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原子習慣》裡面提到,當我們要改變習慣,第一件事是改變我們的身分認同,舉例來講,若是你想要戒菸,那你不能跟別人說「我在戒菸」,而是應該講「我不抽菸」,以此強化「我是個沒在抽菸的人」的身分認同,這會設立一個不同的基準,進而影響你日後的行為。
回到在心底批評別人這件事,我想問你一個問題:「當你在心底怒吼時,那些人有聽到嗎?」,很明顯是沒有,畢竟我們就是為了維持合氣,才不會只在心底罵人嘛,那我再問你一個問題:「誰聽到了那些憤怒的語句?」,你猜對了,答案是你自己。
對,這就是恐怖的地方,所有你對那個白目的人,在心底噴的骯髒話語,你認為他有多麼的糟糕,你對他的刻板印象,通通由你自己照單全收,而這些話,會在你心底創造一個身份認同,影響著你往那個你不喜歡的人邁進。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當憤怒來襲,不合理的事情炸掉我們的理智線,又該怎麼在腦內,保持對生氣對象的友好?我自己會做的有三個方法:
1. 反噬:因為知道了批評只會讓我變得跟他一樣,而在有過這種批評完別人,自己也做出同樣劣質行為的經歷後,不得不對這件事情戒慎恐懼,也就是在那個當下,提醒自己「我可不想變成這樣的人」,來強化動機,把想法轉彎。
2. 因果:受到《當和尚遇到鑽石》的影響,我認為他做這件事會惹我生氣,某種程度上是我自己過去造的「因」,導致這件事情會觸發我的情緒,也就是「果」,然而,在現在這個當下,我可以選擇是不是要繼續把這個「因」再延續,如果我只是繼續生氣,我就是再繼續種下這個「因」,讓未來的我又有生氣的機會。
因此我會在情緒出來時,了解到這是過去自己種下的,也就不去把這個情緒丟到別人身上了。
3. 責任:我們永遠都有一個選擇是,將事情成敗的責任扛起來。比方說:「我想說服某人去做對組織有利益的事,但他都不聽勸,讓我很生氣。」,而在這個情形下,其實我可以換個角度想,他之所以不聽勸,可能是因為我的溝通技巧不夠好,亦或者是我平常的形象,讓我說出這些事情沒有說服力,總之就是將責任導向自己,藉此化掉憤怒的情緒。
講了這麼多,最後希望你能知道「在心裡批評別人」這件事的弊端,並善用你的選擇權,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按讚+追蹤哦!
我是幫你讀書的阿翔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