不論何種投資,都需要有本金,就連你想要好好揮霍一把,出國旅遊,也需要有一定量的金錢才做得到,所以,存錢乃是理財之本,並不是要你把所有的金錢通通存下來(那樣只會被通膨吃掉),而是要你在收入跟支出之間留點餘地,才能做之後的利用。
然而,很多人卻連第一步「存錢」都舉步維艱,其原因不外乎有這兩種:

迷思1:那是因為我的薪水不夠高,我需要的是賺多一點錢,而非理財

這是大家常見的迷思之一,認為現在的財務狀況之所以不好,沒辦法投資,是因為薪水不夠高,但想想,自己的錢有多少花在「不必要」的購物上,如果把這些錢省下來,也是一筆錢對吧?
另一個錯誤的想法是,如果我賺得更多,那我完全可以維持這樣的支出,並有結餘可以進行投資,但事實是,隨著薪水的增多,支出也跟著水漲船高,到最後還是沒有存到錢。
正確的作法是,儘管收入還沒有很高,就要養成正確的理財習慣,而收入增多不過是這個理財習慣的放大版而已。

迷思2:犒賞自己

犒賞自己其實不是個錯誤,畢竟工作這麼辛苦,用點好吃的好玩的慰勞自己,實是人之常情。然而「犒賞自己」這個觀念卻很常被濫用,比方說今天晚餐的份額是150元,但看到180的起司牛肉丼飯覺得好想吃,「啊~沒關係犒賞自己一下好了」,但就是每天的這一點點,讓薪水直接沒有多少剩餘。
正確的作法是明確定義哪一餐,或是哪一次旅遊,就是在犒賞自己,那一段時間就好好享受,其餘的時間內就要照規定,消費不能超過某個分額。
基本上,能夠破除整個兩個迷思,就能讓存錢這件事情變得簡單不少,然而,如果還是擔心自己會作出剁手指的事情的人,這邊提供兩個方法,讓你更大機率能夠把錢存下來。

方法1:三思而後行

除了破除迷思觀念,還有一個方法能讓你避免衝動消費,進而成功存錢。
三思而後行絕對是個避免衝動消費的好方法,然而,許多人卻常常誤解成「有想過」就可以買了,事實上,多花個2秒鐘思考,或許能降低衝動消費的機率,但效果大概跟芝麻一樣小XD
正確的作法是在有購買的欲望之後,先擱著一個禮拜,就像運動完吹吹涼風,讓時間把衝動漸漸淡去,用理智思考這一樁消費是否需要,同樣的金錢可以拿去作其他的什麼事情,也就是機會成本,種種思考過後,做出的決定也會較為明智。

結論

介紹了迷思與方法,希望你真的能在未來財務規劃上,把錢留下來,畢竟有錢人是因為他「有」錢,而不是因為他賺很多錢。
Instagram看我讀書日常:chairman-writing
avatar-img
5會員
16內容數
包括讀書心得、生活感悟 是我分享知識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實暗藏挑戰的話題——美股科技巨頭的未來發展。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僅會深入分析科技股的現狀與未來,還會探討投資者該如何因應這個變化多端的市場。 巔峰的背後:科技巨頭的榮耀是否已達極限? 在投資市場裡,科技巨頭就像是一群明星運動員
Thumbnail
時至2024年,21世紀也即將步入四分之一。回顧過往的20餘年,有哪些新事物出現,又有哪些舊事物消失?這段時間的社會變遷,是否已迅速到難以適應?我們以往所認知的是否還為真?又或早已隨著變遷流動?當一切認知都被顛覆了,那存在還是否有意義?本文將從《浴室水的流動》展覽出發,探討其主題以及十三件作品如何回
在理工科碩博士的學術生活中,環境 (Environment) 常被視為限制,但你可以主動設計一個支持自己的空間,成為它的設計者 (Architect)。 • 改造工作空間 (Optimize Workspace):打造安靜、有條理的工作區域,提升專注力。 • 創造學習氛圍 (Cult
Thumbnail
有聽過衝動消費吧?你是不是曾經一回過神,發現自己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後悔得想捶胸頓足? 這些超級業務高手是怎麼把錢從你的口袋裡輕易掏走的呢? 他們使用的技巧叫「催眠式銷售」。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家商店,剛踏進門口,銷售員就開始展現他們精心設計的話術和肢體語言。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傳統思維告訴我們,存錢和省錢足以應對生活成本危機,但富人思維認為花錢對長遠有益。本文分享財務自由的祕訣,包括投資健康、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被動收入來源等。
Thumbnail
一、前言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存更多錢,為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好的財務基礎。然而,很多人往往會產生一種誤解 - 想要存錢就必須大幅壓縮生活開支,犧牲生活品質。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採取一些簡單有效的省錢策略,你就能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 儲蓄是實現各種財務目標的關鍵,不管是買房、投資
Thumbnail
主動降低收入是一個簡單且粗暴的存錢方法。透過強制儲蓄的方式,讓每個月可花費的金額減少,而非違反慾望。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幫助人清楚瞭解想要、需要和一定要的落差,鼓勵人們存下更多的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金錢財富 其實提到錢相關,不得不說,最好的方式還是要正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我這裡所提及的「理財觀念」不是指投資,而是管理錢財。 在我學習歷程中,似乎沒有印象有人教過我如何理財,只知道收到錢要存起來,只有一個儲蓄的觀念,沒有其他,但其實理財應該從紀錄開始。 你不理「財」,「
Thumbnail
知名音樂人包小柏在女兒過世後,透過AI讓女兒「復聲」,能夠和他們夫妻倆進行對話。這樣的科技進展究竟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 五月初《Philosophy & Technology》終於出現第一篇討論這個議題的正式論文,由倫敦劍橋大學萊弗哈姆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所發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實暗藏挑戰的話題——美股科技巨頭的未來發展。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僅會深入分析科技股的現狀與未來,還會探討投資者該如何因應這個變化多端的市場。 巔峰的背後:科技巨頭的榮耀是否已達極限? 在投資市場裡,科技巨頭就像是一群明星運動員
Thumbnail
時至2024年,21世紀也即將步入四分之一。回顧過往的20餘年,有哪些新事物出現,又有哪些舊事物消失?這段時間的社會變遷,是否已迅速到難以適應?我們以往所認知的是否還為真?又或早已隨著變遷流動?當一切認知都被顛覆了,那存在還是否有意義?本文將從《浴室水的流動》展覽出發,探討其主題以及十三件作品如何回
在理工科碩博士的學術生活中,環境 (Environment) 常被視為限制,但你可以主動設計一個支持自己的空間,成為它的設計者 (Architect)。 • 改造工作空間 (Optimize Workspace):打造安靜、有條理的工作區域,提升專注力。 • 創造學習氛圍 (Cult
Thumbnail
有聽過衝動消費吧?你是不是曾經一回過神,發現自己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後悔得想捶胸頓足? 這些超級業務高手是怎麼把錢從你的口袋裡輕易掏走的呢? 他們使用的技巧叫「催眠式銷售」。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家商店,剛踏進門口,銷售員就開始展現他們精心設計的話術和肢體語言。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傳統思維告訴我們,存錢和省錢足以應對生活成本危機,但富人思維認為花錢對長遠有益。本文分享財務自由的祕訣,包括投資健康、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被動收入來源等。
Thumbnail
一、前言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存更多錢,為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好的財務基礎。然而,很多人往往會產生一種誤解 - 想要存錢就必須大幅壓縮生活開支,犧牲生活品質。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採取一些簡單有效的省錢策略,你就能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 儲蓄是實現各種財務目標的關鍵,不管是買房、投資
Thumbnail
主動降低收入是一個簡單且粗暴的存錢方法。透過強制儲蓄的方式,讓每個月可花費的金額減少,而非違反慾望。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幫助人清楚瞭解想要、需要和一定要的落差,鼓勵人們存下更多的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金錢財富 其實提到錢相關,不得不說,最好的方式還是要正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我這裡所提及的「理財觀念」不是指投資,而是管理錢財。 在我學習歷程中,似乎沒有印象有人教過我如何理財,只知道收到錢要存起來,只有一個儲蓄的觀念,沒有其他,但其實理財應該從紀錄開始。 你不理「財」,「
Thumbnail
知名音樂人包小柏在女兒過世後,透過AI讓女兒「復聲」,能夠和他們夫妻倆進行對話。這樣的科技進展究竟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 五月初《Philosophy & Technology》終於出現第一篇討論這個議題的正式論文,由倫敦劍橋大學萊弗哈姆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