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紀:《一直一直往下挖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英文版:Sam & Dave Dig a hole
中文版:一直一直向下挖
文字:麥可.班奈特(Mac Barnett)
繪圖:雍.卡拉森(Jon Klassen)


故事情節(內含完整爆雷)
兩個男孩,山姆和大衛從屋子出來,拿著兩把鏟子要幹件大事:挖洞。為了挖到「奇妙的東西」,他們決定挖到之前絕不停手。
隨著一鏟又一鏟的挖,洞越來越深,然而山姆與大衛從來都不知道,他們有多麼靠近「寶石」。他們錯過了一顆小寶石(然而除了狗狗,他們並不知情),他們繼續往下挖。
他們再次錯過另一顆寶石,就在終於要挖到大寶石的時候,山姆與大衛決定轉彎;他們分頭、再次會合,他們繼續向下挖。
每一次的轉折,雖然都錯失了一顆寶石,但每一次的錯過都帶領他們靠近更大的大寶石。故事的最後,他們沒有挖到任何一顆寶石,他們只是累了坐下休息。
狗狗聞到骨頭的味道,繼續向下挖,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山姆和大衛還有狗狗就如同跌入兔子洞般下墜,最後回到原點,兩人跌坐在屋子旁的草地上。
「就這樣了。」
「就這樣了,我們所經歷的多奇妙啊!」
兩個男孩回到屋裡去,留下銜著骨頭的狗狗,就這樣了。

Something Spectacular:
也許我們該先定義什麼是「奇妙的東西」:是寶石嗎?如果寶石就是故事所指「奇妙的東西」,那麼顯而易見的,他們沒有挖到。
但是當他們說出「我們所經歷的多奇妙啊!」時,又讓人感覺山姆和大衛「真的」有挖到「奇妙的東西」。如同我們的人生一樣,很難說清楚什麼是「奇妙的東西」,也很難說我們真的得到了什麼、或者錯過了什麼…
這樣的開放性不只留給讀者許多值得討論、深思的地方,也是閱讀本書時充滿樂趣的地方。
山姆與大衛:You completed me
大衛看起來像是個主導者,但是沒有山姆,他不可能經歷這一切;山姆與大衛完整了彼此,也完整這個故事。
有人能跟你一起經歷這一切真好,不是嗎?作者在專訪中提到「一個人獨自挖掘,卻錯過每一個寶物是種悲劇,然而換作兩個人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喜劇效果。」或許就是最佳的註解了。
看著他們兩個人,腦海中忍不住浮現出這個畫面:
冷知識:書裡面他們挖的坑道,是可以拼接成一幅大圖的哦!
Well, 就這樣了
當故事結束、回到出發前的場景時,不知道你有注意到嗎?看似相同的畫面卻有不同的細節,對比前後兩個場景你會發現:
開始:風向計(雞)、紅色的貓項圈、紅色的花、蘋果樹。
結局:風向計(鳥)、藍色的貓項圈、藍色的花、梨子樹。
許多東西和出發時不一樣了,看起來像是回到原點……嗎?但是,嘿!山姆和大衛也就這樣回家了耶!我是說,誰會沒有注意到這些改變呢?
故事裡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還是整個故事就是個幻覺、一場夢?但是狗狗嘴巴裡銜著的骨頭看似如此「真實」,而這樣的真實感卻又顯得這麼衝突(因為不管怎麼看,這和原先出發的就是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這個故事到底天殺的在說什麼?
許多家長覺得這是個不容易駕馭的故事,開放性高、又有許多隱喻般的細節,因此難以掌握。可能不只是個有趣的故事而已,讀者要在真實與衝突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問題是它真的隱含什麼寓意嗎?

一、為「全知者」挖的洞

閱讀的過程裡,我們不只一次感到惋惜,再堅持一下、多注意一下狗狗的反應就可以挖到寶石了,這種「旁觀者清」的感受很深刻,也讓山姆跟大衛跟我們如此靠近,就像我們所認識的人一樣……而我們作為吃瓜觀眾,就如同看著親友在我們眼前做著一件明明就要成功,最後卻什麼也沒有的令人著急。

如果你和我一樣,在閱讀時有前述的揪心感受,那是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擁有上帝般的全知視角,因此我們忍不住為一次次的錯過感到緊張、無奈甚至是揪心。
說故事時,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每一次翻頁,孩子們忍不住、巴不得能用言語或任何方法告訴山姆和大衛「就在那裡!」的強烈悸動。
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錯過了什麼,而且我們在乎因果,我們難以放下種了因卻得不了果的遺憾
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只是看著兩個小男孩挖洞,也跳入創作者為我們挖好的洞,入戲程度之深難以想像。
但作者於訪談時表示,他無意引導讀者、也沒有刻意以此作為隱喻。如果有,或許只不過是有什麼觸動了我們的經驗、記憶中的某個片段或感受,如此而已。
這是個和好朋友一起挖洞、一起經歷了快樂時光的故事,如此而已,這樣就夠了。我們時常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跟著山姆和大衛經歷酣暢淋灕的旅程後,闔上書的你是否發現我們心中那根深蒂固的「結果」呢?
但是,如同《老人與海》的結局,當所有人見到被鯊魚啃食殆盡的巨大魚骨,為桑提亞哥的白忙一場感到遺憾時,桑提亞哥卻帶著前所未有的滿足入睡。
山姆和大衛挖的洞,也為了你和我。本書很適合和孩子一起討論,甚至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可以進行更深的對話。

二、單純的快樂

我很喜歡故事的結局,如同電影,橫向的畫面中主角慢慢的進入屋裡,鏡頭慢慢拉近,最後定格在狗狗和樹;男孩們如同出發時一樣,他們沒有注意到一切都不一樣了,但狗狗卻發現了,他望著那棵樹。
故事一定要「看」出什麼東西來嗎?倒也不必,「有趣」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不管怎麼看都真的很有趣。
你有多久沒有感覺單純、童趣的快樂呢?不妨看看本書吧!


Jon Klassen是非常有趣也樂於分享的創作者,有興趣的朋友可追蹤他的IG,他時常應編輯的邀約(逼迫)開直播回答讀者的各式提問,果然天下的編輯都是一樣D(茶)!
最後,請務必看看超歡樂的預告片:
同場加映:非常精彩的創作者對談
14會員
16內容數
不定期從童書編輯的角度,分享書、工作以及編輯相關二三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年日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從這本書的得到的教訓是:不管一個編輯再喜歡一本書,即便它「真的」是本好書、我們都認為它「應該」是本暢銷書,也不該真的認定它會「自動」成為暢銷書。除了靈敏的嗅覺,你還得擁有駕馭它的本事、和讀者精準溝通的能力,以及足夠的自信……
無論譯者再專業、可靠、用功;不管責任編輯是不是你、有幾位編輯看過。作為編輯永遠不能省略每一個「應該」深入查找資料的責任。
這是一本簡單卻值得深讀的圖畫書,如果你喜歡藝術也喜愛思考,請一定要讀讀看(以下內含故事完整爆雷)。
我從這本書的得到的教訓是:不管一個編輯再喜歡一本書,即便它「真的」是本好書、我們都認為它「應該」是本暢銷書,也不該真的認定它會「自動」成為暢銷書。除了靈敏的嗅覺,你還得擁有駕馭它的本事、和讀者精準溝通的能力,以及足夠的自信……
無論譯者再專業、可靠、用功;不管責任編輯是不是你、有幾位編輯看過。作為編輯永遠不能省略每一個「應該」深入查找資料的責任。
這是一本簡單卻值得深讀的圖畫書,如果你喜歡藝術也喜愛思考,請一定要讀讀看(以下內含故事完整爆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Thumbnail
之前已寫過一篇純心得分享: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經濟學書籍《為什麼不能一直印鈔票》。當時就想寫金融部分的閱讀筆記,除了分享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可以閱讀複習。 但比起其他知識書籍,我發現經濟金融筆記更難寫。可能我還沒真正地融會貫通,難以加入自己的想法,或重新梳理思考脈絡反芻出自己的文字。 決
Thumbnail
某一天的早上,看到方格子Steve Lin推薦超棒的Podcast&網站:下一站讀什麼及閱讀前哨站,下一站站長瓦基那一入Podcast介紹是《雪球速讀法》的理論給深深吸引,利用短短的30分鐘聽完的內容,想記錄下來,之後再來運用在自已的「書摘」,先來看看什麼是《雪球速讀法》? 雪球效應:「人生就像滾雪
Thumbnail
填寫工作申請表時,一般都需要填寫地址,對有居室之人來講很容易,對無家者來講就很難了。他們因為付不起房租而流落街頭,而流落街頭又使他們無法找到工作,形成惡性循環。要如何擺脫這種狀態?有兩個方法。
Thumbnail
讀完《沙漏之家》,是清晨五點。一個醒不來的秋晨,陰鬱而瑟然。但心裡有一些什麼,緩緩流洩著,像沙漏一樣。  《沙漏之家》是楊瀅靜的第一本小說,她自言小說比詩早出發,卻稍晚面世。全書十三則短篇,以各式視角切入「家庭」關係,在細軟如沙的絮語裡,解構虛浮的幻象。
Thumbnail
山姆和大衛在家門前挖洞,費了好大的力氣卻什麼都沒挖到,然而他們卻得到了「奇妙的東西」!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幽默有趣又留有想像空間的繪本,最適合跟孩子來一場延伸討論了!但面對似懂非懂的幼兒,爸媽又該如何開啟話題呢?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Thumbnail
之前已寫過一篇純心得分享: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經濟學書籍《為什麼不能一直印鈔票》。當時就想寫金融部分的閱讀筆記,除了分享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可以閱讀複習。 但比起其他知識書籍,我發現經濟金融筆記更難寫。可能我還沒真正地融會貫通,難以加入自己的想法,或重新梳理思考脈絡反芻出自己的文字。 決
Thumbnail
某一天的早上,看到方格子Steve Lin推薦超棒的Podcast&網站:下一站讀什麼及閱讀前哨站,下一站站長瓦基那一入Podcast介紹是《雪球速讀法》的理論給深深吸引,利用短短的30分鐘聽完的內容,想記錄下來,之後再來運用在自已的「書摘」,先來看看什麼是《雪球速讀法》? 雪球效應:「人生就像滾雪
Thumbnail
填寫工作申請表時,一般都需要填寫地址,對有居室之人來講很容易,對無家者來講就很難了。他們因為付不起房租而流落街頭,而流落街頭又使他們無法找到工作,形成惡性循環。要如何擺脫這種狀態?有兩個方法。
Thumbnail
讀完《沙漏之家》,是清晨五點。一個醒不來的秋晨,陰鬱而瑟然。但心裡有一些什麼,緩緩流洩著,像沙漏一樣。  《沙漏之家》是楊瀅靜的第一本小說,她自言小說比詩早出發,卻稍晚面世。全書十三則短篇,以各式視角切入「家庭」關係,在細軟如沙的絮語裡,解構虛浮的幻象。
Thumbnail
山姆和大衛在家門前挖洞,費了好大的力氣卻什麼都沒挖到,然而他們卻得到了「奇妙的東西」!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幽默有趣又留有想像空間的繪本,最適合跟孩子來一場延伸討論了!但面對似懂非懂的幼兒,爸媽又該如何開啟話題呢?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