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六個家族故事帶你回到1950年代的大溪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I厝邊警察的生活

學生時期以大溪大禧文化劇場作為自己的論文題目,從那時候開始便與大溪結下了各種緣份。每年只要六二四關聖帝君誕辰日的暖壽祭典「大溪大禧」的活動開始,就是我前往大溪逛博物館充電,與「聖帝公」說說話的時候。

時隔兩年再回到大溪,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穿過大溪歷史館,宛如來到誰家的住家與庭院,靠近一看,原來這一排房子就是之前做調研工作時曾閱讀的案例:六連棟警察宿舍群,當下讓我又驚又喜,「大溪大禧」已被我短暫拋在腦後,迫不及待想進到屋子裡一探究竟。

raw-image

六連棟警察宿舍群

「六連棟」是大溪普濟路上的警察宿舍群之一,日治時代警察屬在大溪派出所後方山邊蓋了提供警察與眷屬居住的宿舍。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因應辦公機能與生活需求,警眷自行增建廚房、浴室等空間,建築群歷經多次增築改建,有機地成為今日六連棟的模樣。時光荏苒,建築群紀錄著各時期的生活痕跡,亦見證著大溪百年警政歷史。

raw-image


2012年,警察宿舍群包含四連棟、六連棟等,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於2015年由大溪分局轉移予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下簡稱木博館)管理。木博館逐步修繕六連棟警察宿舍群的同時,亦啟動訪談與影像紀錄採集住戶在此生活的記憶。最後,留下「我的老家是博物館」及陳家、 許家、詹家三戶人家的記錄片,並以原住戶為對象舉辦紀錄片首映會,為每戶人家在原住屋空間拍攝家庭大合照。

raw-image


木博館透過訪談與影像紀錄六連棟的生活記憶,挖掘警察宿舍的生活樣貌與故事。並且,徵得住戶同意後整理宿舍內所保存下來的器物,再藉由六名藝術家共同現地創作,在修繕工程前策辦「十八坪的家記憶」特展,以此呈現家庭生活的樣貌及記憶。


其目的是為了為空間留下記憶,留下舊建築的生活脈絡;而我們也在這樣的基礎上看見今日六連棟宿舍群的展覽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

raw-image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展覽共有三個展區:

  1. 彈藥庫:「探索警物.警務」前導故事動畫
  2. 歡迎廳:「厝邊警察任務中」
  3. 生活廳:「厝邊警察的生活」

呈現日治到戰後警政制度與聚落變遷,以及警察、家眷與大溪人之間的互動與生活樣貌。

拉開門走入客廳,看看厝邊警察的生活

raw-image

在六連棟生活廳的第一戶,坪數不大的屋子裡,濃縮了自1950 年代起居住在普濟路13巷六連棟宿舍裡,陳家、許家、詹家和唐家的生活故事及物件。

故事的第一話從「客廳」開始,客廳既是家人齊聚看電視話家常的所在、是孩子們寫功課的地方、家庭代工廠的工作空間,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為了接待客人,陳家將原本日式居間架高的榻榻米改為藍白貼磚,高度降低與入口一致。據展覽所示,這在當時是相當時髦的改裝設計。

raw-image

住居空間因著生活軌跡而有著不同樣貌的痕跡。電視機上的收納櫃,裝載著收藏的酒、獎牌、受褒揚的獎狀等,看著一件又一件的物件,毋需文字說明,好像也能因自身被召喚的兒時記憶,透過短暫的共感貼近陳家的家族記憶。

raw-image

客廳既是生活空間,也是家庭工廠

raw-image

客廳所呈現的是陳家/陳賴秀英做裁縫的空間。陳賴秀英為了添補家用,用自己的裁縫好手藝做起縫補衣服的工作;後來更到大溪街上經營布店「源盛布莊」。那是個成衣不普遍的年代,鄰居們、小朋友的同學們總是羨慕陳家的孩子們,好像都有新衣穿。

爸媽的臥室:從一卡皮箱長成一個家

在這房間,最多同時得睡九個人。陳家改建時,選擇將日式的壁櫥改為新式的洋風衣櫥。目前櫥櫃裡所展示的是各戶所保存的生活用品、閒暇時的愛好與收藏,包含黑膠唱片、日文歌曲的卡帶、各式各樣的鐵罐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展間展示著兩卡皮箱,一只打開乘載著收藏的物件,想訴說的是在1950年代,大多是以一卡皮箱裝著生活必需品隻身來到落腳處,也從這一卡皮箱,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展開生活。





從修復過程看過去的生活痕跡

「只要仍然記得這裡的生活便沒有消失」「後院的夕陽每一次都不想錯過」
raw-image

木博館透過訪談、田調與記錄故事,在修復過程中盡可能保留過去生活的痕跡。在這間過去曾是陳家長子陳思源的臥房裡,展示修復過程中留下的木板、磁磚、信箱等物件,以文字呈現家族對於「家」的認知與感受。

raw-image

右下角皮箱裡則有一本筆記本,則紀錄著修復過程裡,木博館團隊的小故事。當時剛好翻閱到的是「寫在修復完成」:

「文化資產保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面對文資保存、行政申請與整修工程之間,在期程、工程進度的壓力,每天都是挑戰。但因為有原住戶的鼓勵,還有這裡留存故事的溫度,才讓我們有動力可以堅持做下去!
「把我們當做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許大哥每次回來,都會帶便當給我們吃(還有點心!)每一次住戶回家、分享故事,覺得自己也像成為家人一樣親切。
raw-image


家戶的飲食記憶

該展間的物件基礎來自於口述訪談搜集而來,各家的飲食記憶裡有著每一戶的料理絕活與搭伙的菜色。除此之外,亦包含早期廚房各式廚具、餐具的清潔與使用。


raw-image
raw-image


爸爸們的特殊專長

生活在大漢溪旁,居民平時最大的休憩活動就是到河裡釣溪魚。據展示內容所示,許爸爸和陳爸爸在空閒時經常去釣溪魚,釣來的魚就成為日常佳餚,豐富當日餐桌菜色。



「那些黑黑的玻璃罐封存在家中的每一個角落」
raw-image

在六連棟生活廳展區,博物館在許多小角落透過QRcode與一句話的設計,引導大眾能在觀展的同時,掃取QRcode聽住戶們的生活故事。逛展時,不仿仔細留意住居空間裡的小角落,聽聽說書人道來六個家族故事,帶你回到1950年的大溪生活~!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

展覽地點|彈藥庫、歡迎廳、六連棟生活廳

展覽介紹|https://reurl.cc/82xnbd

開放博物館|shorturl.at/sxy7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妍君的沙龍
7會員
4內容數
陳妍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11
來看戲的、演戲的,有許多是馬祖人或馬祖居民,而這齣戲演繹的也是馬祖的故事。乍看劇名,或許《重返前線1979》會讓人猜想,這是一齣描述戰爭前線情景的戲劇嗎?1979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台灣和馬祖又是經驗著什麼樣的生活?這次愛樂劇工廠、靖導和馬祖居民們又要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2022/07/11
來看戲的、演戲的,有許多是馬祖人或馬祖居民,而這齣戲演繹的也是馬祖的故事。乍看劇名,或許《重返前線1979》會讓人猜想,這是一齣描述戰爭前線情景的戲劇嗎?1979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台灣和馬祖又是經驗著什麼樣的生活?這次愛樂劇工廠、靖導和馬祖居民們又要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2022/03/05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以「巡光」與「示藝」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感受、認識鑲嵌在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Thumbnail
2022/03/05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以「巡光」與「示藝」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感受、認識鑲嵌在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Thumbnail
2022/02/06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以「巡光」與「示藝」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感受、認識鑲嵌在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Thumbnail
2022/02/06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以「巡光」與「示藝」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感受、認識鑲嵌在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常常去大溪老街繞繞,主要是去買阿伯滷豆干。之前就看到大溪公園旁一些地方有老建築,也持續在整理改建中。那日看到已經完工,而且被兩隻「木製的大型鹿」吸引,決定下去看看。 . 這個地方統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有大溪歷史館、六廿四故事館、武德殿、木生活館、木家具館、工藝交流館及工藝基地等不同小館
Thumbnail
常常去大溪老街繞繞,主要是去買阿伯滷豆干。之前就看到大溪公園旁一些地方有老建築,也持續在整理改建中。那日看到已經完工,而且被兩隻「木製的大型鹿」吸引,決定下去看看。 . 這個地方統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有大溪歷史館、六廿四故事館、武德殿、木生活館、木家具館、工藝交流館及工藝基地等不同小館
Thumbnail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 中秋連假走訪了心中山、大稻埕、日式宿舍、士林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在地故事.....
Thumbnail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 中秋連假走訪了心中山、大稻埕、日式宿舍、士林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在地故事.....
Thumbnail
其實在感恩節的前夕週末與家人安排去六福村與隔日去桃園大溪老街走走! 疫情趨緩,人潮也慢慢多了起來... 也許我住中部,秋冬往北部移動,感覺過了三義之後,如果不下雨, 真得感謝老天爺!有如此的好天氣..... 其實隔天的桃園大溪老街,我是誤打誤撞走到這裡, 也許各地的老街都長得很像.... 鹿港老街、
Thumbnail
其實在感恩節的前夕週末與家人安排去六福村與隔日去桃園大溪老街走走! 疫情趨緩,人潮也慢慢多了起來... 也許我住中部,秋冬往北部移動,感覺過了三義之後,如果不下雨, 真得感謝老天爺!有如此的好天氣..... 其實隔天的桃園大溪老街,我是誤打誤撞走到這裡, 也許各地的老街都長得很像.... 鹿港老街、
Thumbnail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
Thumbnail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
Thumbnail
「六連棟」是大溪普濟路上的警察宿舍群之一,日治時代警察屬在大溪派出所後方山邊蓋了提供警察與眷屬居住的宿舍。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因應辦公機能與生活需求,警眷自行增建廚房、浴室等空間,建築群歷經多次增築改建,有機地成為今日六連棟的模樣。時光荏苒,建築群紀錄著各時期的生活痕跡,亦見證著大溪百年警政歷史。
Thumbnail
「六連棟」是大溪普濟路上的警察宿舍群之一,日治時代警察屬在大溪派出所後方山邊蓋了提供警察與眷屬居住的宿舍。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因應辦公機能與生活需求,警眷自行增建廚房、浴室等空間,建築群歷經多次增築改建,有機地成為今日六連棟的模樣。時光荏苒,建築群紀錄著各時期的生活痕跡,亦見證著大溪百年警政歷史。
Thumbnail
日式時期遺留至今在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房舍,這些房舍大部分都已改建為大樓,能夠留下來房舍不是變成歷史建築物,不然就是博物館使用。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故事館亦是如此。這棟房舍保存完善,從這棟房舍更是見證台灣社會走過歷史歲月遺跡。 中平路故事館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日式時期遺留至今在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房舍,這些房舍大部分都已改建為大樓,能夠留下來房舍不是變成歷史建築物,不然就是博物館使用。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故事館亦是如此。這棟房舍保存完善,從這棟房舍更是見證台灣社會走過歷史歲月遺跡。 中平路故事館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新竹的老屋與文化資產在近幾年開始逐漸受矚目,在這一棟棟的老房子之中,一 磚一瓦都乘載著過往人們生活於其中的點滴故事。本次專題書寫三個不同的家族 生活的三棟華麗大宅——北門街周家從清代街屋歷經改建,周益記承載了四代人在其中生活的珍貴回憶。
Thumbnail
新竹的老屋與文化資產在近幾年開始逐漸受矚目,在這一棟棟的老房子之中,一 磚一瓦都乘載著過往人們生活於其中的點滴故事。本次專題書寫三個不同的家族 生活的三棟華麗大宅——北門街周家從清代街屋歷經改建,周益記承載了四代人在其中生活的珍貴回憶。
Thumbnail
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寄住爺爺家,那是台鐵配發的宿舍。連棟的二層平房、淺灰色外牆、漆成紅色的木門成為我對老家的印象。 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失樓臺〉有段文字:「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長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樓閣。」 那是王鼎鈞先生記憶中的老家,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座樓閣。
Thumbnail
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寄住爺爺家,那是台鐵配發的宿舍。連棟的二層平房、淺灰色外牆、漆成紅色的木門成為我對老家的印象。 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失樓臺〉有段文字:「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長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樓閣。」 那是王鼎鈞先生記憶中的老家,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座樓閣。
Thumbnail
地理位置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外觀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地址為五結鄉錦眾村五結路一段120號,廟前有冬山河流經,沿著五結路一段再往東走500公尺,就是五結的重要水利設施清水大閘門。該廟外觀為北方宮殿式風格,形制壯觀,矗立在路旁,相當顯眼。 粗紅線範圍內即為茅仔寮堡,細紅框內為八大庄庄名;橘色圖標即為
Thumbnail
地理位置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外觀 「八大庄一百甲城隍廟」地址為五結鄉錦眾村五結路一段120號,廟前有冬山河流經,沿著五結路一段再往東走500公尺,就是五結的重要水利設施清水大閘門。該廟外觀為北方宮殿式風格,形制壯觀,矗立在路旁,相當顯眼。 粗紅線範圍內即為茅仔寮堡,細紅框內為八大庄庄名;橘色圖標即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