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4早上8:00
我們來到這條大馬路,準備搭公車到高第的另一個作品---奎爾公園。
奎爾公園興建於1900—1914年,原本的設計是6戶別墅住家的英式社區,後來因為案子失敗而變更為公園。
高第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搭配蘑菇、糖果屋和七彩大蜥蜴的童話趣味,創造出他最多采多姿的作品之一。
廣場邊的入口前,有一些人鋪布在泥地上,賣一些手工藝品,大部分的造型都和奎爾公園裡面的裝飾細節有關,這樣擺地攤看起來很簡約,破壞環境美感的殺傷力較低。
廣場下面才是正門口,高第將兩座小屋設計成拱形屋頂,用波浪型陶瓷片裝飾,加上細高的螺旋形塔樓,和高第的的標誌十字架,讓這些小房子彷彿是童話故事裡的糖果屋,很有童趣。
希臘劇場,上面是一座由84根圓柱支撐的大平台,也就是剛剛走過的大廣場,下方則是迴音效果極佳的柱廊,街頭藝人很喜歡在這裡表演。
奎爾公園裡還有3座特殊的拱廊,內部毫無支撐的結構,完全以當地的石塊自然呈現,奇異的原始感交織著厚重的體積感,大師的大膽與巧思,交錯疊砌出頑童們攀爬的最愛。
這是一位磁磚製造商的私人宅第,雖然它和高第日後摒除直線的設計明顯不同,但還是可以透露出日後高第建築的特色,例如在奎爾公園等處都可看到的棕櫚葉鑄鐵大門,和鋪滿馬賽克的摩爾式高塔。
尤其是這些令人歎為觀止的複雜鑄鐵結構,也預告了鑄鐵在高第建築中所佔的重要份量。由於屋主是磁磚製造商,所以高第在屋子的裡裡外外運用了許多美麗的磁磚,而且這些磁磚都配合花園裡栽種的非洲萬壽菊,讓這棟房子更為耀眼。
「文生之家」目前是私人住宅,不對外開放,所以我們跟別的遊客一樣,在外面欣賞一下就離開了。
74歲的高第在1926年6月7日,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途中,被一輛電車撞倒,當時就是送進這家醫院急救,由於他衣衫破舊,路人還以為他是流浪漢。
高第三天後去世,大家才發現,原來流浪漢竟是高第。人們為高第舉行了很隆重的葬禮,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路延伸到了聖家堂,最後將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聖家堂地下。
建築師多明尼克堅信分棟式病房、新鮮空氣、綠意環繞、豐富的色彩和藝術,才是對病人具有療效的最佳醫療環境。
因此他在設計聖保羅醫院時,就設計了一座擁有26間分棟式建築的花園,每一棟都像是座小小的馬賽克城堡,充滿了摩爾風情。
看到當年當病房的老相片,像電影的畫面,又讓我覺得毛骨悚然,雖然周遭很明亮,但我一想像當年這邊躺滿病患的樣子,怎麼就甩不掉黑死病、瘟疫、腐敗、死亡的陰影。
天花板的細節也這麼下功夫,我真是看呆了。因為我不懂,只是個天花板的角落,有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嗎?這種納悶,應該就是愚蠢和優秀之間的差別。至少,病人躺在床上,看到的都是天花板啊,美麗有變化的天花板,應該可以讓他們的心情愉悅好幾分吧!
來到入口大廳這裡,氣氛就完全不一樣了,明亮華麗又多彩,充滿了愉悅。請記住,這可是醫院的大廳喔,花這麼多功夫裝飾的細節,看了真是讓人感激又感動。
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回台後每想到西班牙,總有這些暖暖的陽光下,不可置信的橙色建築群、結實累累的橘子樹和多彩精緻的馬賽克,很想念。
興建於14世紀,當時是巴塞隆納海上貿易繁榮的時代,國王下令在這處海洋與大陸交界的商業中心建造一座教堂,它日後也成為出海的水手或遊人,出航前向聖母祈求平安的地方。
「國王廣場」(Placa del Rei),曾經是巴塞隆納的權力中心,到了14~15世紀時,成為阿拉岡國王的皇宮。1492年,滿載而歸的哥倫布就是在這裡向國王獻上他的戰利品---奇珍異獸和6個南美洲的土著。
「大教堂」(Catedral),1298年,由當時的國王豪美二世下令,為這座哥德式大教堂奠定基石,歷經戰爭和黑死病,興建工作非常緩慢,直到1460年,教堂的主體建築才落成,而最後完工、高達70公尺的中央尖塔,則拖到1913年才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大教堂後方的巷子裡,竟然隱藏著一座高大的羅馬神廟遺址,儘管撐起神廟的數十根柯林斯式石柱如今只保留下3根,但是依舊可以想見這座興建於西元前一世紀的建築何其龐大。
圍繞於神殿四方的建築,出現於中古世紀,當時的建築師和業主決定不破壞它,因而形成這番獨特的面貌。20世紀下半葉時,一度引發是否該將神廟遷往公共空間的爭議,不過最後,它還是被保留在最初聳立的地方。
「聖荷西市場」,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217年,當時只是一處位於舊城門旁的肉品攤位市集,經過多次改建,變成巴塞隆納最著名的市集,人太多了,放棄進去參觀。
「蘭布拉」的名稱來自於阿拉伯語,意思是「沙」,以前這裡是溪流河床,乾季時被當成道路使用,14世紀時填上了鋪石路面,正式成為往來舊城和港口的通道。今日梧桐樹林立的徒步大道面貌,則是19世紀時改建的結果。
這時路邊突然傳來昂揚的歌聲,一個快閃合唱團隨興的揮舞歌唱著,先是把我嚇了一跳,但我馬上非常興奮的專注他們的演出。
他們迅速的變換位置,在逛街的人群中忽聚忽散,歌聲很有民族風,充滿歡樂和活力,那麼自得其樂的樣子,給大家帶來不少驚喜和趣味。
來到「加泰隆尼亞廣場」(Placa de Catalunya),這裡位居新、舊兩城的中央,是巴塞隆納的心臟地帶,是交通要道、商店匯集地,也是遊行、聚會的主要場所,跨年活動也在這裡舉行。
加泰隆尼亞廣場今日的模樣出現於1920年代,四周圍繞著雕像、噴泉與拱門,隨時都聚滿了暫時歇個腳、看起來無所事事的遊客。
晚上8:00,令人期待的晚餐時光來臨,我們又要花一點心思來挑塔帕斯(Tapas)了。
晚風吹來噴泉的水珠,有點寒涼,本該是好好感受在巴塞隆納繁華的夜裡,那種迷人的異國風味,可惜走了一天,我們已經很累很累,我非常努力的睜大眼睛,想好好的欣賞這不斷變換的水舞表演,無奈酸澀的雙眼已經在嚴重抗議,體力已經在投降了。
說晚安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