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有神的家「城美館」:以一柱香時間認識嘉邑城隍廟

2021年底台灣設計展在嘉義展開,展覽概念以「家意 ‧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為軸線,空間範疇以圓環為中心,展區觸角往東西南北向延伸。往東為嘉義舊監獄、嘉邑城隍廟、九華山地藏庵、東市場與嘉義公園;往西為嘉義火車站、嘉義文創園區、嘉義市立美術館;往北為嘉義製材所、檜意森活村與嘉義市立博物館;往南則為文化公園。
台灣設計展「家意 ‧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展區地圖(圖片來源:臺灣設計研究院)
攤開設計展展館宣傳地圖發現在東市場那一帶有座「城美館」,但是嘉義什麼時候繼嘉義市立美術館之後設立一座城美館呢?開展後才知曉,原來「城美館」位置位於「嘉邑城隍廟」與「九華山地藏庵」。

將逾百年歷史的廟宇化為一座美術館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
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大象設計 Elephant Design以「巡光」與「示藝」兩大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光感受、認識鑲嵌在逾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城美館」展館摺頁|用一炷香時間,走百餘年宮藝(攝影/陳妍君)
「城美館」展館摺頁|用一炷香時間,走百餘年宮藝(攝影/陳妍君)
在「示藝」的主題上,策劃團隊以廟簷屋頂為造型的鏡面裝置作為展臺,於城隍廟展示傳統竹編燈籠工藝,另於地藏庵展示雲霄社區百年製香工藝,藉由介紹資深工藝師、解析傳統技藝,呈現這兩項與廟宇息息相關的傳統工藝。
「示藝」展區|傳統竹編燈籠工藝(攝影/陳妍君)
不過,兩間廟宇在空間上如何構成一座「城美館」呢?
策劃團隊基於入廟出廟「龍門進、虎門出」的參拜方式,將城隍廟對應畫有蛟龍,垂掛於空中的燈籠象徵龍邊;地藏庵則對應地面製香,以如地上威虎之虎燈象徵虎邊。當觀眾從「龍門進,虎門出」便從點化為線與面,體現一座城美館的誕生。

巡光|循光認識「嘉邑城隍廟」的工藝
嘉邑城隍廟為國定古蹟,廟內有王錦木、陳專友、林添木、蔣文華、施天福等工藝師作品,我們可以循著光線的指引,認識城隍廟裡的九項工藝。
望向廟簷裝飾(攝影/陳妍君)
「秦叔寶、尉遲恭」門神
首先是廟宇門口的門神。「秦叔寶、尉遲恭」門神由出身日治臺灣的彩繪匠師陳玉峰所繪製。其技法融合西方寫實主義,從線條的表現到色彩明暗的詮釋以及光線立體度的刻畫都相當細緻。目前全臺僅剩六間廟宇祠堂仍保存陳玉峰所繪門神,其中又以嘉義城隍廟保存完整度最高,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
陳玉峰,1947 / 「秦叔寶、尉遲恭」門神 (攝影/陳妍君)
交趾陶對場作
接著,往正殿方向移動,抬頭可看見交趾陶。嘉邑城隍廟的交趾陶是目前臺灣少數在對場競技下的作品,分別由不同工藝師製作,既講求工藝師之間的合作,也須展現自身的技藝。當我們往屋樑上方望去,可以發現龍邊出自藝師陳專友之手,虎邊則是林添木的傑作。天花樑下有塊小牌子,上面寫了林添木,由此可知道當時的對場作,勝方為林添木。
陳專友、林添木,約於1935-1940年間(攝影/陳妍君)
算盤
算盤為城隍信仰之特殊儀仗,相傳城隍爺以算盤計算人在陽間時的功過善惡,作為賞善罰惡的依據,在各地城隍廟多可見到類似物件。此算盤位於正殿,右邊刻有「道光辛丑年中秋即日敬立」,左邊則是「沐恩普邑弟子龔道男叩謝」。
算盤年份:1841年(攝影/陳妍君)
藻井
拜殿正上方有著閩式廟宇的專屬八卦「藻井」,為溪底派大師王錦木首件執篙之作,全以榫卯接合而成。四個角度安置著蝙蝠,取其諧音,有「賜福」之意涵。
特別的是,該藻井有108尊人偶,大多為中式裝扮。在導覽人員的指引下,還發現穿西裝戴高帽以及飾有翅膀的天使模樣的人偶,可遙想當時的社會氛圍與時代背景。
王錦木,1936-1940,藻井(攝影/陳妍君)
泥塑「什家將」
此10座木製神像皆有城隍廟附屬九大陞社「吉勝堂」之紋飾,吉勝堂為城隍廟駕前什家將團。10座神像手持各式法器,龍側為陳文差、甘將軍、謝將軍、劉大神、帆大神;虎側為劉武差、柳將軍、范將軍、洪大神、金大神。
泥塑「什家將」(攝影/陳妍君)
和歌匾額
正殿北壁與南壁的日式和歌匾額在廟宇並不常見。和歌匾額顧名思義極匾額上的文字並非中文,而是日文。可以推想,日治時期為了因應皇民化政策,維繫地方民間信仰,保存宮廟文化,許多融合東洋色彩的廟宇裝飾因應而生。
特別的是,其中一幀翻譯後的內容是「不管山海變化,不管世界變化,對主公的心永遠不移。」以日文寫著這樣的內容,也充分照見當時的民情與時代背景。
和歌匾額(攝影/陳妍君)
富士山與新高山壁畫彩繪
一樓的拜殿神桌下,於龍邊和虎邊各有一件名為「彩瓷」的裝飾建材。有別於木質彩繪容易斑駁褪色,彩瓷多被廣泛使用。仔細一看,虎邊為日治時期被稱作新高山的玉山,而龍邊則是繪製象徵日本的富士山。
龍邊|富士山(攝影/陳妍君)
虎邊|新高山(玉山)(攝影/陳妍君)
導覽人員表示,其實若不是設計展的規劃,其實在日常參拜的動線上不太有人會注意到。藉由這次的燈光設計與導覽,讓觀眾得以彎下腰發現,本來就存在廟裡的工藝,是多麼有趣,它可以去對應當時的歷史背景藝術價值的脈絡。
鎮廟之寶「城隍廟神轎」
上到二樓,映入眼簾的是神轎。據廟方人員表示,此八獅座武轎於1923年由匠師黃順財為神轎雕刻主事,是早期城隍爺出巡座轎。
整座神轎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雕工精細,非常特別的是從神轎的架構與造型觀察,整尊神轎猶如城隍廟的縮影,轎內安置二十司及八將等三十二尊神像,猶如城隍爺繞境出巡。
黃順財,1923 / 嘉義城隍廟神轎 (攝影/陳妍君)
廟簷剪黏
剪黏技法是以剪裁成形的磁片,黏貼於灰泥表面,塑造出各種造型。臺灣傳統宮廟廟簷上經常能看見剪黏工藝。
剪黏,年份為1996年(攝影/陳妍君)

示藝|傳統竹編燈籠工藝 / 鄒弘義
燈籠早年多用於宮廟祭祀、婚喪喜慶等場合。傳統竹編燈籠集竹編、裱褙、彩繪和書法等技藝,在尚未工業化、塑膠亦尚未普及的時代,製作一只燈籠經常需花上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從上山取材開始剖,經過剖竹、煮沸殺菌等工序,才能夠進行編織與結構打底等作業,最後才是縫布與畫燈。
工藝師|鄒弘義與竹編燈籠(攝影/陳妍君)
此次展區所介紹的工藝師鄒弘義生於1958年,是目前嘉義唯一集製燈、寫字與繪圖於一身的傳統竹編燈籠工藝師。家族已有三代製燈籠的歷史,其傳承父親的手藝,30歲左右以「弘義燈籠」為業,並以父親鄒榮南所寫字體為自創的曉晨、曉初體。
(攝影/陳妍君)
其父曾獲選臺灣省書法代表,鄒弘義兒時看著父親寫字,而寫字也成為他製燈之路的基石。自學生時開始幫人寫宮廟石碑與墓碑,退伍之後開始傳承家傳燈籠,目前以販售宮廟燈籠為主,亦持續至臺灣各地提供代客寫字服務。
(攝影/陳妍君)
(攝影/陳妍君)
2021 臺灣設計展
城市:嘉義
展館:《城美館 Chiayi Temple Museum》
日期|2021.12.24 [Fri] ~ 2022.02.15 [Tue]
地點|嘉邑城隍廟、九華山地藏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