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女兒的緣故,我應該一輩子都不知道「腸套疊」是什麼,此急症通常好發於三個月到六歲大的幼兒,大小腸交接處因不明原因造成小腸被大腸套入的狀況(基本上就是大腸包小腸的概念)。
女兒於四歲、五歲時曾兩度因此急症送急診治療,並曾短暫住院觀察一天。沒想到已經六歲半,理應和此症絕緣的女兒又再一次因為腸套疊而入院。
前往醫院時,因為我們已有過去兩年的經驗,原以為這一次就和前兩次的流程相同:從肛門灌水將腸道推回正常、觀察數小時便可返家。沒想到這一回我們卻在醫院待了五天。
鼓起勇氣是什麼?這是女兒第一次腸套疊入院治療時我們討論過的話題,當時四歲的她正好在幼兒園學到這個詞彙,她說:「鼓起勇氣就是不害怕、看醫生也不害怕。」
再一次,我們父女倆在急診室聊起這段往事,看著兩年前錄下的影像,我問她:現在的她認為鼓起勇氣是什麼?
這一次,她沒有回答我到底什麼是鼓起勇氣,或許比起兩年前她明白的事情更多了、生活經驗更加豐富;對她而言需要考慮的事情變多了,「鼓起勇氣」的難度也跟著提高了。
但是,作為她的陪伴者,我卻從她身上看見鼓起勇氣的實踐。
鼓起勇氣是在不舒服的狀態中能夠持守忍耐,即使治療時肚子因灌滿了水而脹痛,依然安靜的等待治療結束。
鼓起勇氣是面對一樣又一樣的檢查,沒有一次任性的開口說「我不要」;你總是溫順的接受。爸爸可以從你的眼神裡感受到緊張和不安,卻也從你緊緊牽著的、小小的手中感受到完全的信任。
鼓起勇氣是疫情期間住院只能一個人陪病,沒有之前爸爸媽媽24小時全天候無間斷的陪伴。就算害怕流淚,也願意嘗試一個人待在病房默數、等待;等待爸爸裝水、倒垃圾、還有到醫院樓下張羅我們的晚餐。
鼓起勇氣是當醫生懷疑有其他原因導致腸套疊,需要做電腦斷層檢查時,爸爸面對自己的擔憂和無能為力時必須堅定相信,然後告訴你只要專心禱告、聽醫生的話,我們很快就能平安回家。
鼓起勇氣是看著你鼓起勇氣面對不舒服和治療,並且看見你的成長、被你激勵,才發現原來不只是我支撐著你,你也成為支持著爸爸的力量。
孩子,鼓起勇氣的不只是你,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